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近年来,新疆尉犁县坚持高点站位、高位推动,依托“一棉三罗”(棉花、罗布羊、罗布麻、罗布人村寨景区)特色资源优势,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四园、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释放土地流转改革红利,畜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合作社为富农带来新希望,有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土地流转发展多元化经济
“了解了土地流转政策,我才明白土地流转有那么多好处,既能节约用水、保护耕地,还能释放劳动力,企业每亩地投入1000余元建成高标准农田,但地还是我自己的,这种买卖老百姓不亏。”谈到流转土地的想法时,兴平镇种植大户热萨来提·加帕说。他家的2300亩土地全部流转了出去。
尉犁县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合作社推进流转土地45万亩,增加耕地约8%,减少化肥投入30公斤/亩,节约用水150立方米/亩,增强了棉花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土地流转企业集中破埂平整,全面推行良种良法、机械植保、统防统治,带动全县种植机采棉96万亩,综合机械化率由50%提升至986万亩,建设数字棉田10万亩、智慧农田2万亩。同时,引进极飞、惠达等智慧农业龙头企业,精准提供“耕种管收销”全流程服务,每亩节约用水20%。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可以综合节省成本1518元。
几年时间,尉犁县现代农业基础走在了新疆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全国优质商品棉基地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棉花产业集群实施县”。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释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12亿元,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农业产业链建设步伐也随之加速,羌都天佑、四川天兆、紫坤林业、巴州极飞无人机、钵施然智能农机、中意新材料等一批行业代表性企业签约落地尉犁,二产大发展全面拉开。
规模化养殖铺就乡村致富路
走进尉犁县古勒巴格乡阿克其开村同富养殖基地,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养殖圈舍映入眼帘,圈舍里不断传出羊羔“咩咩”的叫声。在全县范围内,像阿克其开村同富养殖基地这样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已打造了15个。尉犁县探索出“统一提供优质种公畜、生产母畜改良打标、土公畜分栏去势”集中划片改良工作法,牲畜产肉率、多胎率、一胎多羔率及存栏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县改良土羊2063万只、生猪907万头、家禽20万羽,推动解决了小农户缺技术、效益低、对接市场难等问题,实现农民入股分红、工资性收入、劳务收入等多渠道增收。
随着畜牧业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合作化、集约化的转变,尉犁县美丽庭院小“四区分离”升级为整村大“四区分离”,各族群众享受了土地流转、品种改良、就业创业、庭院经济、节本增效等多重收益,收入越来越高。
合作社做大村集体经济规模
尉犁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村党组织领办、村集体与村民联合规模经营的合作社,融入全县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潮之中。
塔里木乡英努尔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负责人说:“我们合作社集中整合5个村集体、合作社、村民资金1000余万元,购买西门塔尔等优质生产母牛609头,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预计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
兴平镇达西村党委领办成立壹达农产品初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设养殖发展、种植、农机服务、红色旅游4个分社,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吸纳19名村民参与生产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效益奖励机制,带动村民增加收入。同时,达西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达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03户1388人,2021年分红16万元,村民平等分享村集体产权制度带来的红利。
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尉犁县各村因地制宜制定本村惠民举措,让农牧民感受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来的实惠和变化,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有效激发了群众投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屈迪 刘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