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仓(维新派核心人物,日本重臣岩仓具视,传奇一生值得后人感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维新派核心人物,日本重臣岩仓具视,传奇一生值得后人感受

岩仓具视是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之一,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岩仓具视一开始主张盲目攘夷,但在遭到幕府的不公正对待后,岩仓具视积极投身于讨幕维新运动,为讨幕派奔走于宫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伟大的一生,也让不少日本民众为之尊敬与爱戴。


一、从尊王攘夷到倒幕维新


1825年10月26日,岩仓具视出生于京都的一个贵族之家,是中纳言堀河康亲之次子,幼名周丸,14岁时被岩仓具庆收为养子,改名为岩仓具视。江户时代,京都朝廷势力衰微,公卿家日趋没落。岩仓具视的生父和养父又同属于下级贵族,根据其门第身份,很难有跻身宫廷的可能。于是他便千方百计地寻求门路,后以吟诗为名。1854年,经当时的关白鹰司推荐,岩仓当上了孝明天皇的侍从,时年30岁。

当时正值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社会动荡不安,尊王攘夷运动开始兴起。1858年,美国又逼迫日本签署不平等的《日美通商条约》。陷于困境的幕府派老中堀田正畦到京都,请求天皇批准签约。当时已经在朝中担任官职的岩仓具视鉴于幕府处于困境,企图借机恢复朝廷权威。为此在他公卿中积极游说,据传一夜之间拜访了百名公卿,最后说服了八十八人,集体奏请天皇,阻止朝廷授权幕府签署条约。


天皇在改革派大名的控制下,未敢轻易批准签约,岩仓的策谋暂时获得成功。但是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最后终于屈服外来压力而擅自签署了《日美通商条约》。于是,激起尊王攘夷派的不满和攻击,幕府对此发动了“安政大狱”,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岩仓具视最担心朝廷和幕府间的不和。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拒绝同外国进行贸易,防止外国袭击,因此,天皇必须同幕府将军和解。在岩仓具视的一番游说下,天皇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今后凡大事幕府须奏请朝廷为条件,同意与幕府将军和解。

在这种形势下,1860年,天皇的妹妹和宫公主在岩仓的护送下前往江户,下嫁德川家茂。尊攘派则认为岩仓具视的行为对倒幕维新是一种背叛,一时间在朝廷内外对岩仓的反感达到顶点,把他以私通幕府的罪名予以弹劾。当时,在京都的尊携派志士把矛头指向佐幕派,采取恐怖手段,制造暗杀事件。岩仓见势不妙,为保全自己的生命。便于1862年辞官削发,辗转避难于京都郊外的各寺院中。其间,朝廷下令将其逐出京都。此后,他便蛰居于比叡山下的岩仓村,直到1867年被赦。据传这时的岩仓,头戴破笠,躬耕自炊,宛如一具在寒风中瑟瑟颤抖的稻草人。


二、讨幕密敕——王政复古


岩会在被流放的岁月里,似乎置身于时代的激流之外,但他从未放弃重返宫廷的希望,继续编织着他对未来政治的梦想。1866年初开始,由于物价暴涨、幕府向市民征收巨额军费,群众反幕府情绪激昂,从大阪到江户连续爆发以农民、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大规模起义。与此同时,萨长两藩也从对立实现联合,讨幕的时机日趋成熟。

这时,岩仓虽处于被流放的境地,但还有许多志士前来拜访这个昔日宫廷中的实权人物,带來了种种政治情报。来访的人们中包括萨摩的大久保利通莉西乡隆盛、长州的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土佐的坂本龙马和中冈慎太郎等。大久保认为仅以萨摩一藩之力来推翻幕府,不假以天皇名义,便有遭到失败的危险。

要在公卿中物色一个能为之奔走,并说服朝廷支持讨幕的人,则非岩仓而莫属。而岩仓也看到上述民众起义的动向,认为时机已到,便从昔日公武合体派公郷的首领,变为主张以萨长为主用武力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统一政权的讨幕派公卿了。大久保与岩仓便在这一政治基础上开始了合作。1867年1月,一贯主张压制讨幕派的孝明天皇死去,由年仅14岁的明治天皇即位,宫廷的形势变得极为有利于讨幕派。他们企图把天皇控制在自己一派手中,并使倾向讨幕派的公卿让天皇向萨长两藩主发出讨幕密敕。

1867年11月14日,天皇下达“讨幕密敕”当日下午德川庆喜便请求“奉还大政。天皇批准这一请求,他认为通过诸侯会议,已经没有必要再发兵讨幕了,但这种做法正中德川庆喜的下怀。岩仓则认为所谓的“大政奉还”,只不过是个假象,因此他始终坚持与幕府将军决战到底。


三、挥斥方遒与平定内乱


这时岩仓虽未被正式赦免,但从1867年3月起,已被许可住在京都。他同大久保、西乡以及长州的品川弥二郎等共同探讨了推翻幕府、建立天皇政权的具体步骤,并确定发动政变的时间为翌年1月3日。结果讨幕派发动政变成功,宣布废除将军制,王政复古。当天即组成了以总裁、议定、参与三个官职构成的太政宫,即天皇政府。

岩仓这时也重返阔别五年的宫廷。1868年1月3日夜,在宫中的小御所举行三职会议,明治天皇也远远地坐在帘后的高坛上“参加”这次会议,以示天皇亲政。会议围绕剥夺德川庆喜的将军职务和领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岩仓认为,德川庆喜果有反省自责之念,就立即辞官纳地,辅佐王政维新。而如今只奉还政权之空名,仍掌握土地人民之实权,其居心实难推测,故不应召其进京。大久保利通始终站在岩仓具视一边。此后,虽然幕府发动了鸟羽、伏见之战,但以萨长为首的讨幕派决心以武力讨幕,最终打败了幕府军,又迫使德川庆喜交出了江户城。结束了二百六十余年的幕藩体制。


维新政府在通过废藩置县,成功地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之后,于1871年11月决定派遣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等人为全权副使,组成一个成员多达四十八人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各国。其目的一是与欧美各国进行修改条约的会谈,二是考察西方先进文明,以资建设新日本的借鉴。使团出访期间,组成以太政大臣三条实美为首的留守政府。

岩仓等出访欧美期间,留守政府连续进行改革,解散各藩士族士兵,不重视士族,引起士族不满,以萨摩、长州、土佐三藩派兵组成的京都近卫部队随时都有发动叛乱的可能。在这一形势下,西乡隆盛和板垣退助企图出兵台湾或朝鲜,将内乱的矛头引向对外侵略。


1873年8月,西乡隆盛建议向朝鲜派出使节,并发示愿负重任。西乡出使朝鲜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通过谈判,建立邦交,而是寻衅制造借口,以开战端。而恰好在这时,大久保、木户和岩仓等先后回国。他们以“内治优先”为理由,强烈反对征韩论,而西乡隆盛等则认为首先应解决朝鲜问题,双方展开激烈争论,相持不下。

西乡隆盛一怒之下辞官回乡。1877年,西乡隆盛被鹿儿岛的武士推举为首领,对明治政府发动战争,史称西南战争。但战争很快以失败告终,岩仓具视召集的新式军队获得最后的胜利。1883年7月20日,岩仓具视病死于东京,时年59岁。


结语


岩仓在其近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忽而主张盲目攘夷,忽而主张“公武合体”,又参加讨幕,压制自由民权运动,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他虽无过人的抱负与才能,但善于玩弄权术,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此日本近代政治舞台上,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


参考资料:《明治维新百年史》

《转型中的日本:从德川到明治》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历史》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华阳街(通知:华阳步行街终结!华阳没落了?)
下一篇:中国临海(环保科普|我国的临海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