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建安十三年挖了玄武池,原因是什么?|袁绍|孔融_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建安13年,公元208年,这一年的正月,曹操在邺城西南挖了一个叫做玄武池的人工湖。

然后就在这里操练水军,长期在北方的曹操新建水军,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向南方动武。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里面都有相同的记载:“

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在完成了对于北方的统一,征服南方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征服南方,就避免不了要在江河上作战,训练水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不过训练水军的方法不一定只有这一种

首先,训练水军的方法有很多种,为什么一定要“作玄武池”?

其次,要在北方训练,也未必非要挖一个人工池,邺城东南方向约300里的黄泽,那就是一个现成的比玄武池大数倍的湖泊。

最后,如果非要挖池的话,为什么偏偏选择邺城?

在《建安十三年》中,作者锋云做了详细的剖析。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本书中关于曹操和邺城的故事。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相当节俭而且相当务实的人。

两年间,曹操为了节省粮食,颁布了禁酒令,因为劲酒,曹操甚至得罪了以“坐上宾长满,樽中酒不空”为追求的名士孔融,为此,二人还专门论战了一番。

曹操不仅要求不瞎节俭,自己也率先垂范,据后来成为魏国侍中的卫凯描述曹操日常“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芦蓐不缘饰,器物无丹漆,”由此看来,开凿玄武池,曹操必然还有更加实用主义的考虑,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种种迹象表明,开挖玄武池只是曹操庞大造成计划中的一环,在曹操的规划中,他要建的是一座史无前例的新城。这座城市的四周要有角楼,以利于军事防卫。这座城市要有对称的中轴线,主要道路要正对城门,方便人员,货物的进出。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邺城缘山而建,也缘山而危,一旦挖了玄武池,无形中就相当于在流经叶城的脏水上建了一座疏解上游来水的水库。这样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的,玄武池都能予以化解。开发玄武池,还相当于在西山和邺城之间建立了一个隔离带,敌人再也不能在西山出其不意的攻击邺城了。


修建好了这些之后,最多城市的人口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很多。除此之外,曹操还招揽了一些名士,吸纳了不少的人才,其中就有以耿直著称的崔琰,以忠心出名的王修和颇有才气的陈琳。

冀州名士崔琰原本是袁绍手下的骑都尉,但严格自律,耿直敢谏的他却很不讨袁绍喜欢。

曹操入主冀州之后,崔严被任命为州别驾从事,帮助曹操处理冀州政务。

袁谭手下的别驾王修,是因为义气而被曹操重用的。

早年,北海人网修已勇于打黑除恶,善于救人急难而闻名,孔融担任北海相时,曾经任命王修为主部兼代理高密县令,当时,面对高密大足孙是包庇抢劫犯,而官员们不敢进入孙佳抓人的局面,王修硬生生的逼得孙氏,乖乖交出了罪犯。

在袁潭死后,正承担运粮任务的王修带着手下人马踏上了救援之路,结果王修还没有赶到袁潭就已经被斩杀了,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王修大哭。王修最后还是跑到了曹操那里,不过王修想做的不是投入曹操的麾下,而是要为袁谭收尸。曹操不仅让王修为袁谭收尸送葬,而且还继续让他负责督运军粮。

攻陷邺城之后,曹操俘虏了之前在袁绍麾下的陈琳,想起了之前讨伐他的那篇檄文,“

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耶”。

而此时此刻,无法狡辩的陈琳只说了一句话:“现在弦上,不得不发耳”,然而就是这一句话,却救了他。

曹操不仅赦免了陈琳,还把他留在了身边,专门为自己草拟军国书檄,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

《建安十三年》以邺城、江夏、襄阳、许都、关中、长坂、柴桑、赤壁、江陵、合肥、建业、益州这十二个地点为时空节点,俯视三国时代中的这个转折之年,凝视曹操、刘备、孙权、马腾、刘表、刘璋等各方势力在这转折之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重新审视历史之流的波澜壮阔与百转千回。

书中从建安13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入手,深度地剖析了三足鼎立局面初步形成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呈现出了历史的精彩。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阿拉善额济纳旗人民政府网 本地新闻 “绿色阿拉善·多彩额济纳”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额济纳旅游线路
下一篇:甘青考古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