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资源网(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交流发言材料摘编(一))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前,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举办。为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典型的示范表率作用,引领带动各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高质量发展,特摘编广东省深圳市、浙江省宁波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青岛市在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编者

广东省深圳市

以深圳先行示范区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广东、深圳视察,赋予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要求深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是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是五个重点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厚望,标定了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度。

一、高举思想旗帜,建设信仰坚定、信念如磐的文明城市

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引领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不断筑牢信仰之基。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引导全市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唱响昂扬奋进主旋律。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筹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深圳分会场,极大激发了全市上下的爱党爱国热情。三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提升治理效能,建设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民心工程。一是全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深圳水环境实现根本性、整体性转好,PM21%,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走在全国前列。

五、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文明城市

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一是坚持统筹推进。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创建格局。出台实施《深圳城市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5年)》,有章有法推动创建工作。二是坚持部门协同。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党政部门绩效考核。各区各部门挂图作战、密切配合,在全市奏响创建“大合唱”。三是坚持全社会创建。依托党代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奋战在创建一线,带动市民提高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浙江省宁波市

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今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启动之年,宁波坚持“高标准、常态化,你我他、齐动手”,全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坚实的文明支撑。

一、举旗铸魂定向,在“信仰坚定”上下功夫

宁波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宁波坚持学深悟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组织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学、持续跟进学、联系实际学、融会贯通学。抓好宣传普及,组建“80后”“90后”“00后”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进基层活动,举行“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等主题宣讲,今年累计宣讲4万多场,听众100多万人次。强化知行合一,以创新理论指导文明实践,开展了160多个课题研究,推出“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制定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标准,确保创建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提升文明素养,在“崇德向善”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宁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完善道德荣誉体系,选树市级道德模范142人、浙江省道德模范21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持续擦亮“爱心宁波·尚德甬城”品牌,宁波爱心公园成为闪亮的城市文明地标,连续22年隐名捐款1258万元的“顺其自然”是宁波爱心人士的典型代表,“爱心茶亭”“爱心钢琴”体现了广大市民和企业的慈心善举。积极营造文明新风尚,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菜市场管理条例》,打造了“婚丧移风易俗”“乡村德治20条”“农民诚信指数”等一批德治品牌,开展了“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垃圾分类、交通礼让、随手志愿等成为甬城百姓的自觉行动。

三、打造文化强市,在“文化厚重”上下功夫

宁波坚持精神富有、文化先行。开展文化溯源,发掘的井头山遗址,把宁波乃至长江流域下游的文明起源推到了8000年前;举办的建城1200周年活动,让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文脉印记深入人心。推进文化强基,实施公共文化普惠工程,实现了“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镇镇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村有文化礼堂。打响文化品牌,着力建设书香宁波、音乐宁波、影视宁波和体育强市,一年一度的“浙江书展”永久落户宁波,歌剧《呦呦鹿鸣》、舞剧《十里红妆》等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入选全国十大影视基地。

四、注重内外兼修,在“和谐宜居”上下功夫

宁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

宁波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实施“甬有善育、甬有优学、甬有健康、甬有颐养、甬有安居、甬有保障、甬有温暖”行动,建成了15分钟生活圈、健康圈、文化圈、体育圈、托幼圈、养老圈,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进“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创建“无废之城”,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28%,城镇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100%。建设全域美丽宁波,开展城乡“精特亮”创建,建成精品线路200条、特色街区200个、亮点工程100个;用创意点亮城市角落,300个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完成微改造、微提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71家,居民买菜更舒心、吃得更放心;实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洁净”成为文明城市的底色。

五、强化数字赋能,在“人民满意”上下功夫

宁波以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建成了城市大脑,集成了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基层治理等一大批智慧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就医、就学、出行、办事。以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基本建成了“掌上办公之市”“掌上办事之市”“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城市第三。以数字赋能文明创建,建成了文明城市创建智慧管理平台,打造了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餐桌、文明路口等23个多跨场景应用,实现了文明创建的全时、全域、全员、全景数字化。

山东省济南市

创出一条路蝶变一座城

近年来,济南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走出了一条永不止步、勇攀高峰的新时代文明创建之路。

一、突出全员导向抓创建,全市上下汇聚强大合力,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文明城市创建是系统工程,济南始终坚持高点起步、高位推动,注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统筹谋划“一盘棋”布局。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3年一个周期制定创建规划,每年一个主题实施提升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百件实事。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纳入济南市“十四五”规划,作出全面部署。责任落实“一竿子”到底。对标对表文明城市创建体系,层层分解指标、逐级压实责任,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联动、全域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近60万人次党员干部扎根基层,12万余名网格员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准管理,推动创建任务有效落实。全民参与“一张网”覆盖。充分发挥“我爱泉城”智慧创建总平台作用,实现民意一键通达、活动一键参与,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建强用好56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泉城义警”“市民巡访团”等15平均浓度较2015年降低413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92所,在全国率先实现“零择校”“零择班”,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标率均达100%。生命财产更安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积极应对今年降水超历史极限的严峻形势,做到低洼地区、危旧房屋“无积水、不淹房”。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济南”,在全国城市安全综合排名及社会秩序安全单项排名中均位居副省级以上城市前列。

山东省青岛市

擦亮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自2005年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至今,文明城市一直是青岛人民倍加珍视和呵护的“金字招牌”。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对青岛提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等重要指示要求,赋予了新时代文明创建新的使命和内涵。青岛牢记总书记厚望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创建,深入推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展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风采。

一、持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公德氛围,共建共享更加和谐的城市

青岛深受齐鲁文化熏陶,青岛人民素有崇德向善、急公好义的传统美德,涌现出“微尘”“红飘带”等一大批感动中国的城市名片,以及许振超、宁允展、唐嘉陵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今年国庆期间,交警李涌同志执勤时英勇牺牲,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网友。青岛高举价值引领旗帜,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成立全国首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学院,推动5000余个文明实践中心全域覆盖,“邻居节”等创新经验从青岛走向全国,167万志愿者群体托起“爱心青岛”品牌,无数平凡的“青岛好人”温暖感动人心。今天的青岛,道德底蕴愈加深厚,文明风尚厚积成势,爱心善举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二、持续深化“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共建共享更加宜居的城市

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创建的主体。青岛始终把“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行动指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让每一位市民在点滴中感受变化,在变化中体验幸福。聚焦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济青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地铁运营里程持续增长,滚动推进市政道路整治提升,城市出行“动脉”日益畅通。聚焦群众居住更加暖心,今年新启动棚户区改造9000套、老旧小区改造216个,推动背街小巷全面美丽蝶变。聚焦群众生活更加舒心,优化配置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完善便民服务功能,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三、持续彰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共建共享更加美丽的城市

青岛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山、海、城”相拥的独特自然禀赋,全民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保持在300天以上,青岛的天更蓝了;严格落实湾长制、河长制,持续打造美丽海湾和海岸线,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986万平方米历史建筑,青岛的城更有韵味了。

四、持续激发“海纳百川、开放创新”的发展活力,共建共享更加宜业的城市

作为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青岛一直是激情创业、成就梦想的城市,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啤等世界品牌,享有“工匠之城”“帆船之都”“电影之都”的美誉。青岛以开放的胸怀海纳百川、融汇世界,聚焦集群化、数字化、高端化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四新”经济;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创新创业热土,给更多的人才带来了发展机会,越来越多人选择与青岛一起奋斗、共同成长,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90万户、人才突破230万。青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等重大活动,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窗口”,激励着青岛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进新时代。

五、持续巩固“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创建格局,共建共享更加高效的城市

青岛创建文明城市16年来,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将创城作为重要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强化组织领导,实现齐抓共管,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更加高效、更具实效。青岛加强市级统筹和顶层设计,既顶格协调、高位推动,又层层发动、上下联动,基层党组织和网格员作用充分彰显,全民创建的机制愈发健全。开展“建言青岛美美与共”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活动,设立“回音壁”“问政青岛”等栏目,全民监督的渠道愈发通畅。公共文明引导员、市民巡访队伍遍布交通路口、窗口单位,全民参与的形式愈发丰富,人人参与、众志成城的创建氛围日益浓厚,不断凝聚起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同德同向的文明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7日 10 版)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青岩刘(“快递小哥”被抓!只因……)
下一篇:恒大养生谷(恒大楼盘广告再现 分析:今年或实现销售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