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水系在永定河水系之南,子牙河水系之北,处于海河流域的正中位置。这个水系可分为两支,北支是拒马河系统,南支是赵王河系统。
拒马河发源于河北保定涞源县太行山东麓的涞山,流至北京房山张坊时分成南北两支。北支称北拒马河,沿途纳入大石河(即琉璃河)、小清河后改称白沟河;南支称南拒马河,以北易水(北濡水)和中易水为支流。白沟河与南拒马河在河北保定高碑店市白沟镇汇合后称大清河。
赵王河系统河流众多,自北向南,主要支流有瀑河(即南易水)、漕河(即徐水)、府河(古称沈水、清苑河)、唐河、潴龙河,均流入著名的白洋淀(又称西淀),洪水在白洋淀蓄滞后由赵王河、枣林庄新道及赵王新河汇入大清河。
大清河向下流至天津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与子牙河汇流,以往称做西河,现在普遍将合流之水直接称为子牙河。少量洪水经子牙河带入海河干流,从海河闸枢纽流入渤海;大量洪水通过进洪闸流入新中国建设的独流减河,经工农兵闸排入渤海。
根据高德地图
拒马河古称涞水,河北省保定市有两个县因其而得名。一是涞水县,于公元598年由隋朝政府设置;二是涞源县,1914年以其县境为涞水发源地,而由中华民国设立。涞水县拥有国家5A级旅游区野三坡,也是名将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典故的主角)、数学家祖冲之(在地球上首先将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故乡,故而比涞源县更被世人熟知。
保定市下辖的易县,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均从其境流过,因此在公元596年(隋朝统治时期)就获此县名。县内的紫荆关,与北京昌平区的居庸关、河北保定唐县的倒马关合称“内三关”,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五壮士宁死不屈、慷慨赴义的狼牙山,则在县城西南36公里处。
说到易水,朋友们很容易想起荆轲,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凸显了这位刺客的悲壮。不过荆轲是卫国人,只是人生遭际,游历到燕国,与太子丹相交往,终于替燕国行刺秦王政,才与易水产生这种相互讴歌的联系。然而荆轲的吟唱虽然传遍天下,行动结果却以惨败告终,比之于刺杀吴王僚的专诸,闷声不响,一击毙命,声势虽然较大,执行力却是略逊一筹了。
正如上文所述,府河古称清苑河,由于这条河流,公元477年(南北朝时期)北魏政府设置了清苑县,发展至今,演变成河北保定市清苑区。而漕河原为徐水下游的称呼,后来徐水就通称漕河,1914年,中华民国时期,因徐水流经河北安肃县,河北安肃县又与甘肃安肃县重名,故而改名徐水县,到如今演变成河北保定市徐水区。
雄安新区包括河北保定市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正好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而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区中央偏南,就像这个国家级新区用以呼吸的肺。上文说到,大清河水系的南支,几乎都汇入白洋淀,因此可以说,是在永定河和滹沱河这种多沙河流之间,卓然保持清澈的大清河,润泽着、甚至是哺养着雄安新区。
总结本章,大清河水系共有5个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其得名源于河流,恰巧都在河北省保定市管辖范围内,分别是涞源县、涞水县(两县均源于涞水,即拒马河)、易县(源于易水)、清苑区(源于清苑河,即府河)、徐水区(源于徐水,即漕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