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桐子坳
李一凡
近些年,我曾几次游观桐子坳,每次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感受;但总觉得看不够,赏不尽。故而发一心愿:每年秋末冬初都要去一次,收获不一样的欣喜。
今年秋天遇上干旱,几月无雨,物干气燥,桐子坳景区因此闭园好长一段时间。直至初冬,终于开园。应友人之邀,我和家人再次游览了著名的银杏村——双牌桐子坳。
开园第一天,我们迫不及待,清晨就出发,驱车赶往。当日游人不多,比起往年的热闹,这次游园就显得有些清冷。但也许,这正是游园的最佳时刻。
初冬的桐子坳,五彩缤纷。夏季的积贮,秋天的绚烂,就在这个时令爆发:你看,那漫山遍野的银杏树叶,早染成了金黄,明亮耀眼,灿烂辉煌;风中摇曳的竹林婆婆娑娑,翠绿中透着淡黄;远山的树木仍是那样郁郁青青,蓝天白云之下,分外妖娆。每年11月初至12月上旬,正是观赏银杏的最佳时节。此时,银杏树白果绽开,跌落在地,村民正忙于拾捡,游人也可以拾上几颗,带回家,作个纪念。
今年桐子坳面貌有些不一样,崭新的柏油路代替了过去坑洼不平的山道,游客可用电瓶车穿行其间,不必再爬崎岖的山路。进入银杏园区,那一棵棵似曾相识的古银杏树仍然那么苍劲挺拔,它们张开有力的臂膀,用挂满金叶的枝条在风中招手,像是迎接久别的客人。恍惚中,如同黄山迎客松一般无二。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古树脚下,围上了木栅栏,每棵树前还摆放了标注年轮的石头。一看那饱经沧桑的几百年标志,莫不让人肃然起敬。园区内收拾得干干净净,铺满了金黄树叶的银杏林,像是一层厚厚的金丝绒毯,平铺在景区,让这片金色大地更是神奇梦幻。可能是人为?比起往年地上散落的树叶,今年景致更有韵味,更加迷人。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还新添了儿童乐园等设施,就连那几座古旧的木屋也重新修饰得干净利落!
今年游观,我格外关注古银杏树,欲填补一下银杏文化的空白。
据资料介绍,银杏树是一种珍贵树种,属于中生代孑遗的稀有物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远古银杏类植物,是我国的特产,有“活化石”之美称;如今已遍植世界各地,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柏被公认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在国内,将它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之为“中国园林三宝”。古人将银杏尊崇为国树,佛教界更是奉之为圣树。自古以来,银杏都有着崇高的地位,不输于“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诸多文人骚客挥毫泼墨,借物抒情,留下了许许多多诗词歌赋、画图墨宝,使银杏的文化价值得以极大的提升。
银杏树也被称之为“公孙树”,意思是爷爷种树,孙子才能享受。说明先人们种下银杏林,不是为自己,而是留给子子孙孙的福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啊!
宋代文豪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一诗云:“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诗人千里寄银杏,礼微情义重,彰显诗人诚心。另一位宋代诗人葛绍体《咏银杏》:“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诗人看霜风吹白的双鬓,观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将飘零的黄叶与坎坷易逝的人生相联,坦荡豪壮,发“忽惊天地告成功”之高吟。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永州当代诗人南蛮在他的《桐子坳的秋天》一诗里,以热烈的情怀将秋天的桐子坳描绘得灿烂辉煌:“银杏树出手阔绰啊,他用金币为我们们铺路。在银杏树下漫步,我感受到一场盛大的灿烂,一场甚大的奢侈。”在诗人眼里,秋末初冬的桐子坳,是银杏最美绽放的时刻,也是最值得赞美的时刻。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是一席文化的大餐。
朋友介绍,桐子坳整个园区有300多棵银杏树,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就达217棵;最年长的银杏,树龄已有一千多岁!银杏寿命极长,但存活千年的树并不多见。那么,是谁当初种下这些银杏,并守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呢?当地人说,最古老的银杏树主人姓蒋,他的家族已有15代人一直守护着这一片银杏林。岁月流驶,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这片经百年千年还傲然屹立、生命力旺盛的银杏林。
紧邻桐子坳的新院子村,矗立着两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我们赶去观赏。两棵古树根深蒂固,叶茂枝繁,其硕大的身躯,三人合抱不拢;有一棵树的中心虽已透空,但并没影响它的生存,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起敬。村民将这两株古银杏视为神树而予以爱护,县委政府领导也高度重视。近两年已投入两百万元资金保护古树,对周边环境予以整治,拆房改路,围栏铺地。使村貌与树容相得益彰,人与自然更为和谐,古银杏焕发出美丽的光华。
……
壬寅年(2022)桐子坳之游,虽然短暂,但给人太多太多的遐想。
朋友,你是否来过桐子坳?如果来这里赏银杏,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初遇惊诧,再观迷恋,三游悟禅。
让我们共同翻开桐子坳最美的华章,共同品尝这道最美的文化盛宴吧!(写于2022年12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