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两篇文章,一篇魏蜀吴、南北朝、辽宋金,多国并存时,哪一个王朝才是正统?里面讨论了中国历朝历代王朝利用“五德终始说”自立的德行。
另外一篇是如果把中华大地变成一个围棋盘,历代版图占据哪些棋盘范围?把中华大地区域画成了九宫格,历朝历代版图的大小都做了说明。
这两篇,第一个是王朝五行方面的,第二个是军事地理方面的,今天想,不如再梳理一下,把九宫格和德行结合起来,看看衍生什么杂交品种。
首先,是我设定的天下九宫格。
然后,是五德终始说,认为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德行,且各个王朝都按照五行的规律相生相克。
两者结合。
五行中,火用红色表示,土用黄色表示,金用白色表示,水用黑色表示,木用绿色表示。
首先是战国时代。
战国七雄各自的棋盘格,各自占据一格,韩魏各占一格。
最后九宫格+五行,得出如下图,用“画图”软件的喷漆进行了喷涂。
我们知道,秦始皇相信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秦始皇不仅相信秦朝是水德,还给历朝历代都定了德行。
夏朝是木德,尚青色。
商朝是金德,尚白色。
周朝是火德,尚红色。
秦朝是水德,尚黑色。
而且有一套完整的逻辑。五行相克。
金克木,所以商朝取代了夏朝。
火克金,所以周朝取代了商朝,武王伐纣。
水克火,所以秦朝取代了周朝,秦王扫六合。
而在战国七雄地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秦国以水德自居,其余的六国却都有了各自的德行。
楚国是火德,但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周朝的火德,而是觉得上承自祝融,楚国信仰火,崇拜凤凰,所以武汉去年的医院就叫做“”火神山医院”,便是因为楚国人自古信仰火。
魏国、韩国、赵国和齐国也都是继承自周朝的火德,但后来除了魏国还继承火德外,其余三国都改了德行,韩国自认为是木德,直接继承自夏朝的德行。
赵国自认为是火木德,火德之上,加上木德。齐国自认为是火金德,火德之上,加上金德。而周朝正宗苗裔燕国,则地处偏远,德行索性也改成了水德。
这就形成了战国七雄的五行图,红黑绿白四色皆有。
到了秦朝,自然是水德,纯黑。
汉朝起初刘邦自认为是赤帝之子,继承了火德,同时,汉朝的建立者大多是曾经的楚国人,楚国火图腾也是深入人心。
但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土克水,只有土德才能克制秦朝的水德,在汉初一度改成了土德,但是后来,汉朝索性不承认秦朝的德行,而是承接自周朝,继续自认为是火德。
汉朝变成了一片红。
汉末流传着“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纬,所以曹丕篡汉,就把曹魏定性为土德。巧合的是,“曹”这个字恰恰是土字旁的,这是历史的天意。
所以,曹魏是土德,而蜀汉则继承自汉朝,自然还是火德,至于孙权,则给自己的孙吴造了一个木德,所以三国时代的五行图是这样的。
而晋朝取代曹魏,也是根据五行相生的学说,土生金,土里能挖出金子,所以西晋是金德。
十六国时代,诸国并立,德行比较混乱。
东晋继承自西晋,自然还是灰白色的金德。
北方小国很少有过专业的程序,认定自己是什么德行。
第一个这么做的是后赵,他认为自己继承了西晋的金德,金生水,所以自己是水德。
与此同时,汉赵,也就是前赵也不甘示弱,觉得自己继承了汉朝,应该是火德,而我们知道,汉赵的建国者虽然姓刘,其实是匈奴人。
当时的大地上,有三个德行,其他的“前凉”等王国,没资格给自己定。
结果,水德的后赵果然浇灭了火德的前赵。
十六国的第二段时期就是前秦和前燕的东西对峙。
后赵是如何灭亡的呢?原来后赵灭亡了前赵,但是暴君石虎倒行逆施,后来被养子冉闵篡位了,冉闵建立了冉魏,但是随即被东北慕容家族建立的燕国灭掉了。
而与此同时,氐族苻坚的前秦也悄然崛起于关中地区。
前秦和前燕东西对峙。
当时的大地上也有三种德行,前燕来自于东方,东方属于青木,自然是木德。前秦也是立国于汉赵的故地,所以也是火德。
而且,前秦最终灭掉了前燕,木生火,前秦最终继承了前燕,不就是吗?
我们发现,五行的相生相克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怎么解释都行。
水德的后赵灭了火德的前赵,就是水克火。火德的前秦灭了木德的前燕,就是木生火,怎么解释都能通。
最终,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改革的时候,决定抛开这些小王国,北魏直接继承自西晋,金生水,所以是水德。
而此时,东晋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南朝宋,南朝宋也自认为是水德,因为南朝宋禅让自东晋,金生水,凡是禅让的,肯定是前一个王朝德行生出来的,也只能是这样的程序。
所以北魏和南朝宋都是水德,一片黑。
而南朝的齐又禅让自宋,水生木,只能是木德。
南朝的梁又禅让自齐,木生火,只能是火德。
魏梁南北对峙的时候,德行是这样的。
南朝的陈又禅让自梁,火生土,只能是土德。
北魏后来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双方都以自己为正统,所以后来西魏和北周依然奉北魏为正朔,德行是水德,尚黑。而北齐则完成了东魏的禅让工作,最终变成了木德。
但是北齐崇尚的颜色却是黄色,原来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曾经是土德,拓跋王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北齐重新崇尚了黄色。
在齐周对峙时期,黄黑之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当时的人们都以“黄”指代东魏和北齐,而以“黑”指代西魏和北周。
东西魏沙苑之战的时候,高欢来势汹汹,宇文泰有点害怕,请人算命,高人说:“黄狗逐黑狗,急走出筋斗。一过出筋斗,黄狗夹尾走。”最终宇文泰奋力一战,果然击败了“黄狗东魏”。
而且,还成了北齐王室自相残杀的工具,当时流行一句谶语,“亡高者黑衣”,高洋一时间精神恍惚,后来问身边人,什么东西最黑,他的弟弟高湛一直嫉妒老七高涣,就说,“油漆最黑”,于是高洋认为老七要造反,派人捉拿,虽然杀害了他。
所以,陈齐周三国对峙的时候,天下的德行是这样的。
接下来是隋朝,隋朝是火德。
为什么是火德呢,因为北周后来自己也改成了木德,后来他想起来了,自己也接受了西魏的禅让,西魏是水德,自己就是木德啊。
搞清楚自己是木德没几年,北周就被隋朝给禅让了,木生火,隋朝是火德。
火生土,唐朝又接受了隋朝的禅让,所以唐朝是土德。
后梁又接受了唐朝的禅让,土生金,所以后梁是金德。
但是后来李存勖灭掉了后梁,重建了唐朝,李存勖不承认后梁的地位,尽管后来五代史还是承认了后梁,但是后唐剥夺了后梁的德行,自己自然还是继承自唐朝,土德。
后晋又接受了后唐的禅让,土生金,所以后晋是金德。
后汉又接受了后晋的禅让,金生水,所以后汉是水德。
后周又接受了后汉的禅让,水生木,所以后周是木德。
赵宋又接受了后周的禅让,木生火,所以赵宋是火德。
我们发现,赵宋的禅让德行和唐朝一样,是非常清楚的。
因此,从这里开始,所有的德行都能串成一条相生的链条。
汉朝(火)-曹魏(土)-西晋(金)-北魏(水)-北周(木)
-隋朝(火)-唐朝(土)-后晋(金)-后汉(水)-后周(木)
-北宋(火)。
大家看,轮回了两次。一目了然。
至于十国这些小国家,曾经有称帝的,比如南唐,也是继承了唐朝的土德,后来被周世宗打得取消了帝号,连皇帝都不是,自然没有德行。
可是,且慢,和赵宋并列的还有辽朝。
辽朝自称自己是水德。而且也是禅让的,接受了后晋的禅让,毕竟石敬瑭认契丹做了爸爸,因为后晋是金德,所以辽朝是水德。
这下子赵宋懵了,辽是水德,那就是自己的爷爷辈分,和后汉一个辈分,更重要的是水灭火啊,所以赵宋寝食难安。
这个德行和南北朝时期北魏和南梁,一南一北,一黑一红,很相似。
至于西夏和大理,只是王国,没有称德行的资格。
到了南宋和金对峙的时期,金自然是金德,而且,金认为自己可以直接继承自唐朝,土生金,不就是金德吗?
而元朝,后来则认为它继承了金朝的大统,毕竟金朝是统治中原的,金朝是金德,元朝自然是水德。
就此,我们可以看出,包括赵宋,当时至少有三种德行走向。
第一种:赵宋为正统。
汉朝(火)-曹魏(土)-西晋(金)-北魏(水)-北周(木)
-隋朝(火)-唐朝(土)-后晋(金)-后汉(水)-后周(木)
-北宋(火)。
第二种:辽朝为正统。
汉朝(火)-曹魏(土)-西晋(金)-北魏(水)-北周(木)
-隋朝(火)-唐朝(土)-后晋(金)-辽朝(水)。
第三种:金朝和元朝为正统。
汉朝(火)-曹魏(土)-西晋(金)-北魏(水)-北周(木)
-隋朝(火)-唐朝(土)-金朝(金)-元朝(水)。
不管哪一种,总之,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学说的话,下一个王朝应该是木德。
然而,下一个却是明朝,火德。
不管怎么看,明朝都不应该是火德,和以上的衔接不起来。
但不管怎么看,明朝都应该是火德,朱明,朱不就是红色吗?不就是火的颜色吗?
而且明朝脱胎于红巾军起义,那漫山遍野的红巾军,不就是崇尚赵宋火德之火吗?日月重开大宋天。
所以,明朝是火德。
只不过这样一来,五行相生学说就转不下去了。
那也没关系,那就不生了,专门克吧,于是清朝改国号为“清”,用水德灭朱明之火。
硬要解释的话,也是可以的。
汉朝(火)-曹魏(土)-西晋(金)-北魏(水)-北周(木)
-隋朝(火)-唐朝(土)-后晋(金)-后汉(水)-后周(木)
-北宋(火)-空缺-金朝(金)-元朝(水)-空缺(木)
-明朝(火)。
空缺的也可以是刘福通的韩宋政权,毕竟前面说过了,战国的韩,德行就是木德。
只不过,明朝终究没有生出下一个土德的朝代,而是被水德清朝浇灭了。
下面把宋朝及之前的德行流转图标注如下:
以上就是注明了朝代之后的五行图,我们可以发现,挺巧的,两个晋都是金德,两个周都是木德,汉隋宋明四个汉人朝代是火德,北魏辽元清四个少数民族朝代恰恰都是水德。
只不过今天似乎流传不下去了,按照这个理论,水德的清朝应该生出一个以青天之木为德行的木德,随后是朱红之火为德行的火德,有吗?似乎没有,五德之说,终归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