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袁淼正利用空闲时间在村里采风。
袁淼是通城镇机关的年轻人,也是旅游宣传的志愿者。清明节就要到了,他和队友忙碌了好一阵子,精心制作泥土味浓浓的旅游形象宣传,通过“幸福通城”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发布,让天南海北的客人通过一部手机便知通城。
通城镇于2021年3月被确定为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至今刚刚过去一年。该镇把乡村旅游作为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潜心规划、稳步推进,让村容村貌、民风民俗每一天都有新变化。
2022年,通城镇招募了100名本土旅游形象推广志愿者,把通城干部群众的新面貌,乡村振兴的好故事、好风景、好作风传播出去,把家家户户的干劲挖掘出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帮扶集团驻通城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江有林、副队长余淳珍,以及5位驻村第一书记都主动担任志愿者,他们的微信朋友圈也成为宣传通城发展的阵地。
党旗映红旅游产业
“红色之旅忆长征,通城镇以红色铸魂为引擎,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不断完善红色载体,打造以红色文化展示、爱国教育培训、红色文化研学为主要功能的‘红色主题文化园’。”通城镇负责人在巫溪旅游大会发言中推介。
红色是通城旅游最亮底色,红三军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1932年3月18日,贺龙与关向应、夏曦分别带领的红三军右、左路军在长红村张家大院会晤,并设立司令部。
几十年过去了,“分配土豪的粮食和衣服给穷人”和“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等标语,依然留存在土墙上,成为永久的红色革命教科书。
利用“红色美丽村庄”创建的机遇,通城镇培强长红村党支部,引领其做好红色文化旅游文章。
长红村党支部共有22名党员。在3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党支部书记范洪俊、副书记罗永琼带领党员们再一次前往红三军纪念广场,聆听81岁的志愿者张同如讲述红三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群众”等感人故事。
范洪俊对党员说:“红军并没有走远,我们要时刻牢记红三军的故事,对照检查自己,是不是心中装着全村的大事,村民的幸福。有没有能力肩负起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接过红三军‘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的接力棒,兴旺绿色产业,让红军精神永放光芒。党支部要把全村人带领起来,过上文明进步的好日子,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而红三军纪念广场旁,就是乡村旅游示范点巴渝民宿,“公司+集体经济+脱贫户”的乡村旅游示范花开得正艳。
李树飘香青石板路
“尚大爷,你家门前的梯田、石板路,还有修枝整齐的李子树都蛮好看的。我们把图片、短视频发出去后,很多人说要来你的家闻一闻油菜花香、听一听鸟儿叫。”来到村民尚维满家,袁淼笑着同他说道。
通城镇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坚持乡村有乡村的样子,十分珍视历史记忆、特殊印迹,坚定“产业+景观”“景观+产业”“产村景”等发展理念,不搞大拆大建造盆景。乡亲们砌的石板路、供销社原址都成为场镇提升的“吸睛池”。
通城也被称为石头上的“通城之城”,土少石多。但坚强的通城人,硬是在石头缝里种了3万亩青脆李,建设起巫溪县最大的道地中药材初加工车间。
“我们顺应民意,尊重乡村,涵养文化,让乡亲们既当产业主力军,又当造景人,还要成为主要受益者。”通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他们还专程邀请农业专家指导村民发展既好看更好吃的景观瓜果,让生产生活过程成为游客四季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景观,把客人的眼睛和心“抓”过来;场镇风貌提质改造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提质相结合,匠心打造古朴的乡村风景,要面子更要里子,通过“五清四建一评比”,提升村民的居住品质,改变陈旧的生活习惯,筛选一批村民把住房变成民宿,把客人留下来,挺直腰板捧上旅游饭碗。
龙池村村民胡绍培就是受益人之一。今年春节前,在政府统一规划、补贴和建设下,胡绍培的老房子焕然一新。返乡邻居、来访亲友都羡慕这房子改得好,一下子就升值了,而且普通的住房还可能变成“旅游地产”,持续带来收益。
据了解,巫溪县供销社将牵头,恢复建设保留较好的老供销社,摆上老百姓的菜籽油、土鸡蛋、土蜂蜜、大宁党参等土特产,在新时代再现淳朴的乡村烟火味。“端土碗喝土酒,能唤醒一些客人心中最温馨的回忆。到时候,菜、树、药和村民的生活,都是都市向往的风景。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回来。”通城镇相关负责人称。
院坝前长出啤酒花园
清明节前夕,龙池村村民李宗英提前回到家乡。
“两个月没回来,我都认不出四周了。地坝前长出个产啤酒、吃烤鸡肉串的花园,硬是蛮新鲜呢,孩子放假还可以把朋友请来,在菜园地和树林边喝上几杯。”李宗英称。
原味乡村,展示现代风采,涌现网红打卡地。
通城镇借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东风,引进重庆市宸玖炫动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龙池村村民委员会共同投资建设龙池村啤酒花园项目。项目占地380平方米,集生产、销售、封装、配送、现场体验为一体。引进山东酵爵发酵公司微型啤酒生产线和原浆啤酒技术,年产啤酒12吨。
啤酒花园紧挨着鸡肉串加工厂。
工厂由重庆山科食品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蜀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诸城市华清源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投资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采用标准化工艺流程来生产质量一流的腊肉及低温调理肉制品,并通过消费扶贫、东西部协作、三峡建设对口支援、农产品电商等途径,拓展产品的销售半径。
截至目前,鸡肉串加工已经接下2800万元的订单任务。
通城镇以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利用东西协作资金对本项目进行扶持,每年按扶持资金的6%给予龙池村村民委员会固定分红。超过80个村民可以实现就近长期务工,临时用工500人次以上。与周边4个畜禽养殖家庭农场、2个千亩蔬菜基地达成了原料供应协议,龙池村2个养殖场已申请富民贷扩大养殖规模。
本地养土鸡有了销路,不少村民实现了挣钱与乐享天伦的双目标,通城即将成为年轻人争相前往的欢乐山村。
美德成为旅游竞争力
“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到通城游玩。保证他们玩得开心,是我们应当做的事。”通城镇分管安全的副镇长向梨来自公安警察队伍。前几天下着小雨,他还专程带队与驾驶员、餐饮业主等人签订相关责任协议。
在向梨眼中,当前通城的诚恳体现在尽最大努力保证清明节小长假的道路通畅,保证食品安全。
“让美德成为竞争力”。兰英大峡谷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条岭境内,被称作重庆第一深谷。近年来,兰英大峡谷越来越火,但山路盘旋、路面不宽,节假日常常堵得水泄不通。
村民张尚富住在景区附近,向梨便上门发动他带领邻居们当好景区导游,主动帮助客人解决停车、就餐等困难,监督出售的食品、饮料是不是安全,是不是宰了客,“不要为了钱砸了牌子,坏了名声”。云台寺远近知名,雄奇险要,一步一妙景、一步一惊心。在云台寺景区做生意的徐昌富表示,自己不但要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要讲云台寺、万步云梯的历史故事,还要主动当好安全志愿者,提醒客人注重脚下安全,让他们慕名而来,载兴而归。
通城镇坚持屏息凝神,久久修炼内功,通过多种渠道向外界推送天气、道路情况,告诉大家拥堵时间节点,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出行时间避开高峰。如果不能前往,游客可以选择云游通城。引导巴渝民宿提升接待能力,优化服务内容,创新培育乡土故事员、山歌演唱员、非遗传承人,让他们进入旅游队伍,把文化植入景区,把故事端上餐桌,把情怀融入服务。
“赓续红色基因,点亮旅客眼睛,温柔他乡心灵,唤醒村民信心。”通城镇相关负责人称。
森林、山泉、人文,民风、田间都是风景,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通城生活因景美而被向往,乡亲们唱着山歌春播,打开了春天这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动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