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寺的院子里,鉴真和荣睿、普照、道航等人围坐在一起商讨东渡的事,当时,没有朝廷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出国的,因此,鉴真叮嘱大家,东渡的事要悄悄进行,不能声张。
此时道航不慌不忙从身上掏出一封信,交给鉴真。这封信是当朝宰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信,信的内容大概是说李林宗要送粮食到明州(今浙江宁波一带)天台山国清寺去,原来道航是李林宗的家僧。鉴真看了这封信,呵呵笑道:“这封信很有用处,若有人问起东渡的事,就说是替李林宗家送粮食到天台山去的。”有了这封信的保护,鉴真等人便分头去准备船只、粮食和各种工具。没几天,扬州南门外的新河口,打造船只的工程便紧锣密鼓的进行起来,粮食和各类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明寺。
但是好事不巧,在鉴真的众多徒弟之中有个叫如海的,他由于听说海上航行非常危险,有可能会命丧大海,于是就打起了退堂鼓,同时他也担心师父鉴真会有危险,于是为了阻止鉴真等人的东渡,他来到江东采访使衙门,求见采访使班景倩大人,报告说:“有个从长安来的道航和尚,带了两个日本和尚,躲进大明寺,蛊惑僧众,马上要接应五百多名海盗到扬州城来抢劫。”班景倩听了不由大吃一惊,立刻带领差役们来到大明寺,除了鉴真之外,寺里的所有和尚都被带到了衙门问罪。当时,鉴真由于外出办事,所以逃过了此劫,当他回到大明寺,才得知刚才发生的事,于是他立刻来到采访使衙门要求求见班景倩,鉴真见到班景倩,把李林宗的书信交给班景倩看,并说:“我们是应李大人去天台山送粮食的,本想走陆路,因为要翻山越岭,搬运不便,所以就造船从水路去。”班景倩看了看书信,又听着鉴真的讲述,然后说:“那两个日本和尚是怎么回事?”鉴真答道:“他们是在中国留学的,这次来大明寺拜访,听说要去天台山国清寺,因此也想借此方便,去天台山。”班景倩听了鉴真的解释的,觉得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便转而训斥如海,说他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欺骗官府,重打了他六十军棍,勒令还俗,押送回乡了。于是班景倩放了大明寺的和尚,但是并没有同意鉴真他们通过水路去天台山,就这样第一次东渡失败了。
第一次东渡的风波平息后,在荣睿和普照的诚恳邀请下,鉴真决定再次东渡,这次鉴真拿出全部积蓄,买了一条旧的军用船,采办了必需的粮食、药材和文物书籍。另外还雇了十八名水手。
唐代从长江口到日本的航线有三条:一是北上山东半岛,渡渤海、黄海,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南下,到达九州;二是向南经舟山群岛,然后一直东航;三是经黄海直抵日本奈良。鉴真等人东渡心切,选择了路程最短,危险最大的第三条航线。公元743年12月的一天,在扬州新河口,一条旧的军用船在水手的操纵下,驶进滚滚长江,然后顺流而下,驰向东海。一个月后,船到了桑石山附近的海面上(今浙江舟山群岛北面),但是,大海风云变幻,神奇莫测,本来好端端的天气,瞬间,乌云密布,狂风大啸,海浪翻滚,船触礁了,船体严重受创。鉴真和其他僧人们被迫离开船只,艰难地逃向一座小岛。鉴真等人在孤岛上渡过了三天三夜,最后,被过往的渔民发现,通报了官府,最后明州太守派官船把他们搭救出岛,就这样鉴真等人的第二次东渡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