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郑宏如
地方春晚如何在众多春晚中脱颖而出?安徽台作出了新尝试。1月25日,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独家冠名的“安徽省2023农民春晚”在安徽卫视播出。
晚会注重在呈现与表达上不断创新,实现了口碑与认可度的双双破圈。其中,知乎5天和抖音2天连续开屏,触达3亿人次;全网热搜52次;通过学习强国、安徽卫视ATV、新浪、百度等15家平台直播在线观看近2000万人次;还有百位哔哩哔哩UP主参加二创扩大传播声量。同时,晚会创新推出了“舌尖上的年味儿”短视频征集,在抖音实现数百亿级别传播。
整台晚会既有观众熟悉的语言、歌舞和曲艺等多类型节目,又有充满创新气息的本土化节目。从赋予了红红火火新年气息的开场歌舞《丰收中国年》,到寓意农业农村美好前景的《风调雨顺》《中国农民》《乡村有戏》等歌曲,既有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祝福,也有和谐发展的良好愿景。
安徽是文艺大省,地方戏种众多,名家迭出。晚会所呈现的安徽民歌联唱包括五河民歌《摘石榴》、绩溪民歌《月亮起山一盏灯》、池州石台民歌《打油号子》、马鞍山当涂民歌《唱得绿海泛金波》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令观众难忘的是,原创舞蹈《禾下乘凉梦》展现了袁隆平院士脚下浸泥土、心中怀大爱的伟大形象,舞蹈不仅是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怀念,更是对所有农业科技人员的集体致敬。
晚会打造的快板说唱《唱一唱安徽农业新起航》、戏曲小品《大湾村里来了戏班子》、小品《娘家人》等作品,回顾了过去一年安徽农业农村领域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同时呈现了农村文化生活的新景象。
立足本土特色,晚会努力挖掘安徽本土历史文化资源。黄梅歌舞《家在青山绿水间》、国风黄梅《鹊桥》,以安徽重要剧种黄梅戏为展现形式,唱出了充满无限眷恋和深情的新时代赞歌。充满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少儿歌舞《二十四节气歌》,让观众们领略了祖国四季之美。
晚会没有采取简单地对录像进行切割编辑成短视频传播,而是通过与抖音合作举办“舌尖上的年味儿/民俗短视频征集”“村里保留的年味儿短视频征集”等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同时邀请张同学、潘姥姥、陈说美食、薇薇小爱等抖音三农创作者共创互动并参加晚会,形成了网络呼应晚会的强大力量。
晚会通过创意融合了多种元素,将一系列富有真情实感的文艺作品融合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图景之中,既有气壮山河的宏大叙事,也有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还有多元的传播手段,呈现了一台接地气又大气的春节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