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杨锐团队揭示全球荒野地潜在损失的时空格局-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清华新闻网12月20日电 近日,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教授团队在全球荒野地保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识别了在不同社会发展情景下全球荒野地潜在损失的时空格局,并提供了一份“自然保护地预警名单”。该研究为预防全球荒野地进一步损失提供了科学研究支撑,有助于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保护荒野地是“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草案提出的行动目标之一。耕地和城市等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荒野地保护造成严重威胁。然而,当前对未来荒野地潜在损失区域(Potentialloss of wilderness areas, PLWA)的时空格局仍然了解甚少。研究分析了2020-2100年在8种SSP-RCP情景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可能导致的全球荒野地潜在损失区域(PLWA)的时空格局。

研究主要发现包括三点。第一,全球荒野地潜在损失的数量。至2100年,全球有460万km2的荒野地(占现有荒野地面积64),将损失390万km2的荒野地,即每天损失1329%)的PLWA集中于4类生物群系(Biomes)。在国家层面,绝大多数的PLWA集中在少部分国家。就面积而言,前45个国家的PLWA总和占到全球PLWA总量的90%;其中,前10个国家的PLWA总和占比超过全球PLWA总量的一半(518%)将面临荒野地损失风险,自然保护地内PLWA的总面积达到约100万km2(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40%和3745em 0px; text-align: center !important; text-indent: 0px !important;">图145em 0px; text-indent: 0px !important; text-align: center;">a八种情景下由城市扩张导致的PLWA。c45em 0px; text-align: center !important; text-indent: 0px !important;">图245em 0px; text-indent: 0px !important;">a-g45em 0px; text-align: center !important; text-indent: 0px !important;">图345em 0px; text-align: center !important; text-indent: 0px !important;">图445em 0px; text-indent: 0px !important; text-align: center;">a“自然保护地预警名单”中的受威胁自然保护地

近日,上述研究成果以“潜在的荒野地损失或将破坏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Potential wilderness loss could undermine the 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生物保护》(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

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曹越助理教授,通讯作者为杨锐教授。论文共同作者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赵智聪助理教授,以及2020级博士生曾子轩、王方邑。合作者还包括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俞乐副教授、2019级博士生赵剑桥,以及美国卡托巴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安德鲁·雅各布森(Andrew Jacobson博士、英国利兹大学地理学院荒野研究中心史蒂夫·卡佛(Steve Carver博士、IUCN世界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后爱知目标工作组组长哈维·洛克(Harvey Locke。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等研究项目的共同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science/article/abs/pii/S0006320722003068

供稿:建筑学院

题图设计:任左莉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永州市国际农副产品智慧冷链商贸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道路工程正式开工-
下一篇:辽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