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手艺人施工,譬如说替人家装修,双方议定工钱即可开工,吃饭自行解决。讲理数的人家,请喝上马酒、下马酒,那是主家额外的人情了。
过去可不是这样。那年月交通不便,商品经济更不发达,手艺人出门在外,拿着钱也买不到吃食。
走乡串户的手艺人,走到哪吃在哪,在谁家做活,就在谁家吃饭。年景再孬,手艺人只要做活,就有吃的,因此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那时的乡风纯朴好客,主家酒席会尽量操持得丰盛。谁家的“长火”(饭菜)好,手艺人在结算工钱时,也会酌情减一点,充分体现“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来往之间,人情味浓郁。
朋友们,不要小看一口吃的。当时的生活物资普遍贫乏,有很多家庭饿肚子,三年大饥荒,还饿死过人呢。今天听来象天方夜谭,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亲历其事的老人们,还能回忆起死者的姓甚名谁。
现在食物丰富,朋友们难有饥饿体验。但物以稀为贵,一时充裕的,不代表永远不缺。本文写作期间,正值新冠病毒大肆传染,人皆以口罩防护,致口罩售罄,平时卖几毛钱,这时卖几十,还一罩难求。平常年景,谁能想得到呢?
在那个年代,手艺人能吃饱喝足,不少人眼红嫉妒。
我们生产队有个人叫地生,开拖拉机的,为人无他好,只好吃。有次他在生产队打谷,工休时,到附近一农妇家歇息。屋中无人,只见桌上有煮好的稀米茶,他老实不客气盛起一碗就吃。
家乡人在收割稻谷的暑天,喜煮一大钵稀米茶,放置冷却,配上腌黄瓜等陈菜,爽口又解渴,可作为整天的饭食,再不用生火。过去人极讲脸面,主人相邀进食尚且推托再三,如地生这般,不请自来的厚脸皮客人极少。
话说地生正大吃间,主妇回家,碰个正着,地生倒不脸红,顺口便说了句拣面子话:“姐,我在吵您家吃稀米茶。”
"吵",在方言里是叼扰的意思。地生此时此地说此话,还算得体,面子没全掉地上。农村人纯朴,何况稀米茶也只是寻常饮食。这家主妇只能客气一番,又从厨柜中拿出干鱼咸鸡蛋,反倒把地生当客待。
地生对手艺人就蛮眼红,总是说:
“工钱不算,还能吃好喝好,几多划算哟!”
还真是,吃香喝辣,还受人尊重,这样的好职业,如今也难找啊。
(作者王君,京山雁门口田家门楼人,作协会员,为文倡导讲真话写实情。微信号sxwwjw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