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娜(印度皇室后裔现状如何?全家挤在贫民窟中,请求政府将祖产还给她)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的第三帝国,于1857年在农民起义和英国殖民者的双重打击下最后覆灭。

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名叫巴哈杜尔·沙二世,他丢掉皇帝宝座后,被英国殖民者流放到缅甸,最后抑郁死在仰光大金寺中。

皇室后裔一朝失势,要么死散逃亡,要么沦为平民阶层。

有据可考的是巴哈杜尔·沙二世的曾孙米尔札·巴克特这一系一直传承下来,而1980年,巴克特以一名穷困的占卜从业者身份病死。

巴哈杜尔·沙二世

他身后留下老妻苏丹娜·贝居姆和六个子女,因为都没有正式工作,只能栖身于贫民窟中,勉强维持生计,后来在有心人的指点下开始“上访”。

十多年来,苏丹娜·贝居姆不断地向印度政府申诉,要求收回德里红堡,甚至是泰姬陵等“皇室物业”。

理由是红堡和泰姬陵都是她家的祖产,却被政府拿去当作旅游景区收取门票,而自己却寄居贫民窟。

印度皇室后裔苏丹娜与外孙

落魄皇族在“上访”

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一生共育有22个儿子,其中有10个被英国殖民者以各种理由处死。其余的多数也走散逃离,他被流放到仰光时,其子贾万·巴克特王子是陪着他的少数几个皇族之一。

当然这种流放生活极不顺意,这有可能是贾万·巴克特王子子嗣不旺盛的原因,他一生只有一个儿子贾姆希德·巴克特王子。

他们这一支就这样始终是一脉单传,直到巴哈杜尔·沙二世的曾孙米尔札·巴克特王子时又开始开枝散叶,当然这个功劳得归功于苏丹娜·贝居姆,这个据说身上也流着莫卧儿王朝血脉的女人。

1951年出生的苏丹娜·贝居姆,在14岁时嫁给了48岁的米尔札·巴克特王子,如果他没有这次婚姻,他就会以莫卧儿帝国最后一个男性继承人的身份留在历史中。

米尔札·巴克特王子和苏丹娜

当然早在那之前,米尔札·巴克特就没有什么王子的样子了,他只是一个靠占卜为生的穷汉。但是至少在子嗣这方面,他好像恢复了莫卧儿王室的传统,苏丹娜·贝居姆连续为他生下了五女一子。

靠着米尔札·巴克特的占卜技艺,全家八口人仅能勉强维持糊口的生活。可是当1980年米尔札·巴克特去世后,29岁的苏丹娜·贝居姆不得承担起养家的重担,孩子们太小了。

虽然按照莫卧儿王朝的传统,她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然而骨感的现实是,她的丈夫也只不过戴着一顶“空气皇冠”而已,到她时更是连想都懒得想了,她想得最多的是,明天的面包在哪里。

为了生存,苏丹娜最初干的一项工作是摆茶摊卖茶水喝,也许是她年轻貌美,也许是她王室遗孀的身份让人感兴趣,反正她的茶摊总是受到当地的地痞流氓的欺扰,最后带着孩子的她实在是不堪其扰,只能不干了事。

苏丹娜

可是身无一技之长的她还要养活六个孩子,她只得拿起针线,去给人缝补衣服、做裁缝来换取生活费。等到子女一个一个长大后,由于没有可观的嫁妆,她们也只能嫁给同样处于贫困状态的穷人,继续过着贫困的生活。

令人感到唯一有些欣慰的是,政府给她上大学毕业的外孙女罗尚·阿拉安排了一份工作,月薪合200美元,也仅能让女孩自己活得稍好一些而已。

这些年苏丹娜·贝居姆就一直和儿子住在贫民窟里,只能用公共卫生间和厨房,并且洗衣做饭也都是用一个公用的自来水笼头。

有时她在洗衣服时,旁边就有印度老汉冲凉洗澡,她已经习以为常,毫不避讳。

苏丹娜在洗碗

她的遭遇受到了一些志愿者的注意,经过舆论的传播和有心人的指点,她认为有必要请求政府对自己的王室血统进行认证,同时要将莫卧儿王朝的一些遗产继承下来。

但是所有的请求都没有下文,于是2021年12月20日这一天,被媒体称呼为“苏珊娜夫人”的她委托律师向德里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印度政府将德里红堡交还给她。

因为那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耗费十年时间修建的皇宫,按照苏丹娜的说法,那曾经是她的家。

而现在却被政府没收,变成旅游景点,即使不能让她回去居住,那一张张门票也应该有她和子女的一份。

红堡

苏丹娜还当着媒体的面发出灵魂拷问:“你能想象建造泰姬陵的帝王的后裔,如今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吗?”

然而德里高等法院的法官却不这么认为,“我的历史很差”。

法官对她说:“但你声称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857年对你做了不公正的事情”,“为什么拖延了150多年?”“为什么没有及时报案?”

苏丹娜的律师维韦克·莫尔提交诉状声称,苏丹娜是红堡的所有者,因为她从祖先巴哈杜尔·沙二世那里继承了这一财产。

德里红堡

诉状要求印度政府将德里红堡移交给苏丹娜,或者给予她足够的赔偿,但是德里高等法院却以“严重浪费时间”为由驳回了申请人律师的诉状。

至于苏丹娜要求法院裁定她是王室血统继承人的要求,法院根本没有理会。

当然她的律师表示,还要继续上诉到更高等的法院,为现年已经71岁的苏丹娜争取到应有的权益。

德里红堡

苏丹娜家“祖产”的一角

如果要清点苏丹娜所谓的“家产”,那可能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清单可能都要打个几十上百张A4纸。

这是因为她所说的莫卧儿王朝太庞大了,建立于1526年的莫卧儿帝国,版图北起中亚南境,包括阿富汗东部和克什米尔,南达文迪亚山,东抵阿萨姆,西至信德。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领土扩张,除南部外,几乎统一整个印度半岛。甚至可以认为,印度大陆几乎遍布着莫卧儿王朝的遗迹,那可都是宝贵的财富。

这也就是说,苏丹娜需要索取的“家产”很多都在现今的印度国外。

别说是一个年届七旬且毫无势力可言的老妇,就是现在号称是南亚霸主的印度也是无能为力。所以苏丹娜还是只能坐在家里,想象着那些家产在别国的风光,再看看自己的穷困,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莫卧儿王朝版图

既然国外的只能是想一想,那还是重点琢磨一下印度国内的“家产”吧。

首屈一指的就是泰姬陵,融合了中亚、波斯和印度本土风格的泰姬陵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浓缩了一个伟大民族和一个文明古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

泰姬陵高50多米,通体由洁白晶莹的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整个建筑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是伊斯兰建筑文明的巅峰作品之一。

当时沙贾汗动用了2万工匠,耗费了22年才修建完工,用以安葬他最宠爱的妃子泰姬·玛哈尔,当然由于全部心神都要放在了修建泰姬陵上,沙贾汗也被自己的儿子发动政变给囚禁起来。

泰姬陵

当时沙贾汗被用武力手段登上皇位的三儿子囚禁在与泰姬陵一河之隔的一座八角型的小楼里。

旁边就是著名的阿格拉红色城堡,沙贾汗在位时的皇宫。但是这时已经是被他的儿子放弃,而沙贾汗自己也没有了随意下楼的权力,只能是通过囚室的一个小窗,看着映在河水中的泰姬陵的倒影,凭吊自己最心爱的妃子。

而这时阿格拉红堡虽然被放弃皇宫的地位,但是它本身的宏伟壮观却不容抹杀。这个以红砂岩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红堡,墙高20余米,护城河长达2.5公里,与其说阿格拉红色城堡是宫殿,倒不如说是一个要塞更为恰当。

它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古堡内的建筑物曾多达500多座,但保留至今者已经很少,它在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格拉红色城堡

还有一个红堡更为出名,那就是苏丹娜念念不忘的德里红堡,当然那时成为了沙贾汗儿子的皇宫。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红堡是沙贾汗修建的,而入住者却将他给囚禁了起来。

1639年,沙贾汗计划从阿格拉迁都德里,于是开始下令修建红堡,耗时近10年才建设完成,因整个建筑主体呈红褐色而得名。整个红堡最高处达34米,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宏伟建筑,当然苏丹娜只认为那是自己的家。

然而苏丹娜想要回来的几处地方,现在都已被辟为旅游景区,国家收取着可观的门票收入。

泰姬陵的门票是1300卢比,德里红堡的门票则是600卢比。印度旅游部门在2018年时曾经计划将泰姬陵的日接待量限制在4万人以内,可见受欢迎程度之高,也无怪乎苏丹娜愤愤不平。

德里红堡

她曾给索尼娅·甘地写了一封信,在信里她说得非常直白:“政府每年光这些景点的门票就要收上千万卢比,它们过去的主人却在忍饥挨饿。”

我只能说,贫穷限制了她的想象,泰姬陵一天就能收数千万卢比,而她却要靠每月80美元的救济金勉强度日。

当然如果再细数的话,印度境内无数的宫殿都可以算做苏丹娜祖上的遗产,可惜的是,她只能是望而兴叹。

苏丹娜

是非成败转头空

“印度”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唯有真理得胜”,得名于印度河。当然现在的苏丹娜也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更是认为自己会取得胜利。因为她坚持的真理就是,这些被称为名胜古迹的地方,本来都是她们家祖上的产业。

而现实情况是,当今世界经过朝代的更迭后,那些留存下来的古代建筑,鲜有被原来的主人所继承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白金汉宫、日本皇宫这些还都在皇室手中,那是因为这些国家还是承认英国皇室和日本皇室的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英国女王和日本天皇,那是在国家大事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参与权力的存在。

可是在印度,皇室早就烟消云散,更不要说当时的英国殖民者将莫卧儿王朝覆灭后,直接就剥夺了皇室成员的所有权力,只是给一些卢比度日而已。

白金汉宫

苏丹娜今天只能蜗居在贫民窟,固然是让人心生怜悯,然而印度的贫民窟却是处处皆是,和她一样处境的贫民以亿计数,也没有看到印度政府有什么减贫力度、扶贫举措。

而印度政府却是一味地在南亚争霸,不但是悍然吞并了锡金,而且还想要进窥不丹,并且对尼泊尔也是虎视眈眈。

用一句流行的话就是想要“不丹锡金化,尼泊尔不丹化”,总而言之就是想要将它们都吞并,成为印度的领土。

难道印度的当权者还想要重现莫卧儿王朝时期的荣光吗,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别说现在的阿富汗、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不可能答应,就是远一些的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更是让印度可望而不可通及。

苏丹娜

但是从印度的举动来看,它可是从没有忘记过去的荣光,即使不能完全重现莫卧儿帝国的耀眼光芒,也要在南亚成为一地霸主。

于是我们看到,印度不停地跟我国叫板,不停地与巴基斯坦争锋,不停地申报安理会常务理事国职位。可能很多国家、很多人将印度的“梦想”看作一个笑话,就像看苏丹娜想要回德里红堡和泰姬陵一样。

但是可以想象得到,印度对国际地位和疆域的渴望,就如同苏丹娜想要摆脱贫困一样,都是那样的执著,都是那样的痴迷,当然也都是那样的理直气壮。

当然印度不像苏珊娜那样的无助,只能借助于法院来上诉,还被批为“浪费时间”。印度可是要人有人,人口已经接近14亿,很快就有可能成为人口第一大国。

印度贫民

而且印度还是一个有核国家,并且近年来美国为打压中国,一直向印度递橄榄枝、抛媚眼,得到美国支持的印度更加有底气与中国叫板,更加有底气向世界大国迈进。

但是印度深埋在光鲜亮丽外衣下,却是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却是民族矛盾此起彼伏,更是宗教意识激烈冲突的现实状况。因而印度才会寻求外部的强大,以压制内部的分裂。

印度始终宣扬要打造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在此之前,请它还是将国内像苏珊娜一样的贫民生活搞得“有滋有味”再谈其它吧。

参考文献

[1]李力力,印度七旬老妪自称丈夫是末代皇帝后裔要政府归还宫殿,极目新闻,2022-01-05;

[2]印度妇女自称王室遗孀,要求归还红堡遭法官拒绝:“我的历史很差”,环球时报新媒体, 2021-12-21.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西藏拉萨海拔(拉萨海拔3650M!溫馨提醒朋友到拉萨旅游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下一篇:夜场电影(复仇爽片?女主一次次地换上性感衣服,就为“羞辱”夜店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