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库(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3820”战略工程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纪实)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新华社福州10月9日电 题: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3820”战略工程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

福州,有福之州。

“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考察调研时深情地说,“现在的建设都符合这个方向,跟我们当时设想是一致的,而且发展得比我们设想还要好。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福州在大踏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于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才能使福州的改革开放事业谱写出最宏壮的乐章”。他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战略工程),系统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为福州擘画了美好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

蓝图指引,久久为功,30年踔厉奋发,“3820”战略工程见证伟大思想历久弥新的实践伟力。

牢记嘱托,继往开来,30年接续奋斗,有福之州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一)擘画二十年战略 推动跨世纪工程

一个地方要繁荣发达,其决策者与人民必须有坚韧不拔的远大志向。——习近平:《〈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序》

1990年6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刚担任福州市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登上一艘小客轮,沿闽江往出海口顺流前行。

那时的闽江两岸还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滩涂粗陋、树木杂乱。习近平同志在客轮的桌子上摊开福州市地图,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随行人员后来意识到,这不是普通调研,而是一项战略工程谋划的起点。

福州,地处东海之滨、闽江之畔,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发展困难重重。虽然是省会,但工业底子薄,以轻工业为主,一条工业路基本就可摸清家底;财政压力大,可动用的财力大概只有两亿元,仅是“吃饭财政”;交通闭塞,无高速公路、无大型港口、无大型机场;干部的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与沿海先进地区也有差距……

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州任职,就以调查研究开路,深入思考发展问题。从1990年4月到1992年5月,他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调查研究、思考酝酿。在他的推动下,福州市把每年3月定为调查研究月,大兴调研之风,推动科学决策。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吹响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习近平同志敏锐地意识到,福州的机遇来了。他形象地说,“福州是充满机遇的地区,能快的就不要慢。这好比空中飞来一群大雁,我们良弓在手,贵在速发。”

谋一域先谋全局,谋一时必谋万世。

1992年5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党代会上强调:“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做到每3至5年上一个新台阶,尽快改变港澳粤闽台南中国海区域内我们处于‘后排就座’的状况。现在我们组织了一个班子,准备做些深层次的探讨,研究20年后福州市将达到怎样一个发展水平。”

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福州开展了“3820”战略工程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1627名干部围绕581个课题调查研究,完成了367篇调研报告。课题组分赴广东、海南、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市委召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先后召开数十场不同类型的征求意见会……

习近平同志还要求在《福州晚报》刊发调查问卷,征求市民建议。半个月时间,就回收28785张答卷、24536条建议。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一对离退休老夫妇连续数天乘车在市里调查,就城市交通、商业网点等问题提出10多条建议。

历时半年、十易其稿,1992年11月,倾注了习近平同志大量心血、凝聚集体智慧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在福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审议通过。

习近平同志多次要求跳出福州看福州,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谋划发展。着眼于21世纪、着眼于海峡两岸交流、着眼于全面发展,“3820”战略工程谋定了福州发展蓝图。

——明确三个战略步骤。用3年时间即到1995年使经济上一个大台阶,主要指标在199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力争用8年时间即到2000年,使全市城乡各项人均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用20年时间即到2010年左右,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平均发展水平。

——形成完整发展体系。立足于人文和区位优势等“四个发展基础和条件”,规划了市区、北翼、南翼等“七个战略布局”,明确了拓宽开放领域、加快各类投资区建设等“十二个战略重点”。制定了鼓楼、台江等13个县(市)区发展计划,形成了金融、农业、工业、环保等27个专项安排,确定了长乐国际机场、福州港、冠捷电子、闽江防洪堤等40个重点工程。

——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在全面比较广州等29个城市主要指标的基础上,“3820”战略工程对福州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等进行测算,设定目标。要与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比较,必须进行货币折算。但如何测算,大家都没经验,犯愁了。习近平同志说,统计学有个“购买力平价法”,看看能不能在这方面突破。一语点出思路。市委还邀请专家作“购买力平价法”专题辅导。“3820”战略工程主要指标均按购买力平价法测算,并作详细说明,同步纳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3820”战略工程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

时任福州市委办公厅主任陈伦说:“一任市委书记也就5年,习书记却做20年的规划,谋划福州跨世纪发展,体现了习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蓝图展开,重在破题。习近平同志以前瞻眼光谋篇江海,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和“海上福州”,作为“3820”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推进。

习近平同志早在1991年就深刻阐述了江海开发对振兴福州的意义,强调“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

1992年7月,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陆域加快建设福马线、福厦线两大工业走廊,海域加快开发粗芦岛、琅岐岛等,着力形成沿路、沿江、沿海的三个经济走廊。他强调,“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构想的提出及其实施,是实现‘3820’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它标志着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树立了福州的形象。”

福州海洋面积17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11万亩、投资1亿元的垃圾综合处理场,并预留了5000多亩土地。1995年10月垃圾场投用,有力推动福州解决“垃圾围城”问题。

——不仅要“马上就办”,而且要“真抓实干”。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抓住那些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事进行研究,并且本着‘马上就办’的精神,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在福州马尾区,竖立着12个红色大字的巨型标语——“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外地人到马尾,当地人总会骄傲地讲起这12个字背后的故事。当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了支持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刚吃完午饭,习近平同志就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起草12条对接举措,当天就形成了一个文件初稿。

“我们要办的事情很多,要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这就需要提倡一种满负荷的精神,反对拖拉扯皮和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习近平同志倡导“马上就办”,推动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创新市县领导联合接访等机制,在全市掀起了“办实事、讲效率、抓落实”的热潮,有力保障“3820”战略工程实施。

到2010年,“3820”战略工程设定的目标顺利完成。这段时期,福州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027亿元、年均增长155倍以上,城镇化率提高了近3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39倍。

参与制定“3820”战略工程的时任福州市委政研室农建处处长戚信总说,“‘3820’战略工程确定的目标如期实现,给福州带来了历史性变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科学系统的发展理念、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滴水穿石的干劲韧劲”。

“3820”战略工程作为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体系,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三)一张蓝图绘到底 赓续奋斗谱新篇

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理想的蓝图一定能够化为灿烂的现实,千年古城福州将孕育新的希冀,再创新的辉煌。——习近平:《〈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序》

今年8月31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响起,“闽都号”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从福州江阴港站驶出,打通了福州与南亚、东南亚的陆路贸易新通道。这是继中欧班列后,福州立足“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又一载体。

“现代化与国际化是福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199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即在“3820”战略工程的基础上,再经过二三十年时间,努力使福州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

习近平同志说:“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中长期10年、20年的发展目标,还得考虑到要有远期30年、50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共同的奋斗目标把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国际城市以‘3820’工程为基础,是比‘3820’工程更为长远和更高层次的目标”,这为新时代福州发展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亮点纷呈。

——立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福州样本

习近平同志30年前就指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应该包括城市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居住方式、环境、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等。”

得益于“3820”战略工程的前瞻布局,福州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经济总量202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跃居福建省首位,2022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554万家,对标国际规则推出18批246项创新举措,成为投资兴业热土。

鼓岭故事,激荡回响。2012年习近平同志访美期间的深情讲述,感动了中美两国人民,也让福州鼓岭蜚声国际。30年前,《人民日报》一篇名为《啊,鼓岭!》文章,讲述了美国加德纳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眷念与向往,习近平同志看到后立即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亲自接见并授予“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段故事成为中外友好交流佳话;30年后,越来越多鼓岭的中外友好往事掀开面纱,越来越多国际友人慕名而来,续写新时代“鼓岭故事”。修复后的鼓岭万国公益社、邮局、宜夏别墅等历史建筑,生动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和底蕴,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

“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三坊七巷、福州鼓岭、闽剧、茉莉花茶等福州名片走向世界舞台。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福州)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丝路国际电影节、海丝国际旅游节、国际龙舟赛等盛会也纷纷落户。从守护城市文脉,到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福州愈发彰显出独具魅力的“闽都韵、国际范”。

风雨兼程三十载,阔步前行正扬帆。

2021年9月,福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通过决议,号召全市上下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一张蓝图绘到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有福之州更好地造福于民,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福州的今天是美好的,福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是习近平同志对福州的深情祝福。

勠力同心再出发,“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必将在八闽大地彰显更加磅礴的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王浩程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张功(张功:外界总说富力防守不好我不太舒服,知道斯托压力很大)
下一篇:宝瓷林(新加坡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