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寨(八寨暴动:党领导的滇东南第一次武装斗争)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1930年2月12日,中共八寨支部组织1000多农民手持长矛、大刀、斧头、火枪等举行暴动,围攻文山、西畴、马关三县敌联合团驻地。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滇东南文山边境各族人民对反动派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

马关县八寨地处文山、马关、屏边、河口四县接合部,是汉、彝、壮、瑶、傣、苗等民族杂居的山区。这里南临中越边境,西靠滇越铁路,是从滇越铁路的大树塘车站通往马关的必经之道。20世纪初,这里被地霸豪绅控制,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加上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

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以后,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滇越铁路两侧的工矿、农村,在滇南地区建立党领导的武装,进行土地革命。马关籍共产党员李国定被省临委派到八寨组织农民运动。

八寨暴动领导人之一李国定

李国定于1903年出生于八寨白马脚村,父亲希望他以后能为动乱的国家做点事,为他取名国定。李国定自幼勤奋好学,8岁读私塾,19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昆明的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加入了“云南青年努力会”,积极参与进步活动。毕业后,李国定被分配到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今长春小学)任教。他不安于现状,决心投身革命运动,于1926年夏天奔赴广州,参加了共产党员王德三等组织的“新滇社”,进入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7年李国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云南发生“倒唐”斗争后,李国定回到云南工作。1928年2月,为反击云南当局“清共”白色恐怖,中共云南省临委派李国定到个旧矿山开展工人运动,因遭到敌人的通缉,又受命转移到老家八寨开辟农村工作。

1928年3月,李国定根据党的指示,以同乡关系联系八寨小学校长李星阶,到八寨小学任教,以教师公开身份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在教学中,他结合社会现实,把进步思想融入其中,传播革命火种,争取李星阶靠拢党组织。他白天教书,晚上深入农户做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在李星阶的支持配合下,李国定组织了一支有12名师生参加的文艺宣传队。每逢八寨赶街,他们就书写和张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农民弟兄团结起来,分田分地,抗租抗税,抗兵抗粮”等传单,发动民众。宣传队员还带上传单,趁中午赶街群众最多的时候分头上街,假装买柴买米,把传单塞在群众的米口袋和柴捆里。有时在夜里摸出去,把传单贴在路旁和街上。他们还在学生和群众中教唱《工农兵联合起来》《高山流水》《打倒列强》《准备暴动》等革命歌曲。李国定还编写了通俗的顺口溜:

穷人苦,穷人苦,

衣烂无布补,肚饿无米煮。

男的露出两支臂,女的露出一对乳。

羞耻难顾,吊着屁股。

走路要打杵,脸色似黄土。

又要出兵和出粮,又要出款拿钱数。

穷人为何苦,苛政猛于虎。

穷人要翻身,跟着共产党。

工农齐联合,打倒贪官和田主。

这些歌谣四处传唱,对民众鼓舞很大。很快,八寨小学就成了共产党活动的据点,白马脚村李国定的家也成了党的联络点。通过宣传发动,八寨周围10多个村寨很快建立了农会组织,同时还发展李星阶和一些农会骨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5月,八寨小学建立了中共八寨特别支部,李国定担任支部书记。举行武装暴动的计划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他们几次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宣传发动群众,推动八寨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发动面扩大到几十个村寨,人口上万。

1929年冬,为了训练农民队伍,为武装暴动打基础,党支部组织了一次有数百农民参加的夜袭八寨演习。农民手持武器冲进八寨,声势浩大。农民运动的发展惊动了八寨封建地霸,他们联合上书请求马关县和文山当局派兵镇压。

八寨暴动发起地腻科

1929年11月,地霸曹仁恭被当局委任三县联合团团长兼八寨团总后,便带着20多个团丁进驻八寨,发出布告,要收缴民间枪支,增加各种税捐,扩大民团武装,防止农民暴动。曹仁恭的倒行逆施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八寨党支部趁势在群众中展开“抗捐、抗税、抗提枪”的宣传,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一部分中、小地主为了自身的利益,也表示拥护。

八寨“抗曹运动”势头越来越大,曹仁恭整天龟缩在团保局,不敢派人外出提枪派款,不久就悄悄地逃回文山,请求援兵。1929年11月,八寨党支部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了当地农民运动情况,省临委书记王德三派省临委委员吴少默到八寨参加领导工作。

吴少默是云南祥云县大乘村人,1901年5月1日出生,1919年在当地九峰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昆明十一属联合中学就读,半年后转入云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0年,吴少默转学到北平国立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秋天考入广州南方大学,同年加入共青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滇军)中担任过团党代表、师政治部主任和军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他于1927年秋被派回云南工作。吴少默有过军队工作的经验,对准备中的八寨暴动来说非常重要。

1930年2月,曹仁恭从文山搬来数百人的地主武装,驻扎在大腻科,又亲自带领20多个心腹,窜到距八寨30里的腻科街打听农民运动情况,策划镇压农民运动。

云南早期共产党员吴少默和王孝达(坐)1925年在广州合影

八寨党支部得到情报后,决定提前暴动,在曹仁恭进入八寨前消灭它。1930年2月11日晚,党支部在石旮旯村召开紧急会议,参加的有农民代表和附近村寨积极分子,会上决定连夜集中暴动队伍,出击曹仁恭。当晚,与会人员赶回各村,传达会议精神。各村农民积极响应,有枪的带枪,没有枪扛着长矛、大刀,提着斧头前往指定地点,一夜之间,就动员了1000多农民参加行动。

当天晚上,农民暴动队伍向腻科街推进,占领了腻科街周围的马鞍山等高地,包围了腻科街。又在通往八寨的白马山山头设置了木擂石。第二天一早,指挥暴动的枪声打响,暴动队伍向腻科街发起进攻,同时开展政治攻势,向曹部喊话:“反对收租,反对苛捐杂税!”“反对曹仁恭提枪!”“捉拿曹仁恭,不杀曹弟兄!”一时间喊声、枪声震荡山谷,吓得曹仁恭一伙龟缩在驻地,不敢还枪。

暴动队伍冲进腻科街,紧逼曹仁恭驻地,正在此时,其他村寨的地主武装和地霸家丁数百人赶来增援,曹仁恭见援兵已到,也率部冲出,向暴动队伍反扑。当时地主武装多为兵痞惯匪,善于作战,且武器较好,暴动队伍多是普通农民,缺乏战斗经验,武器除少数“独响花”和“毛瑟枪”外,其余的大都是火药枪、长矛、大刀,战斗力悬殊很大。战斗进行到中午11点多,暴动队伍被迫撤退,有的被冲散。李国定、吴少默撤退到预约地点,还没有和其他队伍取得联系,曹部100多人又尾追而来。幸而当时雾大,他们才得以借着大雾掩护,摆脱了曹部的追击。

曹仁恭在八寨地霸的支持下,冲散暴动队伍,进驻八寨街,控制了八寨地区。2月14日,他们出动武装,到处搜捕李国定,并“清剿”参与暴动的村寨,进行疯狂的报复,所到之处,抓人、抢牛、抢马、抢羊、罚款,家家被洗劫一空。更拆房、烧房,无所不用其极。这时,吴少默、李国定仍然在附近村寨活动,决心消灭曹仁恭。他们继续侦察曹仁恭的行动,揭露他的罪恶,激起了八寨人民对曹仁恭的仇恨。一些被曹仁恭强行“借枪”的地霸豪绅也怀恨在心,暗中酝酿着要把他除掉。1930年3月,曹仁恭到大吉厂赴宴,被党组织侦知,把消息传给曹仁恭的地霸对头,这几个地霸在山间设下埋伏,将曹仁恭击毙。民国《马关县志》记载:“‘剿共’后,曹之怨敌愈众,乃不自谨慎,轻往大吉厂正斌家作无谓之宴游,留三日始归,匪得从容设伏以待。将至险处,复与护弁分道行,发,无卫护,曹死匪逸,至今悬案未破。”

八寨暴动失败后,敌人到处搜查、追捕分散隐蔽的共产党人,党组织的活动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李国定隐蔽在凹塘吴世林家,也被反动武装包围,在群众的掩护下才幸免于难。1930年3月,王德三派吴少默去广西找红七军,因红七军已离开右江,未能联系上。吴少默返回文山,得知中共云南省委机关已被破坏,组织已经暴露,到昆明很难落脚,为了保存云南地下党的领导力量,吴少默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转移到滇西隐蔽,后来又到上海寻找党组织。这时八寨党支部也失去了和上级的联系,党员们不得不分头隐蔽,寻找组织。李国定先后辗转墨江、弥渡、祥云、屏边、河口等地,一边寻找组织,一边从事革命活动。1944年秋,李国定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昆明,年仅41岁。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马关八寨暴动没有实现消灭地霸武装、攻取县城、建立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预期目标。但党组织仍坚持斗争,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除掉了三县联合团团长曹仁恭,为民灭了一害。暴动更传播了革命思想,在滇南各族人民中影响深远,也为此后共产党的武装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来源:《少年战士》

责编:杨蓉

编审:沙兰梅

终审:钱红兵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大余天气预报(大余天气预报)
下一篇:景乐(景乐:属于生活的休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