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儿盖会议
张国焘率领左路军西出后,党中央于八月十五日电示张开阀国焘:“不论从地形、气候、敌情、粮食任何方面计算,均须即以主力从班佑向夏河急进”。“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应走右路”。“只有北上才是实现党的政治主张的最好保证”。为克服张国焘的阻挠,实现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中央政治局于一九三五年八月二十日在毛儿盖(索花)召开会议。
关于目前形势,“决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更进一步侵略中国,白区群众的革命斗争继续前进,中国革命在许多地区继续发展,一、四方面军在四川西北的胜利会合,证明中国的革命形势依然存在。国民党反动派更进一步地出卖中国,向着白区群众的革命斗争尤其是工农革命进攻。他们疯狂地围攻各个革命根据地与红军,追击、截击与堵击红军,企图消灭我们的有生力量。他们的反革命的基本战略方针是:用堡垒主义封锁我们,使我们陷入不利地区内 ,然后寻求我主力决战,战胜我们,消灭我们。
但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力量已经削弱,敌军远离它的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城市,在向我军进攻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由于一、四方面军的会合,红军战斗力不但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增加了。四方面军在中国西北部的活动,将使西北广大地区土地革命的斗争进一步的尖锐化,使共产党、红军的影响大大的扩大,而西北各省是中国反动统治及帝国主义力量最薄弱的地区,这更造成中国革命与红军发展的有利条件。共产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与正确的战略技术方针,更使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彻底粉碎敌人对我们的进攻,创造和巩固西北根据地。
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基本任务,“决议”指出,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大大地增加了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展开了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前途。中央政治局六月十八日曾经正确地决定:“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
“决议”指出,川陕甘根据地的造成,不但是红军对日作战的后方,而且它的存在,足以鼓励全中国被压迫的工农劳苦群众起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作斗争,它的模范作用,给全国民众指出了政治经济解放的道路。它是一个团结全中国革命力量的核心,与散布革命种子到全中国去的发源地。
红军的基本的严重的责任,就是在川陕甘及广大西北地区创造出这样一个根据地。彻底的击破蒋介石国民党的包围与封锁,大量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创造这个根据地的先决条件。为了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必须深入农民土地斗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和坚持执行其他各项党的基本政策。
这次整治局会议,对中国革命有非常大的历史意义。它正确地分析了客观形势;严肃地进行了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批判了张 国焘的“分 裂 主义”、“右 倾机会主义”及其危害性;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今后任务与行动方针,大大提高了全体党员与红军指战员的决心与信心,指引我们向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坚决前进。
长征途召开过哪些重要会议
1935年10月,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情况时说:“每次战斗前,连队的党员都召开会议,选出后备指挥员,大约有四五个人。如果连长在前线受伤或者牺牲了,队伍不会跑散,因为第一后备连长会立即挺身而出;如遇不幸,第二后备连长又会代替他,一个接着一个。”这生动反映了红军在漫漫征途中何以打不散、拖不垮,最根本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会是党的重要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各级组织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协调关系、宣传动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