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易主之事终于落地。
5月16日,华南城(股票代码:11681亿港元,与此同时,根据协议,华南城将向特区建发控股配发3357港元/股。
完成认购后,华南城已发行的股份扩大至1145亿股,占比295%降至2035%,郑大报持股501%。
华南城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大型综合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商及运营商,于2009年在港交所上市,核心业态涵盖专业批发市场、仓储物流配送、综合商业、电子商务、会议展览、生活配套及综合物业管理等,业务涉及的区域包括深圳、南宁、南昌、西安、哈尔滨、郑州、合肥、重庆等地。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华南城经营业绩出现下滑,甚至有项目传出停工的消息。华南城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4月1日—9月30日,华南城营收6124%,其中销售物业收入录得386%。
在华南城举办的中期业绩会上,华南城首席财务总监陈茂昌预判,潜在的买家信心不足,很多买家处于观望的状态,未来的销售市场不容乐观。“这个现象至少未来几个月感觉是不会改变的。”陈茂昌说。
另外,尽管因为较为特殊的“商贸物流+”的产业运营模式,华南城的毛利率较一般的房企要高,但是,近年来,华南城的毛利率也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华南城的毛利率分别为4374%、4362%,低于40%。
在资金层面,由于资本市场情况的变化,截至2021年9月,华南城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上升至812%。另外,截至2021年9月,华南城总计息债务36674%。为了保持流动性,华南城开始限制土地投资,与此同时也进行债务结构的调整。
去年以来,民营房企频频爆雷,央、国企成为投资者眼中的安全标的,对于华南城来说,易主特区建发,是出于安全的考量。
深圳市特区建发集团成立于2011年,由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持股,属于深圳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主营业务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区域经济合作、PPP项目实施等。截至2021年12月,特区建发注册资本33521亿元,净资产429938亿港元,公司拟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偿还现有债务及作一般公司用途。
自从“沾光”特区建发,华南城的前途似乎就开始变得明朗起来。
仅宣布卖身特区建发还未一个月,1月26日,华南城就公告称,2022年2月到期的11875%优先票据已获得持有人的足够同意,延长票据的到期日。
2月23日,华南城发布公告称,与深圳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深能南京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屋顶分散式光伏、热电联产、碳资产管理、多种类储能、综合能源、合同能源管理等领域,依托各自优势,开展全方位积极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能源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也是深圳市国资委,持股比例超471亿元。
第一财经注意到,在宣布第一大股东将易主特区建发的2021年12月31日,华南城的股价为075港元/股,股价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也许,即便华南城卖身国企,资本市场对公司前景似乎仍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