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 玛法
被顺治皇帝尊称“玛法”,在明清两朝受到了极?的恩宠和政治待遇,是中国历史上担任官职最高的欧洲人,与皇室关系亲密,甚至曾被卷入康熙和鳌拜的权力之争。
曾任钦天监之首,与徐光启合作修历法,将望远镜传入中国并广为应用,在天文历法等等方面做出诸多贡献。
他,就是在明末清初之际来到中国的神圣罗马帝国(今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原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那么,他是怎么来到中国,又是如何与朝廷建立起如此好的关系的呢?往下看看他的传奇故事吧。
明清两朝,有大量的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更为关键的是带来了西方的科学与思想,为东学西渐,西学东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获得中国官方的支持,便利传教事宜,许多传教士与中国的朝廷与皇室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年29岁的汤若望跟随着从中国返欧的耶稣会法国修士金尼阁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启航东渡,告别了欧洲故土前往中国传教,从此在中国度过余生,亲历明末清初两朝,官至一品,再未返欧。
德国汤若望纪念邮票
之后在徐光启的大力推荐下,汤若望又回到了北京,供职于钦天监历局,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参与了在徐光启主持下测量和绘制大幅星图的工作,制作了望远镜等天文仪器,还编写并翻译了大量西学书籍。
在明末的兵荒马乱之中,汤若望目睹了中国王朝的巨大变革,一个月中经历了三个王朝更替。为了不让《崇祯历书》木刻被毁,汤若望将其守护在自己的教堂里,并在清军入关后,投归清朝,将其进献给向摄政王多尔衮,恳请“仍居原寓,照旧虔修”。
1644年,他在西洋历、回回历和大统历的日食观测较量中获胜,被任命为清朝第一任钦天监监正,其参与编纂的《时宪历》也得以在次年开始推行。
西方传教士所绘的汤若望与顺治帝
“姓”字的演变 | 图源:汉典
参考资料:
记得设为标星哦!
不然你就找不到我了~
?外研社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