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昭通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后,市人民政府随即召开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
市长朱家伟及副市长就市第四届人民政府工作和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的思路及目标进行发布。
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 我向大家介绍新一届市人民政府班子成员,胡江辉副市长、王东锋副市长、杨建军副市长、夏维勇副市长、刘和开副市长、马洪旗副市长、孔令影副市长,以及市人民政府挂职副市长李来幸、夏林。今后工作中,请新闻界的朋友多多给予支持和配合。 春风正好,万物华光!在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时间里,市“两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已经胜利闭幕。这次市“两会”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开启新征程的重大会议。几天来,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奔走在“两会”现场,深挖新闻亮点,传播“两会”声音,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两会”报道,宣传了昭通赶超跨越、崛起发展的铿锵步伐。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上届政府工作情况和本届政府有关工作打算。2017年以来的五年,是我们牢记领袖嘱托、担当时代使命的五年,是昭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影响深远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应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大战大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绩。 一是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应对能耗双控、有序用电严峻挑战,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经济发展迈上历史性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增长41%、增速居全省第3,这也是2013年以来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绝对值分别由2016年的768亿元、740亿元、646亿元增至2021年的1462亿元、1206亿元、1472亿元,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实现快速增长,圆满完成四届市人民政府任期目标。 二是产业动能不断增强。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水电铝、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新兴产业建成投产,水电硅、光伏玻璃、绿色能源、数字科技等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形态不断加快,白鹤滩水电站机组顺利投产发电,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拉动经济增长475∶1。3A级以上景区由3个增至17个。市场主体由1535万户,农业龙头企业达470户、规上工业达154户、限上企业和大个体户达458户。 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坚持以综合交通大突破带动“五网”建设大提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36公里增至896公里、跃居全省前列,成贵高铁实现通车、渝昆高铁加快建设,昭通机场迁建工程正式启动,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新建5G基站2838个,中心城市和县城实现5G通信网络全覆盖;全省首座智能变电站500千伏昭阳(明通)变竣工投运,中缅油气管道昭通天然气支线建设完工;6座水库建成下闸蓄水,新开工建设8座水库。昭鲁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全市城镇化率预计提升至4076万人,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 四是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18547万群众搬出大山、进城入镇。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达8495%以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830元、12500元。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7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8em auto 05em;line-height: 16em solid rgb(192, 0, 0);border-bottom-color: rgb(192, 0, 0);height: 10px;border-left: 1em solid transparent !important;border-right: 1em solid transparent !important;overflow: hidden;">
中共昭通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朱家伟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昭通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胡江辉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我们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为要”的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力争投资增长8%、绝对量完成1303亿元,引进到位资金增长40%、总量突破1000亿元。
一、关于投资工作。重点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坚持从发展规划中挖掘项目、从政策支持中申报项目、从产业链条中寻找项目、从实施过程中策划项目,努力拓宽项目储备渠道。建立完善前期、在建、新开工、重点4个项目库。争取储备项目投资总量达到当年投资任务的10倍以上,开工转化率不低于 30%,目前我们已经储备了1010个项目,总投资9019亿元;新开工和在建项目投资总量达到当年投资任务的 130%以上,今年共有支撑投资的项目1026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176亿元。二是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市级每年统筹安排前期工作经费不少于1亿元,各县市区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全面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同时,聚焦新开工项目转化落地,市政府每月召开一次协调推进会,专题研究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协调服务等工作。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综合交通、“风光水储”、水电硅等项目建设,真正做到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四是健全项目常态化调度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坚持和完善项目投资“红黑榜”考核工作,严格考核结果运用,对授予“红榜”牌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奖励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连续两次以上挂“黑榜”的单位,对相关领导干部严肃处理。
二、关于招商引资工作。市委、市政府的初步考虑是“一个目标、两大行动、三个增长”。“一个目标”就是产业项目落地转化投资 100 亿元以上;“两大行动”就是深入开展“春夏攻势”“秋冬冲刺”两大行动;“三个增长”就是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 40%以上,其中:产业到位资金占比达到 40%以上,工业到位资金占比达到 25%以上。我们将聚焦绿色能源、绿色硅铝、高原特色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和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研究制定产业招商的路线图,采取产业链“链长制”招商模式精准招商。推进全员招商,将招商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市直行业部门、国有企业、各开发区,每家至少完成5000万元的产业招商任务。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制度,党政“一把手”每月至少分别外出招商1次;每季度召开1次招商引资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问题;每半年县市区常委会议和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工作1次。对已经签约的项目,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尽快落地投资,形成实物量;对有意向到昭通投资的企业,持续加大跟进力度,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特别是对到昭通调研考察的客商,行业部门和县市区的主要领导要专门过问、出面接洽,重大项目市委、市政府一起去努力争取。
三、关于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说了算。今年,市委决定实施干部作风大提升和营商环境大提升两个专项行动,力争3年时间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我们将秉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意识,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大力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持续优化提升“市民之家”服务质量。市委市政府决定每月调度两个专项行动工作推进情况,企业和群众有什么困难问题或者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相关部门反映,我们一定认真收集梳理核实,及时帮助解决。对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将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昭通将始终敞开胸襟,真诚欢迎五湖四海的企业和客商来考察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携手前行。
谢谢大家!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东锋回答记者提问。
第一,构建“双百”城市空间格局。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完成“双百”城市规划设计。着力打造昭阳片区、鲁甸片区、靖安片区“一城三区”同向发展,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强化城市品质提升及功能配套,推动大关县避险搬迁,打造康养生态秋城等方式,吸引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规划至2025年中心城市的人口达110万,城市规划面积达109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75em;letter-spacing: 05px;">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维勇: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乡村振兴的关心关注。 昭通脱贫人口18583万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与1696个合作社、730家企业建立“双绑”机制。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9475em;"> 下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树牢短能巩固、长能致富理念,牢牢把握“巩固、衔接、振兴”三个关键,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做好5项工作:一是每县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目前,昭阳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已完成规划并启动建设。二是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市规划到2025年创建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美丽村庄3000个。三是着力把9个万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区打造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示范引领标杆。四是做实乡村振兴项目库,坚持一、二、三产融合,突出全产业链和规模化发展,每个项目投资原则上达到500万元以上。五是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融合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通过这些举措,在“十四五”期间,将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 谢谢大家。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维勇回答记者提问。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维勇: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的关心。
赤水河发源于镇雄县,是美景河、英雄河、美酒河。昭通历来重视保护治理工作。特别是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筹部署下,我们牢记嘱托、主动担责,保护治理达到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保护治理领导小组,市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督导领导小组,定期调度研究治理工作,每月开展督促检查。定期召开常委会、常务会、专题会、现场会、督导会等推动保护治理。二是投入保障前所未有。多渠道筹集资金324亿元投入保护治理。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52名,配备巡河员463人,划定党员责任区域3345个,全覆盖常态化对流域干支流开展巡查保护。三是治理力度前所未有。拆除小水电站17座,关闭煤矿23对、砂石料厂116个、养殖场18家,完成660万吨历史遗留矿渣整治和95座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1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2%和775em;">
北纬29°记者:过去五年,昭通综合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问下一步在落实“交通强市”战略方面,我们有哪些打算?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和开: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过去五年,在1825天的时间里,昭通一共完成了1849亿元的投资,就是一天找一亿的钱、干一亿的活,我们的交通建设从全面靠后到现在的全面前列,高速公路在全省排名第四,周边9个州市当中也是排名第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58公里增至近900公里,每天建成400米,实现了除永善外县县通高速;改造普通国省道105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1万公里。成贵铁路建成通车,镇雄、威信迈入高铁时代,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并顺利推进;水富港扩能改造一期工程建成投运,跃升为千万吨级的云南第一大枢纽港口;昭通机场开通北、上、广、深等11个城市的航线,机场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水富港物流园一期,启动昭通扶贫综合物流产业园建设。昭通综合交通实现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转变。
未来五年,我们将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奋力构建由25条高速公路、15条铁路、4万公里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组成的“一沿两纵两横”对外大通道、“一核两极四中心”大枢纽、“公铁水航管”融合发展的大物流、新基建引领的智慧交通、“交通+Ⅹ”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加快建成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一是大力实施“21811”公路工程。完成2100亿元投资,再建800公里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600公里,实现“县县双高速”,硬化1万公里农村公路,实施1万公里安防工程,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0%。二是大力实施“235”铁路工程。建成叙毕铁路和渝昆高铁,铁路通车里程达540公里,协调启动建设攀昭毕、昭六、宜西攀3条铁路,做实沿金沙江、东巧等5个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县县通高铁”。三是大力实施“331”水运工程。完成金沙江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3个电站库区高等级航道和3个翻坝转运设施建设,推动横江复航,航道通航里程达600公里,实现“通江达海”。四是大力实施“127”民航工程。建成投运昭通新机场,推进镇雄、永善2个机场建设,扎实开展巧家、盐津等7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通航航线达20条,推动“县县有机场”。五是大力实施“339”物流体系。建成昭阳陆港型、水富港口型、镇雄商贸服务型3个物流枢纽,昭阳北闸铁路物流园、鲁甸茨院商贸物流园、镇雄以勒陆港型物流园3个物流园区,巧家、盐津等9县物流中心。建成市为枢纽、县为中心、乡为节点、村为网点的四级物流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六是实施昭阳客运枢纽工程,实现高铁站、机场、公交车、长途客运、出租车无缝换乘。
今年是农历虎年,我们将铆足虎劲,推动实现宜昭二期、都香、西环、青水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开工建设沿江、永盐等5条高速公路,持续抓好渝昆高铁、叙毕铁路援建,加快推进水富港扩能改造二期、昭通机场迁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建设昭通四环暨G247大关南至鲁甸鸭子塘段、G352北闸至鲁甸段构成的产业大道,加快推进永雷、绥水、串珙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S301码口至巧家段,推动交通强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谢谢大家。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孔令影回答记者提问。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孔令影:感谢记者朋友对昭通教育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首先,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继续抓好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一是抓扩容增量。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9所、普通高中学校64所;完成乡镇幼儿园等级示范创建20所;新增公办学位52万人,加强师德师风和校风校纪建设,推进教师队伍技能培训30万人次以上,着力提升教育队伍素质。持之以恒落实好国家和省关于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及时出台我市的实施方案。持续做好控辍保学,保证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三是抓提质培优。实施优质高中等级创建,在2021年12所省一级高完中的基础上,至少再增加5所,达到每个县至少有一所省一级高完中。引进和提升一批优质学校,组建县市区学校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由昭一中、云天化、云师大附属镇雄中学等优质学校牵头,组建高中教研联盟,着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快推进职教中心二期建设,打造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市县职教一体化发展新高地,实现中职在校生突破775em;">
来源丨昭通市人民政府 昭通广播电视台 编辑丨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中心 投稿邮箱丨szftgx@12675em;"> 昭 通 市 人 民 政 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