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金龙墓(省博展出北魏司马金龙漆画屏风板 观众可亲睹其神采)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北魏司马金龙漆画屏风板,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之一,其文物原件正在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炉”专题展厅展出,展期至8月20日,观众可亲睹其神采。

上世纪60年代,在大同市发掘了一座琅琊康王司马金龙墓,墓葬发现时已被盗扰动,漆画被零散地抛于墓的后室甬道及后室南部。考古专家共清理出较为完整的漆画5块,每块长约02米,厚约05厘米,两侧每边上下两个榫铆,榫口长36厘米。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板,是与石床榻一起组合使用的围屏构件,为木胎漆绘,木胎外以麻布为底,再以漆填平。木板两面均有画,出土时向上一面保存较好,色彩鲜明,向下一面因潮湿剥落严重,大部已看不出原貌,色彩较暗淡。漆画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呈现列女古贤人物故事,人物旁多有榜题和题记。故事和文字内容取材于《列女传》《孝子经》《汉书·外戚传》等史籍文献。

画面以朱漆为地,以黑漆勾线,采用渲染和铁线勾描手法,色彩浓艳,在艺术风格上与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较为接近,呈现出鲜明的东晋、南朝文化特征,反映出当时南方绘画对平城的影响,对于探讨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交融具有重要价值。

司马金龙墓位于大同市石家寨村,为砖砌多室墓,是北魏贵族司马金龙与其妻钦文姬辰的合葬墓,1965年发掘,出土有墓志,石雕帐座、贴金木兽头、陶俑、漆画屏风板、石棺床等各类珍贵文物450余件。

屏风于先秦时已出现,作为皇座的背景衬托,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西汉始有“屏风”一词,汉代床榻开始与屏风结合使用,形式多样,有独肩屏、连屏或叠肩屏。魏晋南北朝时,书画被运用到屏风中,官宦之家屏风上多绘圣贤、仕女题材或书写劝诫内容。隋唐五代时,书画屏最为兴盛,山水题材逐渐兴起。宋代屏风追求实用性,样式较为单一,明朝沿袭了这一特点。清代屏风更注重装饰性,追求华丽精美。

(责编:马云梅)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长城北京(北京论语:长城灯火,增添别样“年夜味”)
下一篇:法国特色美食(巴黎美食图鉴:法国美食之都,这些你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