达城茶馆
老城记忆
翠屏路口/2016年/郑景瑞摄
翠屏路,曾是衙门正对的街道,城内贯穿南北中轴的首街,因正对州河南岸翠屏山而得名,旧名府正街、正南街,习惯称为正街,文化大革命期间称文化革命大街,1981年12月达县市人民政府恢复原名翠屏路。以翠屏路街心为界,1933年红军第一次解放达县后,划分东一区、西二区;建国初期,分为东城镇、西城镇;1977年分为东城街道办事处、西城街道办事处。翠屏路北端是凤凰头,南端抵南门口,全长约500米,宽约18米。
古时候的翠屏路并不平坦,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地方当局着手整治,将街上的祖孙三知坊、三朝元老坊、锁台精忠坊、宠命世承坊等建筑拆除,放平道路,铺上石板,才使其能通黄包车。随后再次整修,将铺面屋檐锯掉,改修成西式洋房铺面。于是,这里逐渐集聚了绸缎服装鞋帽、银钱兑换、日用百货、石印裱褙、中西药房等大量商铺和相馆酒楼。1964年,达县城关公社又将石板路面改造成水泥路面,并加宽了人行道。
翠屏路,达城人永远的记忆。土生土长的任科建和徐达,从凤凰头到南门口,指着一条条街巷和一处处房子告诉作者,在二十世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里,东边如今的中化大厦曾是行署第二招待所,下隔壁依次是达县理发总店、同康药房二门市、国营一相馆、国营一食堂、汇川通相馆、甜食部(后为故园春饭店)、干果日杂公司(今凰冠茶楼)、八方联营社(后为红旗百货店)、麻辣面馆、邮电局、一品香饭店、同康药房四门市;西边有凤凰飞餐厅(后为蔬菜饮食服务公司)、三八百货点(翠屏路百货店)、达县人民电影院、达县人民医院(今达川区中医院)、县日杂公司、糖果店、达县物资局、书店(后为五金公司门市)、中国人民银行(今农行)、二食堂(后为翠屏园)、南门口书店。相邻的街巷,东边有文华街、院棚巷、大东街、东城壕巷、珠市街;西边有荷叶街、烽火巷(今女人街)、中心巷(今吧街)、大西街、西城壕巷、永丰街、横街(今不存在)。街道笔直整齐,绿树成荫,是达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老城记忆
翠屏路/二十世纪80年代/唐传志摄
二十世纪世纪80年代的《达县卫生志》记载:民国时期,翠屏路有同仁、寿康、德寿昌、乾元、协心和等5家中药房,到1952年时有3家,分别为同仁、寿康、德寿昌。同仁、寿康合并时,在两家药房名字中各取一字,是为“同康”,同康药房即由此而来。而德寿昌易名为群康,后来也并入同康药房。1991年,张爱萍将军回达县视察工作,看见同康药房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原则,以品种齐、质量优而赢得顾客的信赖,毅然挥笔题写“同康药房”四字。同康药房是达县中药材公司的下属企业,原来有4个门市,在现址有经营西药的一门市和中药的二门市,烽火巷口有经营西药的三门市,南门口有中药的四门市。2004年公司改制,杨椒华独资购买同康药房,并成立达县同康药房有限公司,拥有同康药房的品牌。南门口同康药房四门市改为百年堂药房。
提起我国邮政通信,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就有派人边境报告敌情的通信活动记载。明朝正德十年(1515),达县就有亭子、铺、点15个,1904年12月达县设立二等邮局,1917年设三等电报局,1941年成立乡村电话管理所。解放后,政府接管这三家单位,达县邮政局从翠屏路31号、达县电报局从荷叶街郑家祠堂、达县管理乡村电话所从三圣宫一并迁至翠屏路现址,并于1951年成立达县邮电局,1954年改为达县中心邮电局,既抓现业通信,又管全专区11个县的邮电工作,成为专区级的管理机构。曾经,邮政上划到省,电信也划转到军队,也分开过,到1983年,合并为达县地区邮电局。此后,邮政、电信、移动又分设至今。
老城记忆
翠屏路/二十世纪60年代/朱达生摄
据《达县地区书店志》记载,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翠屏路上出现最早的危世顺书坊,以及后来的达县商务印书馆、消费合作社、新达书局、绥定书店、通川书店、文心书店、大风书屋、通江书屋等私营书店,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绥定书店,后来的文化供应社。
1934年冬,渠县人蓝孝秩来到达县,在翠屏路租用李生波的房子,独自建新达书局,两次换址后改名新兴书局,1945年迁往自建的砖瓦房,改名文化供应社。开初主要是面向学校,经营教科书、工具书、文化和体育用品。不仅就地经营,还向开江、宣汉、万源等县销售图书、文具和教科书。有时还派徒弟到赵家等地农村“赶溜溜场”销售图书。由于该社备货品种多、数量大,成为达县图书的龙头老大。
1950年3月,达县人民政府将接管的翠屏路原《巴山报社》一楼一底穿斗式楼房三间拨给新华书店,作为门市和办公用房。同年冬,租用翠屏路王老太婆一间房子,后来先后购买苏全金、油脂联运社民光商店等房产。为便于使用和管理,并将部分房与供销社进行了调换,随后两次进行了改造。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新华书店南门口门市不再售书,场地出租用作他用。
在翠屏路上,1976年成立的三八百货店,经营针织、纺织、百货、文化用品4大类5300种商品,是当时效益很好的百货商店。达县市人民电影院是在1950年由私营工商业者王守朴在大西街药王庙创办农友电影院的基础而建立的,1953年。王守朴将电影院卖给达县总工会,改名五一电影院,次年由达县人民政府接管后,改名达县人民电影院。1957年由大西街迁往翠屏路王家烽火巷内。1976年更名为达县市人民电影院。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连同上述在内的翠屏路上很多企业都成为达城回忆。
小通:
觉得不错
点个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