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街(林正深情地回忆:几十年前在杭州中河畔一个大墙门内的市井生活)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如今处于杭城交通要道的中河已经完全没有当年的模样


解放路丰乐桥附近的中河景色

位于三公园的杭城古地图,上面有胡林正老家所在的回回新桥。

中河—— 一条流淌在我心田的河

说起清泰街,我太有感情了!因为我每次填写履历表中的家庭地址都是杭州市清泰街盔头巷37号。这是一个很大的墙门,住了整整十八户人家,墙门中有一口古井,水清清凉凉的。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记得墙门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大毛、二毛、大干娘、二干娘、“饱疯子“那一大堆人,每天“奔进打出“,非常热闹、开心。

记得37号与隔壁的39号是连通的,通过一个很大的天井相连,可以从一头进,另一头出。在这个大杂院中,十几户人家和谐共处,共用一口井,同享一个硕大的天井,其乐融融。夏日的晚餐是大家最温馨的时候,每家都会先在自家门前的天井洒水,然后把自家的桌子凳子搬出来吃饭,挺热闹的。因为我们的房子都是朝西的,虽然太阳西落,但屋内还是很热。平时下午必须拉起厚厚的窗帘,撑起竹帘来对付!但我们家的后门倒是有点凉快,因为紧贴中河。后门有个石头台阶,我妈和邻居们都会在这条河里洗菜、淘米、洗衣服,洗拖把,我们小孩也经常在河边洗碗。有时不小心把碗掉到河里去了,就哭了,生怕大人责怪。这时,大一点的孩子会挺身而出,下去帮你捞。看到碗又重新上来了,我心里又开心得笑了!

在漫长的夏日里,每天下午有很多小孩在河里游泳、嬉闹,从一个台阶游到对岸台阶,坐在那里休息一会,再游回来。我不会游泳,因为小时候得过中耳炎,我妈不让我游泳,但我坐在台阶高处看他们游泳,也很高兴,享受他们的快乐!中河用处可大了,有时连续几天有木排通过,木排上有人在不断撑竹竿把方向。顽皮的小孩会从台阶跳到木排上,随木排而北去,到“回回新桥“再跳上岸,玩一把免费的“旅行”。

在木排上玩“旅行”也会历险的,一脚踏空就掉河里了。所以,只有会游泳的孩子才敢上去,一般孩子不敢上去。每当他们不小心掉下去的时候,在木排上的其他人或在岸上看到了,人们司空见怪,有的还会大笑。果不其然,这都是有惊无险,掉下去的人会马上露出头,抓住木排又爬上来继续赤着脚走,对他们一点没事!当年也有不少大人带着小孩跳到木排上,拿柴刀去割树皮,这树皮可以当柴烧,因为那个时候发煤炉的柴火也是计划供应的,一个季度只有十几斤,不够生火做饭的。到七十年代人们才使用煤饼,夜里可以把煤炉封上,也算是一场变革!

中河里来往的船只很多,有大船,也有小船,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公家的有垃圾船和粪船,下船位就分别在我家后门对岸和旁边,两个泊位面对面。按现在环保的理念来说,我们家很晦气,因为每当垃圾车将垃圾倒入船上时,就会灰尘四杨,甚至会飞到我家厨房里。粪船在晚上工作,简直是臭气熏天,但真的是没有办法。也许人有一定适应性,时间长了倒也慢慢习惯了。拉粪车的工人都是身强力壮的人,手臂肌肉发达,粪车很大,那些拉车的肯定得吃47斤粮,要不根本拉不动这么大的粪车,还要在这么窄的巷子里拐来拐去,他们为了城市的干净辛劳地工作。

有一次,39号墙门有一个年轻人精神病复发,赤裸着身体爬到屋顶,他的父母拿他根本没办法。后来还是求助几个拉粪工人才把他制止了,并协助送到古荡的精神病院。对面清运垃圾的工人,雨天穿蓑衣,戴着笠帽,站在船上扒垃圾,那确实是很辛苦的。记得我在小学读书时,有一次班上排文娱节目,老师叫我扮农民,当时家里没有草帽,我很担心。在演出前的那天晚上,我妈就向对面大伯借了一顶大笠帽,圆了我的演出梦!这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个年代杭州的水运还是当家的运输方式,所以中河和东河都是城市里的运河。 中河里通行的船舶很多,有运大米的,运蔬菜和水果,还有运陶瓷器的,甚至运木头的。在我们巷子南口,就有一个很大的木行,它的木头进出就是靠中河运送的。中河的奇事还很多,有一年,中河里突然有许多鱼通过,而且都是大鱼,成群结队游过,场面非常壮观。有人说钱塘江放闸放出来的。有的人用渔网或用竹竿绑上竹篮去捞鱼,但都无济于事,鱼游得很快,只捞到几条小鱼,大鱼很快游到河中央逃走了!这个场景持续了有半个小时之久,饱了人们的眼福。到现在,我有时做梦也会做到这一景!

还有一年,杭州大旱,连西湖水也干了,当然中河水也干了。昔日的河面,突然见底,可以走人。我和其他人一样,也在河底走来走去,走到对岸,特别开心!中河啊中河,你太神奇了!有消息说,你以后要变成一条马路了,是真的吗?我们盼望着那天到来,但迟迟不来,渐渐也淡忘了。后来,人在外地工作,也不去想它了。后来,我父母亲来信告诉我,我家要拆迁到朝辉七区,中河要改造成马路了!几年后,我曾去过那里,在我家原来的那块地面上站了许久,…思绪万千……。

感恩父母把我们兄弟姐妹八个培养成才

林正同学的小学毕业证书,林正家八个兄弟姐妹都是在中河边的珠宝巷小学完成小学学业。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我的父母真是太伟大了。当年,仅仅靠我爸的那47元工资,要养活一大家子10人!当时我妈还要照料我年迈的外公外婆,外婆还瘫痪在床,真不容易啊!其它不说,每天光三顿饭就是一项大工程,每人一碗面,妈要烧一大锅子面,而她只能吃泡饭充饥。我妈妈是光荣妈妈,47元工资,8个孩子的吃,穿,读书全靠我妈照料。你想,8个孩子,一人一双鞋,我妈要纳8双鞋,妈真的伟大!

更可敬的是把我们8个子女都培养成才,太不容易了。我爸妈省吃俭用,培养大家读书,全家八个兄弟姐妹除了三个大学生,其余的几个也都是通过自考、进修或函授完成了大学学业。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贡献,这是我们胡氏大家族的光荣。

遗憾的是我的父母都已走了,享年都是83岁,我爸比我妈大4岁。我们都很孝顺父母亲,除了努力学习,我们在暑假都卖过棒冰,到建筑工地做小工,勤工俭学,缴学费。

在胡氏家庭群发起一场回忆,很有意义

这次我们“高三丁班”的清泰街回忆活动勾起了我对往昔的回忆,觉得很有意义。我回忆起在中河生活的经历,非常有意义。后来,我把中河的事发到胡氏家庭群,引起了在南京,杭州的众兄弟姐妹们的回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回忆起儿时的记忆,从而增进了家庭友谊!

在微信群上我的五弟发了一个帖子:“我记得小时候,中河水还是蛮干净的,我们有时在河里游泳,水大的时候河里可以捞到鱼,在洗衣服的平台周围的石头缝中还能抓到小螃蟹,还是蛮有趣的。回回新桥上不停地有小孩放风筝。在河中还发生了二件事不知六弟还有印象吗?一是有一天六弟站在河边,眼睛不知在看什么,身子一弯一脚踩空,人一下掉到河里去了,而且正好有一排粪船停在河边,六弟可能沉到船底下去了,急得我们大家直喊救命,让船老板赶紧把船移开,正在危险时刻六弟居然神奇地从船底下钻了出来,真是太惊险了。

第二件事是我们楼上隔壁的张妈妈有一天不知为什么一下子掉到河里边去了,而且被水冲到河中间去了,看见的人拼命喊救命,我正好在厨房,闻声出门一看,也来不及脱衣一下就跳到河里,抓着张妈妈将她拉回到岸边,幸亏水不深,同时我也会游泳,要不也是很危险的事。事后,张妈妈连连称谢还说我是"救命恩人",我哪受得起,不过为这事我觉得为妈妈争了光。“

我的大哥、二哥、三嫂、五弟、六弟、七妹都纷纷发言,特别是六弟回忆了那年掉到河中的往事,‘’我掉到河里的事至今记忆犹新。我想上船玩。船是空船,(是垃圾船还是粪船记不得了)由于河埠头与船帮有高低落差,所以只能用一只脚探索着踩上去。没有想到船此时被我的脚划开了,立足不稳的我就掉下水了。立即感到周围一片漆黑,挣扎了一下,继而感到光亮,然后就看见河埠头,就自己爬上来了。也记不得当时自己是几岁了,但记得是在夏天,还记得是穿着绿色的背带短裤。由于比较喜欢所以记得。“大家还说起说三阿哥的亊。记得当时河水已经不怎么清了。一天,三哥看到河里有人在游泳,也按捺不住跳下水游到“回回”新桥边。

大哥因离家较早,早年的记忆比较淡薄了。他说:“我家后门的河叫中河,我第一次听说。林正表述得很生动 。我们对这条河感情很深,在每天上下学必经的“回回”新桥上可以一眼看到我家临河的台阶。…………可惜这条河被糟蹋得又黑又臭………… 三嫂回忆了东河中的粪船说:“粪船我印象太深了,这里倒粪,那里在河里洗洗涮涮的要多不少”

我接着又回忆了许多细节,河里也有宝贝,金银首饰都有,经常看到我家河埠头有一老头在河里捞这些。人泡在水里,用铁钯加竹畚箕将河泥捞出水面来筛选。顿时他面前的水面一片漆黑。真佩服他的淡定!最好笑的是洗马桶时有人会不小心,马桶被河水冲走了就急匆匆拿着竹竿跑到回回新桥下面去捞。小时候我比较喜欢在河埠头玩,看着自己折叠的小船顺水漂走。有时候将一块小木片绑上棉线,然后让它飘走再拉回来。我的回忆引起大家共鸣,都纷纷表示,我的深情回忆,勾起了他们对儿时的美好回忆。?我的八弟从外地出差回来,见到胡氏家族网这么热闹,也大加赞赏。

清泰街属于哪个区 清泰街属于哪个街道
清泰街宝中宝食府 清泰街花中城订餐电话
清泰街368号华东医药器材化剂分公司 清泰街在哪里
清泰街道 清泰街595号二手房
清泰街595号 清泰街160号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格杰
下一篇:京城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