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楮岛村(东楮岛,心中那一抹蓝 中国荣成旅行笔记(连载十四))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坐大巴,到东楮岛一日游**


在我们社区经常有旅游公司组织的旅游活动,一日游,两日游以及三日游。


说起来这样的活动我也是第一次参加。我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更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朋友说,这个活动可以参加,自己单独去,不太方便,于是乎,便欣然受邀。


坐在车上,看着宣传单上的“东楮岛”三个字,差点念错,读作“东者岛”,其他人跟我都差不多,大概扫一眼,看着“楮”“者”模样差不多,于是张嘴就来。当然,没人在意你读的是否准确,更没有人给你订正,反正是去海岛游玩,图个乐子,开心就好。


东楮岛,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最东端的石岛湾旅游度假区。

当地人习惯叫“东岛村”,官媒则称“东楮岛”。

东楮岛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村子的东,南,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7.5公里。

据村史记载,东楮岛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村里至今保留有许多古老的历史遗迹,民间传说,以及极具海洋文化特色的渔家民俗。


全村现有海草房六百多间,是胶东地区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被誉为生态民居的“活化石”。


关于村名的由来,民间有几种传说。


一种说法是传说跟倭寇侵略朝鲜有关。

说的是在明朝万历十九年,日本当时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派遣九万大军入侵朝鲜半岛,“壬辰倭乱”由此爆发并延续7年之久,朝鲜半岛居民纷纷乘船外逃。

其中有一只船遭遇风暴,漂流到如今的东楮岛的东南海滩,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安顿下来,并修建了一座庙宇感谢上苍。


另一种说法是当地有一种树,是一种野生树种,皮常麻裂,叶大入手,能招风蔽日,又多树汁,能驱毒防虫,是夏天纳凉的好地方。所以,村民在村子周围种满了这种树。


树逐渐生长开来,成为这座小村的标志,也因其在大陆架的最东端,故名东楮岛。

这种树我倒是没见过,就是见了也不认识。


东楮岛,距离我所属旅居的爱莲湾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


那天,我们同去的有八个人,尽管都是同一小区的旅居客,但互相不熟悉,就在车上交流,情感升华到彼此都熟悉的状态下,我们到站了。

呵呵。


一下车,就看见了远处的地标大海螺,以及无处不在的大风车。

蓝天白云下的东楮岛的一切都领我们激动,八个人簇拥着在海螺面前留影,生怕拉下自己。

特别是我们一群自诩跟西安有交集的人在海螺前面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呵呵


整装待发后,我们来到码头,搭乘游轮向东楮岛海洋牧场进发。


海洋牧场对我而言是个新鲜词儿,以前只听过草原牧场,到了荣成,到了爱莲湾,才发现周围有好几个海洋牧场。


所谓海洋牧场,我的理解就是可以在海上作业,垂钓,欣赏海洋生物,品尝海鲜。


一句话,把海洋当成草原,任意驰骋。


正在海上行驶时,突然发现一直海鸥驻足在一个浮球上,瞬间感觉太美妙了,赶快按下手机,捕捉到这和谐的画面。

登上海洋牧场大平台,随即我们被大海包围。

环顾四周,碧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瞬间,那一抹蓝刻在了我得脑海里。


东楮岛就是我心中那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在海洋牧场的平台上,村里的讲解员给我们讲解了海洋牧场的功能和用途。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天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就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海洋里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查阅资料得知,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与相关研究,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主要环节与过程:


一、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和索饵的环境。


二、目标生物的培育和驯化。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通过生物工程提高种苗的质量,建立种苗驯养场,从采卵、孵化直至育成幼体,实现规模繁殖、优化选择、习性驯化和计划放养。


三、监测能力建设。包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生物资源监测。


四、管理能力建设。包括海洋牧场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五、配套技术建设。包括工程技术、鱼类选种培育技术、环境改善修复技术和渔业资源管理技术。


看来海洋牧场并不是我理解的那么肤浅。

呵呵


中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构想最早是由曾呈奎院士于20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即在我国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


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


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海洋局每年都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沿海省份。


大连的獐子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最大的海洋牧场。


山东省自2005年起在全省沿海大范围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总体上看,海洋牧场已经实现规模化产出。但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总体上仍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初级阶段。


在平台上听完讲解,其他游客纷纷从海上平台涌进了大游艇,人们在游艇上品尝海鲜,赏美景。我则悄悄留在平台上,与工作人员(大姐)继续交流。


(东槠岛村民大姐)

大姐既是工作人员,也是东楮岛的村民。大姐应我要求,给我讲了好多令我感兴趣的事儿。


到一个地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是我的习惯,所以与大姐攀谈特别投缘,这些个在海上牧场平台上的照片,都是大姐帮我拍照的。


告别时,我也替大姐拍了几张留作纪念。


由于紫外线太强,大姐又在工作中,所以不能露脸拍照。但是透过镜头,依然可以感受到大姐的美丽。


从海上平台回到东楮岛村,坐在长廊上思索,满脑子依然是在海上平台上的快乐。


海草房是东楮岛的最大亮点。

前面提到,东楮岛的海草房有600间左右,冬暖夏凉,四周是用石头砌成的墙 ,特别古朴。这些顶着厚厚海草的房子,像童话故事里的房子一样,特别美,特别梦幻。


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海草房,像当地的村民一样,扎根于此,守护着家园。


细细品味,东楮岛因靠海文明 ,因海草房声名远扬,因海水湛蓝而吸引游客 ,因生态文明 而誉满全国,因美丽而成为中国“最美渔村”。


再见了,海草房!


再见,东楮岛!


再见了,我心中那一抹蓝!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缝山针(雨后游缝山针)
下一篇:北房镇(北房镇四举措助力创城工作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