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秋,某日,景山东街一座礼堂内,追悼北大教授刘半农先生大会正在举行。
刘半农先生
一位身穿蓝色素服、白缎绣花鞋的女子款款进来,径直来到刘半农爱女小蕙面前,含泪拥抱,轻声说:“老年逢知己,朋友又少了一个。”
人们窃窃私语,她是谁?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赛二爷赛金花吗?
风华绝代的赛金花
没错,她就是风华绝代大名鼎鼎的名妓赛金花。青楼女子怎么会与北大教授成了知己?莫不是……不必多想,刘半农与赛金花之间,没有半点庸俗色彩。
清末民初有个说法: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
能与慈禧老佛爷并称,赛金花的确不是一般人。她的经历颇为传奇。少女时代,流落青楼;青春时代,嫁给状元洪钧,并以“使节夫人”名义出使欧洲;少妇时代,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赛金花曾多次劝阻在德国的老相识、联军司令瓦德西,不要侵扰百姓,使北京避免屠城之劫。
年轻时的赛金花
赛金花命运多舛,三次沦落风尘,又三次从良。嫁过三任丈夫,又都先她而去。
这些都是传说,很长时间,赛金花就是一位传说中的神秘人物。
赛金花
1933年某日,北京《实报》记者管翼贤到天桥地区采访,走进狭窄的居仁里胡同,从十六号破败小屋里走出一位女子,花甲年纪,面目清秀,风韵犹存,说话得体大方,与聚集在此的三教九流大相径庭。
居仁里胡同现在还在
管翼贤很好奇。经打听,这就是昔日名妓,人称“赛二爷”的赛金花。这一发现,让管记者如获至宝,马上邀请各路记者前来采访。沉寂多年的赛金花,就这样又重新浮出水面。
一时间,赛金花成了各小报常用的上等报料。每遇新闻平淡、消息枯窘,记者就会将赛金花请出,详其起居,道其现状。赛金花酒量不小,能说会道,自然成为各种聚会上的宠儿。而参加这些活动是要付其酬金的,赛金花也乐得因此赚些生活费。
精明的管翼贤,靠着接济过气的赛金花,将她牢牢地控制住。在邀请朝野名流欢聚时,他常以赛金花陪席为筹码。胡适、刘半农、傅斯年、赵效沂等文化界精英,就是应管翼贤之邀,见到赛金花的。
赛金花的浮出水面,引起各方人士关注。1933年冬,中法大学教授陈伯平,想撰写法文版赛金花传。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得知,找到学生商鸿逵,说:与其让别人写法文版,不妨我们先写个中文版。老朋友郑颖荪与赛金花熟识,可以从中搭桥。
说干就干。1934年1月25日,刘半农写信给郑颖荪,商量采访赛金花事宜。
刘半农寄给郑颖荪60元,让他先拿出30元找赛金花商量,自下星期起,每星期一、三、五下午四时,在郑家采访,点心茶钱由刘半农准备。若顺利,两周就可完成采访。
大学教授为青楼女子写传,显然不合常理,人们议论纷纷。于是,刘半农就想借第一次采访的机会,把自己的目的公之于众。他请来众多学生好友,又亲自请出正在内房等候的赛金花,十分!郑重地介绍说:今天我们请赛二爷来不是以她平常的身份,而是因为在八国联军侵犯中国时,她曾经救了北京不少老百姓,避免了一场大灾难。所以我们应该对她表示欢迎。
其实,刘半农私底下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合作多年的“星云堂”书店解困。“星云堂”因亏损难以维持,托人请刘半农帮助。为赛金花做传的选题,是个绝好商机,“星云堂”乐观地希望借此书出版,扭亏为赢,还主动提出,采访费用暂由“星云堂”垫付,总共约四五百元。传记出版后,当然要给赛金花一些收益,而且要事先告诉她,这样她就能很好地配合采访。
与赛金花交谈数次后,刘半农兴趣大减。虽然赛金花很健谈,用“略带南音的国语”滔滔不绝地讲述,但毕竟是青楼女子,谈话中不惜掺入大量水分。尽管她将一生紧要事迹都叙述了一遍,却决不肯将自己的底细全盘托出。特别是社会上传闻最多的“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赛金花是否救过百姓”一事,赛金花一直躲闪回避。还有,刘半农想了解更多晚清名人生活,由于赛金花学识缺乏,提一人、道一事,常常不能尽其原委,说不出所以然。
失去热情,访谈记录被撂在一边。但刘半农还要偿还“星云堂”的垫付,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时常也与商鸿逵商量,用什么体裁,如何分章,怎么搜罗照片等具体事项。
商鸿逵(左二)
不久,刘半农要去西北考察方言,临行前嘱咐商鸿逵:你要经常去看望赛金花,不要断了联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刘半农在西北身染重病,回京后不久,便医治无效离世。
商鸿逵一方面沉浸在痛失恩师的悲哀中,一面又在为还未成型的《赛金花本事》陷入矛盾。若将其完成,恐怕当初那种“大学教授为妓女写传,有失学者尊严”的非议会越来越强烈。若放弃出版,不仅先生遗愿不能完成,“星云堂”的亏空也无法偿还。
商鸿逵找到德高望重的胡适先生求助,请他出主意。胡适说:你要写书归还欠账,可以将赛金花的谈话照实写出,不许夸张、渲染,留下一个谈话记录就是了。
胡适先生
商鸿逵花费三周整理采访记录,并根据与恩师的商定,将书名定为《赛金花本事》。为了借北大教授名头营销,封面仍印有“刘半农初纂”字样。初版两千册很快售罄,但归还欠账,所剩无几。
《赛金花本事》初版
为出版传记一事,赛金花很感激刘半农。刘半农是海内文豪、北大教授,能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真乃三生有幸,不愧为晚年知己。她坚持要来参加追悼会,还特为刘半农敬献了一幅措辞恳切哀伤、催人泪下的挽联。
1936年,赛金花62岁,因气喘病去世。此时她已穷困潦倒,“身后殓葬费用,一切皆无所出”。
从清末曾朴撰写的《孽海花》,到刘晓庆盛演不衰的话剧《风华绝代》,赛金花的沧桑人生,一直被不同时代的人演绎。而《赛金花本事》,应该是最接近真实的版本,至今仍在再版。
刘晓庆久演不衰的话剧《风华绝代》
如何评价《赛金花本事》,众说纷纭。此书是根据赛金花口述写成的自叙传,提供了许多别处见不到的史料。不过,一个过气青楼女子口述个人往事,总不免有些隐瞒和歪曲。所以,此书内容也不可能全都是真实的,却可以供专业历史研究者参考,供文史爱好者做有趣读物。
慧写卉看,为您讲述不一样的历史传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