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洞位于白石山中。白石山东接太湖山,西临东关。白石洞被列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一洞天,号“琼秀长真之天”,相传彭祖在此修炼成道。彭祖是我国家喻户晓的长寿始祖,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
道教名山白石山
白石洞内的白色钟乳石
白石洞洞口为弧形,洞长4000米,尽头是传说的天河(裕溪河支流)。进洞躬行数10步便豁然开朗,可数人并行。前行10余步,石壁上有“曲径通幽”4个大字,过此至第一洞天,可容纳百人以上,洞厅怪石嶙峋。前行百米,有一石楼,楼高丈余,上有两根石柱,色白如玉,长7米左右,围长5米多。石楼3面皆为石壁,一面临水,水声澎湃,如滔滔江河,势不可渡。石楼右边有一“棋盘”,凸起的石瘤好似棋子。相传这是彭祖与老子对弈留下的残局。下楼前行,遍地皆为钟乳、石笋,犹如玉树琼林,令人目不暇接。过此有一陡壁,上有“天河在此,游人止步”8个大字,右边石壁上有许多古人题词。据说渡过此河前方还有第二道天河,水深河宽,难以涉渡,未闻有问津者。往回走,右边有一洞,洞内石如白玉,状若梯田,参差错落。行数步进入第二洞厅,只见钟乳倒悬,石柱凌空,迎面有高约6米、宽约1米石门两块,石门洁白平整,俨然宫门,此为第二层石楼。宫殿上又有一洞,为第三层石楼。整个白石洞洞中有洞,楼上有楼,层层叠叠,异彩纷呈。尤其是洞内石壁皆洁白如玉,石英闪烁,犹如东海龙宫,奇妙无比。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笃信道教的唐玄宗,听说在彭祖修道的地方祷求风调雨顺,莫不应验,便于天宝六年(747年)敕改白石山为“祷应山”。唐代大历年间,历阳道士商栖霞居住在白石洞中,得引吐纳之术,相传30余年不食人间烟火之食。由此可见,白石洞自古就是天下道教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