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 何 吃 饭
古人一日两餐,大致对应农事的开工和收工时间。
第一餐叫朝食,又叫饔( yōng ),大约开始于上午 9 点;第二餐叫哺食,也叫飧( sūn ),“飧”字可以一分为二,称作夕食,这一餐一般是下午 4 点进行。到北宋初年,随着宵禁的解除,汴京出现了繁华的夜市,于是很多人养成了入夜后再吃一顿饭的习惯。
所以现代人对于满是“罪恶感”的夜宵这个事,还是可以心安理得地进行下去的,毕竟前人做了榜样
为具务简素,
朝夕食各不过五味。
逐巡无下酒时,
作菜羹不禁。
7 米的宋代名画《春宴图》,也曾描绘过一次相似的宴会。
这幅画以唐代十八学士雅集为典故,再现了宋人聚会的真实模样——朴素的器皿,简单的食物,没有其他奢华物品,一众好友围桌而坐,相谈甚欢。众人在桌上以谈文论赋为主,少了今人动不动就几十个亿的大项目
《文会图》局部
王安石的饮食,是典型的“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这与北宋末年蔡京的饮食态度相去甚远。
一册历史文献中曾记载:有一位宦官在汴京买了一个婢女,婢女自称曾经是蔡太师府中包子厨房的人。一天,主人让她做包子,她说不会做。主人问她:“你是蔡太师包子厨房的人,怎么不会做包子呢?”她回答:“我只不过是在包子厨房里切葱丝的.”
《文会图》局部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宫廷中都设有专司饮食的机构和人员,以供帝王后妃等皇室成员享用。自商周起至清朝末,宫廷菜肴的烹制不断朝着精益求精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中国烹饪技艺的经典。
皇家饮食的丰盛和美味都可以理解,但像蔡太师这般,家厨分工如此精细的大臣,并不多见,他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真“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