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海淀融媒矩阵推出了大型文物保护科普类栏目《镇“淀”之宝》,该栏目作为此次北京市“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期《圆明园遗址公园》播出即获得了全社会较高的关注。记者了解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栏目在策划与制作上,根据当下观众的全新文化需求进行了多方面的新尝试,让观众在栏目中感受“三山五园”文化魅力,见证博物馆力量。
2020年,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为了做好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满足观众对海淀三山五园文化的新需求,海淀融媒体中心组织团队历时一年精心策划和制作又一力作——大型文物保护科普类栏目《镇“淀”之宝》系列节目。该节目内容涵盖包括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等八处海淀的博物馆的内容,使观众能够浸入式地感受文物的魅力、历史的温度和文化的力量。
《镇“淀”之宝》上线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栏目的学术指导,曹雪芹纪念馆研究馆员樊志斌。他表示,看完栏目后非常振奋,“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个节点上,海淀融媒体推出了一系列文物介绍影片。海淀具有相当多的这样的文物和文化的遗存,通过线上平台,通过我们的节目去了解海淀,了解北京,了解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我想是一件非常积极和有意义的事情,为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工作点赞。”
作为本片的学术指导,海淀区档案馆副馆长张超表示:“三山五园是海淀文化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海淀文化的主体部分。”对于节目定位,张超给出了自己的评价:“《镇‘淀’之宝》这个栏目,紧扣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这个大的文化背景,通过博物馆的视角来重新观察、审视、解读三山五园,我觉得对于传播海淀文化,传播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镇“淀”之宝》节目通过“场景+体验+讲述+创意+传播”方式,通过全新影像结合模式,将三山五园的美景和珍贵的文博展品生动地结合起来,是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一次全新的尝试。《镇“淀”之宝》栏目制片人刘文婷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积蓄改革力量,强化团队优势,在融媒体改革的浪潮中坚守媒体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制作这样一档栏目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讲好三山五园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展示三山五园地区的历史风貌和时代变迁。通过我们创作团队长达一年的跟踪探访,最终确定了节目的选题和视频的拍摄内容。我们对每个镜头和每个文本都进行了精雕细琢,最终形成了这个文化精品栏目《镇‘淀’之宝》。”(记者 肖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