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都说乌蒙磅礴,多神奇险峻,然而在昭通市东北麓的群岚叠翠之中,却镶嵌着一颗秀丽而又璀璨的明珠——威信。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11天,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从此革命的火种植根威信大地。多年来,老区儿女赓续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威信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扎西会议的精神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谋发展、抓落实的具体举措,坚定不移地书写“扩红、增绿、育人、兴城”四张答卷,全力践行“两山”理念,牢牢守住良好生态这条生命线,用绿水青山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植一山青翠 筑牢绿色屏障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威信县抢抓机遇,高位推动,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在“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的道路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始终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山区脱贫致富的惠民工程来抓,共计完成营造林37万亩、退耕还林33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2 万亩;分别建成猕猴桃、魔芋、蔬菜示范基地13平方米,流域内城镇“两污”设施和行政村公共厕所实现全覆盖;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竹还果、禁止非法捕捞、流域内禁养区禁建区评估调整、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攻坚行动,补齐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县城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迁建项目通水试运行,乡镇垃圾热解站、污水处理厂、行政村公厕实现全覆盖,改造卫生户厕 21%;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打造国家级文明村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60个;建成扎西红色小镇“一园一馆一区”,将威信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民俗、城镇、景观完美融合,形成“一步一风景、一景一故事、一事一乡愁”格局,成为威信最红的网络“打卡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红色乡愁“承载地”; 成功创建云南省“美丽县城”,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践行“两山”理念的实践中,威信县依托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积极与“绿”(生态资源)、“彩”(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结合,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融合,实现与区域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的良性互动。将红色旅游的社会性、公益性、文化性与旅游的休闲化、体验化动态融合,凸显红色精神,强化旅游功能,全面催化红色旅游发展的乘数效应,让“红”城旅游产业红火起来,为老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昭通市委、市政府彝良威信现场办公会提出,威信县要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是‘国之大者’”。威信县委书记李沅勇表示,革命老区威信将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威信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