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灭瑶关 位于菁盛乡百旺乡交界的红水河左岸。 都宜公路穿关而过。原为盘山小道,悬 崖绝壁,下临红水河,地势险峻。清初、夷江、大成一带瑶壮民不甘白山、安定土司横征暴 敛,连连揭竿反抗压迫。两土司合谋集结团丁练勇数千“进剿”起义瑶民,在此关隘大肆屠 杀瑶民, 土官为表“功绩” 在关隘石壁刻下“灭瑶关” 3字,字径长063米。 1982年4月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匹夫雄关 位于菁盛乡红水河岸边。 相传很久以前,一仙女东飞至此,无法展翅过关, 遂隐身于关下石壁安身,后人立庙以祀,故亦叫“娘娘隘”。明成化戊戌年(1478年)关石壁 镌刻有“岠岈” 两个大字,每字大1米。近处石崖还有碑刻数处。关口右临红水河,左为悬 崖陡壁,石峰耸立,雄奇险峻,令人惊心动魄。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名将石镇吉 兵败百色后,沿江而下到此,被安定土司官潘凤岗伏兵擒拿,潘氏土官在此刻下“纪功碑” 一座。1956年修通的都宜公路斩关而过。从此,车辆络绎不绝,匹夫雄关再也不是令人生畏 的“鬼门关”。1982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永济桥 位于县城东半里许, 跨澄江河上,计10大拱,全长96米,宽4米,高7米。为县 境尚存最好的一座石拱古桥。原桥碑亭载,该桥系潘凤岗承袭安定土官后,出资兴建。该桥 造型典雅,工艺精湛。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3月竣工,桥身刻有“永济桥”3字, 每字一尺见方。桥西头立“凤来亭”一座,亭内立石碑一块,亭侧有一棵大榕树,形如巨伞, 浓绿成荫。“文革”中,桥头风景尽毁,剩孤桥一座。1972年,在永济桥上方新建一座钢筋 水泥大桥, 1978年,在永济桥面上建立图书馆,古桥变成“水上图书馆”。1982年4月列为 县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岩 原名光隆岩。 位于下坳乡光隆村。洞长100米,宽8米,高10米。都九公路穿过 其间。洞内有季节性小溪流,路旁怪石峥嵘,为奇特天然关隘。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 在岩内以开小食店为掩护,设革命联络站,中共游击武装曾凭天然关隘打击敌人,在革命史 上写下光辉一页。1982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桥蒡隧洞 又名“神仙洞”。位于高岭乡,洞长480米(天然250米,人工凿230米),宽约 40米,高20米。洞内天然溶岩发达,钟乳石密如垂帘,廓道纵横不绝,地面石笋林立,犹如 仙女撒花、渔翁垂钓、群猴嬉戏,百兽联欢、相传为神仙聚会之地。1970年凿通穿山洞口, 次年5月, 隧洞图片在广交会展出后,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其中有法国、荷兰、老挝 等国友人。西安电影制片厂曾在此拍摄《碧水壮乡》纪录片。1982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都安县苏维埃政府 旧址位于都阳圩。1920年1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都安赤卫营和恩隆县 七里区赤卫队联合击败都阳团局黄永然的民团武装,攻入设于都阳土司衙署的团局,俘获土 豪恶霸黄瑞祥等13人。 1月27日,韦拔群抵达都阳,召开各级领导会议,正式批准都安县苏 维埃政府成立,同时选举覃道平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原都阳土司司衙门口挂上“都安县 苏维埃政府”的牌子。解放战争时间,中共右江地委书记区镇和都安县地下党负责人方生等 人曾在此办公,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武装斗争。
该司衙为三进两院,木柱砖瓦结构的古建筑,以石板为门框,镌刻各种花纹图案,门前 有石狮、石凳、雕工精细。两侧有数十间厢房,四周筑土垣以护,长60丈,高5尺。明末圮, 清时再置围墙。解放后,为都阳乡人民政府驻地。1960年,第二座院子拆除,另建新楼,第 三进院子和两侧厢房同时改建,仅有第一进院子保存完整。1982年4月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桂西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古河乡古河中心校。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先躯陈铭玖等人 曾在此办夜校。教农民识字,宣传革命道理。1920年1月,古河区苏维埃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1949年8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指挥部在这里成立,指挥员赵世同,政委区 镇,政治部主任黄耿、参谋长姚冕光,在此发布《桂西人民起义宣言》。领导东兰、万冈、 凤山、天峨、河池、都安等6县游击武装进行革命斗争。旧址为四合院结构,周长1265米,长30余 米。据民国《都安县志·预稿》载,石城系安定土官潘如禄为在岩内“练丹”和避司民谋反, 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所筑。洞内宽敞平坦,有石笋多处,斜坡深处60米有一岩水湖。径 约20米,湖水澄清如镜,长年不竭,沿湖边进入第二层洞内,钟乳石柱,林立晶莹,悬挂其 间,前人曾有诗云:“八仙去后洞留名,中有棋盘片石平,王质烂柯曾到此,清风一带半山 横。”“文革”期间,电影厂家曾来洞内拍摄电影。
龙颈银涛 位于澄江乡红渡村澄江河与红水河汇合处, 有一潭,形似巨龙张嘴,吞噬澄 江河水,而后汇入红水河,故名“龙颈”。潭口半里许有一怪石,横跨河上,河底有一“石 峡”横锁。每当汛期,大水泻下,急穿峡口,激石飞溅,自如银花,光强夺目,涛浪惊人, 声闻数里,故称“银涛”。每当秋冬季节,水位下降,潭内流速缓慢,人们可以下潭捕鱼, 潭内流水在明光反照辉映下,极为绚烂,身处其间,犹入水晶龙富之感。邑人韦精忠有诗云: “无限深潭气象雄,银涛汹涌震长空。层层巨浪排山吼,阵阵波澜倒海中,疑是雷神擂战鼓, 宛如猛虎斗蛟龙,登崖试望滩头水,怡似身居万籁中。”
古松晚钟 位距地苏街里许之地苏河中,有一小洲叫“古松洲”。昔日洲上有古庙一座。 庙前长古松数棵,高大葱茏。庙中有佛象数尊,柱上悬挂大铁钟—13,每当落日衔山,庙祝 焚香烧烛,敲击铁钟,悠悠钟声,传闻乡里,故称古松晚钟。游人常撑木伐登洲,赴庙中游 玩。洲上尘埃不染,嚣声无闻,环境幽静,宛如仙岛。古人曾赋诗曰:“天生地成一小洲, 回环水绕景清幽,衔山落日钟声晚,四邻乡里该翘头。”解放后,拆毁寺庙,开荒种地。
响泉夜月 位于高岭与大兴乡之间关口要隘“百关”处。两边山峰对峙,澄江流过其间, 流水至此,被石峡横锁,落差丈许,倾泻而下,宛如瀑布,激礁飞溅,高达数尺13米,笔画 宽015米,每字面积为1443厘米,宽785厘米,藏于县文物馆。
司马桥碑刻 立于地苏乡新苏村司马桥边凉亭内。 该碑刻有《地苏司马桥序》、《地苏 司马桥记》 、《司马桥边凉亭记》和《竹枝词》一首。全碑共1500多字,碑高150厘米,宽 955厘米,小者25厘米楷书,立于光绪二年(1876年)冬。
潘凤岗墓表 位于潘凤岗墓后, 碑高144厘米,宽88厘米,字径为2.5厘米的楷书。全碑 1103字。内容为潘的生平事迹。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四日。
崖葬
雅龙乡竹山竹弄电屯后山崖上,有崖葬1处,棺中安放1男尸(木乃伊) ,距今200多年, 尸体完好不烂,随葬衣物完整无损,板升乡那飘村红水河边山崖有崖葬数处,棺木一头露出 洞口,洞口距离地面高数百米,悬崖陡壁,一般人无法攀上。
史方志
广西融安文物胜迹 广西灵山文物胜迹 广西环江文物胜迹 广西钟山文物胜迹 广西百色文物胜迹 广西钦州文物胜迹 广西田东文物胜迹 广西宾阳文物古迹 广西鹿寨文物名胜 广西资源文物古迹 广西融水文物古迹 广西蒙山文物遗址 广西全州建安司人谈建安司的往事 广西奇闻轶事5:融安篇 广西隆安剿匪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