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还有由此衍生出的一句话更加出名,那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两句话听来就很让人震撼,这宏大的誓愿和舍己为人的精神,真的是让人敬佩不已。
喜欢看周星驰电影的朋友们,应该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更熟悉,因为在周星驰的很多电影里都有这句台词,尤其是在2004年的经典影片《功夫》里,还有一首名叫《我不入地狱》的插曲,可见,周星驰对这句话和背后的精神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共鸣。
而发下这种宏大誓愿的,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又叫地藏王菩萨、大愿地藏菩萨或大愿地藏王菩萨。佛经中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几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被认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业,因此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在《地藏王菩萨十轮经》说,地藏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思密知秘藏”,所以名为“地藏”。意思是,地藏菩萨具备最高的德性,不但能够承载众生的苦难,而且能够了知一切生命的法要。而且“地藏者,伏藏也”,意思是潜伏在大地的一切宝藏,都是地藏。这也是“地藏”的由来。
关于地藏菩萨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一位菩萨游行四方,有一天来到了毗富罗山下,路过了一位叫乔提的长者的家。乔提家有500余人之多,但都被恶鬼夺走了精气,已经不省人事。菩萨见此情景,心痛不已,于是飞往灵鹫山面见如来佛祖。
菩萨向佛祖禀告了乔提家的情况,如来听后,“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在佛祖旁边听法的众僧看见后都说:“今天如来佛祖放光照地藏之身,看来这位菩萨必成大法。”菩萨说自己拥有祛除恶鬼的法力,希望能够挽救乔提家500余口人,佛祖同意了菩萨的请求,于是乔提家500余口人都被菩萨救活,这位菩萨就此成为了“地藏菩萨”。
那为什么地藏菩萨会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呢?
据说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两个国家相邻,两个国家的国王是很要好的朋友,而且这两个国王都信佛,也一心想普度万民。其中一个国王希望自己早日成佛,这样可以早日普度群生,后来这个国王修行圆满,就成为了“一切智成就如来”。
而另一个国王认为如果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自己成佛也没有意义,于是就发愿希望百姓先脱离苦海,否则自己绝不成佛。这位国王就是后来的地藏菩萨。
还有一种说法,说在“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的时期,当时有佛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在那时是婆罗门家的一个孝女,当时她的母亲悦帝利不信佛,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这个女子为了挽救母亲,卖掉了所有家宅,财产捐给了寺庙,自己吃斋念佛,积德行善,最后功德圆满,最终解救了自己的母亲,使其离狱升天。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劫”中也是一位孝女,名字叫做光目。她母亲生前喜食鱼子,犯杀生罪极重。光目知道母亲死后必堕恶道,于是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最后也成功救助母亲离开地狱。
这两个故事其实基本一样,而且当世的这两位女子,在解救母亲时都立下过誓言,大致意思都是希望“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这些都是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由来。
地藏菩萨之所以被称为“大孝、大愿菩萨”,也是来源于此。他希望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萨。地藏菩萨发大愿,广设方便,宁可自己不成佛道,而专心普度众生,尽令解脱的伟大精神,可以说是真正的先人后己。
在四大菩萨里,地藏菩萨的形象也和其他菩萨有显著的不同。一般来说,菩萨们的形象都是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也就是仙人相。而地藏菩萨,则是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比丘相,也就是出家僧人相。他一般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他的脚下一般就是他的坐骑,通灵神兽——谛听。
地藏菩萨为什么会是出家僧人相呢?这和他所处的世界有关。因为立下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愿,所以地藏菩萨一直居于秽土,也就是阴世地狱。秽土的众生,无明痴暗、邪魅丛生。地藏菩萨出家的僧相,是秽土世界的清净幢(音同壮)相,可使大家身心清净,就可以为人们辟出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所以,地藏菩萨担负着在过渡期度化世间的责任,真正是重任在肩。
地藏菩萨的座下神兽谛听,也是很了不起的存在。谛听,又叫“地听”、“善听”、“九不像”,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的瑞兽,貌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狮非狮、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独角表示公断力,龙身表示吉祥,虎头表示智勇,犬耳表示善听,狮尾表示有耐性,麒麟足表示四平八稳,以善为宝,是人们想象中的神物。
谛听的原身其实是一条白犬,因为地藏法门以孝道为基,狗性格忠诚,就如同文殊之狮子表智慧,普贤之白象表大行一样,地藏之谛听表忠诚不二之心。民间广泛认为谛听沾有“九气”,即“灵气、神气、福气、财气、锐气、运气、朝气、力气和骨气”,能起到“辟邪”、“消灾”、“降福”、“护身”等作用,是吉祥的象征。
谛听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 ,尤其善于听人的心。在《西游记》中,谛听就出现在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中。谛听出现的时间虽短,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在分辨真假美猴王之时,在未见如来之前,上至天界玉皇大帝、群仙,下到地藏、阎王,再到观音、龙王,只有谛听能分辨出来真假。
当时,谛听俯伏在地,须臾对地藏菩萨道:“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怎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后六耳猕猴终被如来收服,由此可知谛听判别、断案的非凡能力。
和其他三大菩萨一样,地藏菩萨也拥有自己的道场——安徽九华山。说起九华山,就不得不说地藏菩萨的转世真身——金乔觉。
据传,金乔觉出生于新罗国的王族,地藏一名为他出家之后的法号。金乔觉长相奇特,顶骨耸出,臂力奇大,一个人可以打过十个人。金乔觉二十四岁的时候剃度出家,当时正是唐高宗在位,中国佛教正是鼎盛时期,于是金乔华也就是地藏,便航海来到中国,求取大唐佛法。
当地藏来到安徽九华山时,顿时被九华山的美景所吸引,走着走着被毒虫咬了,但他泰然处之,端坐在洞穴中,渴饮涧水,饥食白土(即观音土)。后来有当地人诸葛节等来到了洞穴之中,看见地藏在石头上端坐着,旁边放着简陋的生活用品。他们与地藏攀谈之后才知道,地藏乃是新罗的王子,来大唐学习佛法。诸葛节等人很惭愧,觉得怠慢了地藏,于是要为地藏在此地修建庙宇。
当时九华山还叫九子山,土地是闵让和这家人所有,闵让和一直坚信佛教,乐善好施。听说诸葛节等人要为地藏建造寺院,他也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地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都是我家的,大师可以随便选。”"地藏回答说:“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还惊奇地藏要的地方这么小,当然一口就答应了。
地藏于是将袈裟一展,没想到袈裟飞上了天越变越大,后来竟全部覆盖了九子山。闵公见状大喜,知道是遇到了神僧,于是把被罩住的山地全部献出。后来,闵公的儿子跟随地藏出了家,法名叫做道明。闵公最后也舍俗离尘,拜了地藏为师。现在地藏菩萨像旁边的两位协侍,左边就是道明,右边就是闵公。
九华山寺院建成后,各方佛学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是新罗国的僧人最多。地藏带领众多僧人在山中修行,因为生活困难,一度都以观音土为食物。后新罗国王得知地藏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开始派人运粮供养。地藏也经常在这里弘扬佛法,帮助山下的百姓,救济灾民,很受百姓们的爱戴。
地藏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圆寂,时年九十九岁。地藏的遗体放在了木函中,经过3年后要放入佛塔,发现颜貌如生,肉身都没有变坏。徒众抬举遗体时,其全身关节如金锁铿锵作响。由此,九华山成了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地藏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
最后,和大家说说关于排名的事。其实,按照佛家的说法,各位菩萨是没有主次之分的,都是舍弃成佛机会普度众生的。而且,在四大菩萨的各种说法中,顺序也经常变化,不过最常见的顺序,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和地藏。也许,这也和地藏菩萨一直呆在阴世地狱度化有关吧。
最后的最后,给大家献上地藏菩萨的仙籍小档案:
神名:地藏菩萨
别名:地藏王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持地菩萨、无边心菩萨等
职能:代表大愿(以及大孝),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六道中的众生
坐骑:谛听
持物:锡杖、莲花、幡幢、宝珠等
道场:安徽九华山
诞辰纪念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涅盘纪念日:农历七月三十日
神话体系:佛家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要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