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民国版“梁祝”高君宇和石评梅:曾是周恩来邓颖超的媒人)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高君宇石评梅究竟埋骨何处

高君宇和石评梅,曾被同时代青年人视为爱情偶像的一对,两人的陶然亭的墓地至今仍不时有人去祭扫,然而,他们两人的遗骨,真的是在这里生死相依吗?

入陶然亭公园南门沿南湖岸边前行不久,便可见到路边一片广场,尽头处黄花绿草之中,是两座并排而立的墓碑,这就是高君宇-石评梅墓。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两块墓碑,都会对这个问题有点儿含糊。

第一,这墓碑也太新了点儿。

第二,根据石评梅生前在高君宇墓前拍摄的照片来看,墓碑后面是有坟冢的,如今却是一道墙。

石评梅在高君宇的墓前,注意,那时候碑的后面的确是有坟冢的,如今却已经不知去向。

事实上,高石这一对伴侣死后,两人尸骨曾分分合合,堪称一言难尽。

2021年9月底,因为拍摄节目,我随摄制组到陶然亭。石评梅女士出自北京女师大,是老萨曾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记得上大学时,同学中常把石评梅称为“石师姐”,既然来到这里,我即乘便去墓前献花拜祭一番。

高君宇和石评梅是何许人也,我想不需特别介绍——纵介绍,也是和百度相差不多。

出身北大地质系的高君宇,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早期共产党人,孙中山的秘书,通常被视为卓有成效的政治活动家,但在师大同学眼里,更是个令人叹息的准姐夫——他爱上了我们这位奉行独身主义的师姐,而且始终不渝,最后孑然一身英年早逝,正应了我们古人说的“情深不寿”。

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在北师大附中担任教师的石评梅,在这方面多少有些后知后觉,犹豫踌躇,没有接受高君宇的求爱。结果在高君宇死后万分悔恨,最终以身殉了这段情。

在学校的时候,也曾有人感叹石师姐太不开窍,也有人叹息高君宇就不会谈恋爱,这种事哪有那么费尔泼赖的,祖宗不是说了吗?有花堪折直须折啊!

甚至有人怀疑可能问题出在师姐有才上,这样的五四女青年恐怕会期待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太顺利了反而不能接受。

后来才明白这事儿不是当事人难免站着说话不腰疼。石评梅师姐的确犹豫得过分了点儿,但那是因为她此前在“情”字上面吃过亏,自然要多想一想;高君宇谦谦君子了一些也可以理解,评梅师姐是体育系出身的,是想折就能折的吗?

而且石师姐绝非无情,两人的关系是日渐亲密的。邓颖超晚年在《为题<石评梅作品集>书名后志》中,直称石评梅为高君宇的“情人”。谁能说高君宇不懂怎么谈恋爱?他可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大媒人,相信假以时日,石师姐的沦陷只是一个时机问题。

俩人见面时候,高君宇24岁,石评梅才18岁,大概两人都觉得不是很着急。

谁知道造化是这么弄人呢?

言归正传,高君宇葬于陶然亭,是石评梅根据他的意愿所为,石评梅去世后,也是葬在那里。“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葬她的是当时另一位和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才女庐隐(黄庐隐,1898-1934),这是有公开报道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把自己埋在陶然亭公园太个性了一点,但当年的陶然亭正是葬地。

这里的慈悲庵成为共产党人的秘密活动场所,便缘于1921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夫人病逝。她葬在这里后,李大钊便指示陈愚生在慈悲庵租屋,以守墓为名建立秘密机关,此后才会有多个重要会议在这里进行。

所以,高君宇和石评梅最初遗骨都在这里无疑。

然而,根据陶然亭公园提供的资料,1953年,由于高君宇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故此根据其地位,高君宇石评梅迁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说此前还迁过一次南郊人民公墓)。

不过,这次旅行的时间不太久。1956年,周恩来审查北京城市规划时,对老友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墓很关心,要求保留原貌,他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也有教育。”8月,北京市有关领导安排将高石墓迁回陶然亭,不过没有迁回原来的墓穴,而是选择了今天湖心岛北侧的葬地再次下葬。

于是,三年后,高君宇和石评梅的遗骨又被搬回陶然亭,继续在这块高君宇称为“干净”的地方安息。这一时期,周恩来和邓颖超也曾多次结伴到陶然亭看望他们。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那个不可言说的十年,高君宇、石评梅的墓也遭到严重破坏。(想不出理由……好吧,人疯了不需要理由……)

高君宇,石评梅墓最初的墓碑最近被发现,放置在陶然亭慈悲庵。

1972年,高君宇之子高丕存(其实是高君宇三弟高全德的儿子,过继给高君宇)到北京看到高石墓破坏惨状,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予以保护。处境十分艰难的周恩来安排邓颖超直接过问,决心给老友一个交待。

根据和北京当时负责的革委会交涉,最终批复是:“高君宇遗骨火化,迁八宝山骨灰堂;石评梅遗骨火化,迁老山骨灰堂,公祭活动不办。”

结果……1973年11月4日,高、石墓被分别打开,捡骨火化。据高丕存记录:“在石评梅的棺木里发现了她的手章五枚,右手指骨处有一红石块。他们送我过目后,决定将这些纪念品影印留存后,都归入石评梅的骨灰盒一同寄存。之所以如此,是出于尊重死者的意愿,既然死者埋葬时用这些东西陪葬,说明一定是她生前最钟爱之物,割舍不得的。所以,此六件纪念品在埋遗骨时,一并埋入了地下。”

有说法石评梅骨灰未被保存,应该是不确的,按照当时的局势,她虽然没有资格进八宝山,但骨灰被保存在老山公墓,编号中1间第33号。高君宇的骨灰则被保存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编号6室第90号。

高君宇得以入葬八宝山骨灰堂,可谓极尽哀荣,只是不知道少了石师姐陪伴,他是否能享受这份美好。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1984年4月4日,高君宇、石评梅的合葬墓再次修复,家属将他们的骨灰重新安放在墓穴之中。当时,高君宇的孙子高剑放好骨灰盒后深情祈告:“爷爷,您安息吧!”

所以,他们两个人的遗骨,今天的确还是在一起的,就在陶然亭他们曾经约定的地方。高君宇病逝于1925年,石评梅三年后追之而去,至今已经九十多年了,而陶然亭的白月清风似依然如故,两个人留下那段浪漫而凄婉的爱情,也依然让人扼腕。

对了,忘了说,后来石墓又修了一次,还好只是往后退了一米多,墓穴修大些,家人还来得及把石评梅女士的书放进去作为纪念……应该,不打搅两位的安息吧。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三清山自驾游攻略(江西三清山一日游攻略,打卡所有经典景区,一天轻松玩转三清山)
下一篇:高埗(高质量发展|高埗镇委书记邓炳华:跑马争先,力争全年GDP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