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奇魔奇书
本次分享嘉宾是爱心树童书编辑武嘉玥。
今日分享主题是:爱让孩子迸发勇气,克服恐惧一往无前——读《魔奇魔奇树》。
《魔奇魔奇树》可以说是一本重量级绘本,它不仅入选了日本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还获得了国内外的多项大奖及推荐:
亲近母语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书目
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二年级)
特级教师张祖庆推荐书单(一年级)
薇娅知乎推荐
日本学校图书馆协会好绘本奖
日本学校图书馆协会必读图书奖
日本每日新闻社第十八届课题图书奖
此外,本书的销量也很可观,在日本的销量高达140万册。
一些日本读者在小的时候读过这本书,成为家长后,又把这本书读给孩子听。所以这本书在不知不觉之间,也成为了亲子间传递爱的纽带。
而且关于这本书的周边也很多,可以看到大小读者对豆太和爷爷的喜爱。
动画、舞台剧、t恤、钥匙链、手机壳充电器等。
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故事很简单,却很动人。
开篇讲述了一个惊悚小故事,小魔奇男孩豆太五岁了,和爷爷一起住在山上的猎人小屋里,祖孙俩相依为命。
那么,爸爸去哪儿了呢?
豆太的爸爸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是在和熊搏斗的时候,被熊拍中脑袋而死的。
爷爷都六十四岁了,仍然胆子很大、身手矫健,但是豆太却连一个人夜里上茅房都不敢。
因为在豆太眼里,魔奇魔奇树的树枝像乱发一样遮住了天空,它还会“哇”地一下张开两只手。
所以豆太不敢独自去尿尿,总得喊上爷爷一起才行。
爷爷宠爱着胆小的豆太,从没责备过他,不管是豆太用多小的声音喊爷爷,爷爷都能第一时间听到。
(爷爷看到的是美丽的夜晚,豆太看到的却是伸出手来吓唬他的魔奇魔奇树)
不知不觉到了农历十一月二十日,这是个神奇的日子。
爷爷对豆太说:“今晚丑时三刻,魔奇魔奇树会像着火那样亮起来,那是山神在举办庆典,每次只有一个小孩能看见,而且必须是个勇敢的孩子。”
爷爷满心希望豆太会看到,因为他自己和豆太的爸爸都看过。
可是豆太的回复却让爷爷失望了:“那,我肯定不行。”
要是在白天,豆太可以做到,可是在夜里,光想想豆太就要尿裤子了。
爷爷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孙子搂在充满烟味儿的怀里睡觉了。
不管是每天晚上抱着孙子上厕所,还是宽容豆太做一个看不到魔奇魔奇树亮灯的孩子,爷爷都展示了对孙子深厚的爱。
不管是每天晚上抱着孙子上厕所,还是宽容豆太做一个看不到魔奇魔奇树亮灯的孩子,爷爷都展示了对孙子深厚的爱。
这爱里是无限的温柔和耐心的等待。
那么,小小的豆太有没有感受到爷爷的爱呢?
这天夜里,豆太突然被惊醒了,他听到头上传来了熊的呻吟声(或许爸爸的去世确实给豆太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不是熊,枕头边上,蜷着身子像熊一样呻吟的,竟然是爷爷!
豆太冲出门去,他又疼、又冷、又害怕,可是豆太一边哭,一边坚持着朝着医生家跑去。
医生背着豆太回到小屋时,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降下来了魔奇,他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景象——魔奇魔奇树亮灯了!
在豆太拼命奔跑的时候,相信每个读者都能读出豆太对爷爷的爱,即使怕黑、怕冷、怕魔奇树,可在爷爷生命垂危的时候,豆太还是抛开自己的恐惧,忍着寒冷与疼痛,为了爷爷冲进夜色中。这是被爱激发的真正的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明害怕,仍旧能一往无前。
之后,豆太帮医生往炉子里添柴、烧开水,忙得不得了。
第二天,爷爷病好后夸奖豆太:“你敢一个人走夜路去叫医生,已经是个勇敢的孩子了!”
可夜里,“爷爷呀——”豆太去尿尿时还是要叫醒爷爷。
爷爷仍旧什么话也没有说,他此刻,一定能深深地感受到孙子的爱吧!
也一定会怀着体贴的心情,等待豆太慢慢长大,直到他真正再也不害怕魔奇树。
就像彭懿说的:“像豆太和爷爷这样相依为命的祖孙已经十分罕见了,但这个关于爱的故事还没有过时,因为这种朴素的情感,是人类永远也不会消失的情感。”
除了祖孙深情,医生对豆太爷爷的关爱也让人动容,医生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当豆太找到医生的时候,医生一点没犹豫,背上药箱和豆太就往山上的猎人小屋爬去,即使遇到下雪,也没有停下脚步。
这些动人的爱的背后是善良的心,就像斋藤隆介借爷爷之口传递的主旨:
“人啊,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想做的事一定会做到。连别人看了,都会大吃一惊的。”
作者斋藤隆介,是日本儿童文学界的一个另类作家,他的出现,给当时的日本儿童文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因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正处于经济高度成长期,儿童文学也把“有趣,让孩子快乐的阅读“当成了追求的方向,而斋藤隆介却对这股风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他创作的民间故事,无一魔奇例外,都贯穿了一个献身的主题,诉说了当时的时代正在开始失去“心”的问题。
斋藤隆介1917年生于日本东京,少年时代就立志成为作家, 毕业于明治大学文学系。担任过《主妇之友》《北海道新闻》的记者,后来渐渐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
1951年,他结识了版画家泷平二郎,两人从此成为搭档。
斋藤隆介的作品多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擅长描绘生命、信念、奉献等震撼人心的主题,凸显了“爱”与“心”的重要性,以此开拓了日本儿童文学的新领域。
代表作品《魔奇魔奇树》《星星久儿》等,多次入选日本小学语文教材,曾获小学馆文学奖、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日本儿童文学家协会奖等殊荣。
此外,还需要介绍和作者一起完成本书的画家——泷平二郎。
他1921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是日本著名版画家、日本切绘艺术创始人之一。
他自19岁起研习创作版画,21岁便崭露头角,后加入日本美术协会。
1970年起在《朝日新闻》报纸上连载绘画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作品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童年的珍贵记忆,以日本古老的乡村生活为作品核心。
构图洗练、人物形象朴实并富有力量,画面处处洋溢着人性之美。作品曾获讲谈社出版文化奖,日本绘本奖等殊荣。
(泷平二郎部分作品)
《魔奇魔奇树》是泷平二郎切绘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这本书中的图画充分展现了泷平二郎切绘艺术的高超,以及对人物和故事的传神表现,读者可以在一幅幅画面中感受到祖孙之爱、医者仁爱等种种温暖人心的情感。
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切绘艺术:
20世纪50年代起,泷平二郎等日本艺术家受到中国剪纸的启发,开创了一种名为切绘的艺术手法。
和中国传统剪纸主要用剪刀不同,切绘是用刻刀在黑色纸上刻出图案,然后再背面贴上彩纸,完成作品。
接着请大家看一看我们爱心树的编辑用切绘手法进行创作的过程:
接着,我们一起来分析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故事开始的时候,豆太的肢体语言就透露了他对魔奇树的恐惧:
虽然想去尿尿,但是只有紧紧抓着爷爷,在爷爷的陪伴下,才能鼓起勇气去厕所。
即使爷爷已经在身边搂着他了,豆太还是忍不住往爷爷身边蜷缩,眼睛仍然不放松,死死盯着那棵魔奇魔奇树
爷爷则是一脸慈祥地微笑,用手抚着豆太,向他传递温暖,给他带来安全感。
来到魔奇魔奇树旁边上厕所的时候,爷爷把豆太放在腿上,豆太仍旧很紧张,左手攀住爷爷的膝盖,头偏过去避开魔奇魔奇树,眼睛仍然不放心地瞅着它。
和豆太相比,爷爷则轻松多了——仰头看着魔奇魔奇树,满脸笑意,他还带领豆太欣赏夜晚的美丽,给他说“嘘——”。
无论何时,爷爷对豆太的爱都是这样无微不至。
豆太对爷爷的爱也清楚明白,让读者感受得到。当爷爷“咕咚”一声倒下,咬着牙捂着肚子痛苦呻吟的时候,豆太对爷爷的关心和担忧都写在了脸上。
豆太因为惊恐瞪圆了眼睛,半张着嘴,手伸开,想要触碰爷爷却不魔奇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从豆太手足无措的样子中读到了爷爷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豆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孩子,也会怕冷、怕黑、怕魔奇树、怕疼。
但是失去爷爷的恐惧压到了这一切。
从图中可以看到,豆太咬着牙,在月光下奔跑,他双眼紧闭,捏着拳头,额头上汗水连连,但是没有停下脚步。
对爷爷的爱激发了豆太自己都没能想到的能量。和此前豆太对魔奇树的恐惧比较起来,激发这份勇气的祖孙之爱就更加珍贵。
就像著名阅读推广人粲然说的:“极具叙事性的画面,将黑暗在孩子心中的压迫感,孩子为抢救爷爷奋勇奔跑的情境,以及雪夜中明亮的魔奇魔奇树的璀璨画面深深刻在我和孩子心中。这是每一个经历过恐惧的孩子,每一个深深体察过爱的孩子所能理解的最为平凡,却属于他们的英雄史诗,每次共读,我怀里的孩子总是满脸发光。”
随后,豆太找到医生。医生年龄很大了,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满头白发,皱纹爬满了面孔。
但是医生爬山时即使很吃力(背着豆太和药箱,拄着拐杖),也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眼神始终都很坚定。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到医生救死扶伤的火热的心。
被医生背着的豆太表情也很值得分析,文中写道“魔奇豆太用脚丫子咚咚地踢医生的腰,不知为什么,他觉得爷爷就要死了”,从图中看,豆太的脚被包在棉罩衣里,看不到他的脚。
但是从豆太的表情却可以看到他对爷爷的关心:豆太一直望着山上的小屋,对爷爷的担忧一刻也没有放下来过。
最后,亮着灯的璀璨的魔奇魔奇树,象征着爱与勇气,五彩的光就像人们的心一样美丽,这动人的画面会留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你感受到这个故事的魔力了么?
9这个问题也和我们的书名有关,书名叫“魔奇魔奇树”,“魔奇”在日语里是年糕的意思,这棵树实际上是七叶树,果实可以磨成粉做年糕,所以这本书准确的译名是“年糕年糕树”。
但是,比起来“年糕年糕树”,译者彭懿先生觉得“魔奇魔奇树”要魔幻多了。而且,当魔奇魔奇树亮灯的时候,读者们也一定感受到了这棵树的魔力了吧!
七叶树
日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个版本,备受日本教材编委会欣赏的《魔奇魔奇树》就入选了不止一个版本。
这是日本光村图书出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收录的《魔奇魔奇树》的书影,
此外,日本教育出版社、东京书籍版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也都收录了这个故事。
经典绘本如《魔奇魔奇树》被选入教学篇目,除了向孩子传递真善美的主题,也是借助绘本这种精悍凝练的语言范本,告诉孩子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日本教科书配套的语文教材指导方案也展示了这本书作为阅读和写作范本应该如何使用。
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引导他们梳理出豆太心情变化的曲线。
启发学生思考豆太前后表现出来的看起来相似的对魔奇魔奇树的恐惧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明他们为什么这么解读。
(日本教材指导中作为示例的心情曲线图,从右往左看,右边文字从上到下分别是“非常害怕”“害怕”“不害怕”)
老师还可以画出简单的场景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场景和人物。
学生还可以一边读文本,一边试着想象豆太发生心理变化时的场景,在大脑中上演一出栩栩如生的情景剧。
或是试着分析魔奇魔奇树从恐怖的象征到勇气的象征的发生过程。
脑洞大开的日本光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会还为《魔奇魔奇树》的授课教师准备了漫画形式的教案——一位语文仙子向授课老师举例,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带领他们细读文本。
因此,家长们可以从日本的语文学习范例中找到灵感,物尽其用,用这个故事带领孩子进行阅读、写作训练,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情感感知能力。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孩子们会发现豆太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进一步理解豆太对爷爷的爱与温柔。
笑妈观点:
绘本中关于描绘祖孙情的不是很多,这本书不再是一味讲述老人对孩子的爱,难能可贵之处是在书中看到了孩子对大人爱的回应,在危机时刻,小孩子也能迸发出大能量。乌鸦反哺之情,可以在阅读感染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