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子城(嘉兴子城遗址公园)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嘉兴子城遗址公园

文 | 嘉兴老顾

嘉兴子城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古迹,建成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直到清代一直是政府衙门。一个府台衙门要修成像城门一样,很少见,不知当初怎么批准建造的。

政府衙门就是国有的,清政府倒台后,无论北洋时期,还是日伪和民国,那里就成为兵营或伤兵医院,嘉兴旧时称“南大营”。解放后是部队第十三医院,后为省荣军医院。

医院搬迁后,留下废墟一片。城市规划是建设子城公园。

一般的做法是保留子城城楼,其它地方拆平后,挖个不大不小的水体,堆高地形种些树木花草做几个楼阁亭子。做一个以子城城楼撑面子的普普通通没特色的公园。

这样就太对不起这片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土地了。

当有专业考古发现这里地下有完整的古建基础后,决策者就明智地决定,在这里做一个“特色公园”,主打古建遗址和衙门文化。还有大量军队营房作为“保护建筑”,成为公园辅助用房(如展示或文化用途还有休闲等)。

建成后,各方面非常成功,相对来说还花钱不多。

等级很高的文保单位,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作为遗址公园,既能让游客亲历远古场景,和古人心理交流;也能让专业考古人员继续深入发掘。

子城,位于嘉兴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周边相邻有很多特色景: 北面有瓶山公园(有地下通道相连);西面一路之隔是修缮一新的天主堂和大草坪;西南有沈植成故居等。

一对古老石狮,这只断臂的原装货能找到,还有一段佳话。绝对是文化遗产!

花点钱整对更活灵活现的石狮,很容易。可这对老东西重见天日,站在这里,不是钱的事。

断臂和残损,更有味!

古朴的城门楼子修旧如旧,其实比新建难度还高,新建是技术修旧如旧是技艺。

当下,是见仁见智;

今后,会高度一致。

真心说,单说这徐司令的字,真TM好!

进了城门向右走不远,这里的城墙开了“口子”。

原来是向人们展示——古老墙基的做法。凝视久了能感到古人在施工。

台阶外侧明显的修补很杂乱,但代表那时的一切,在研判没有安全问题,就有意留下,更不粉饰。

顺着大台阶上到城门楼子上

新修的城墙砖都是定制的,嘉兴因为环保要求,早已取消粘土砖了,但古建专用砖。作为工艺品还有生产,就是贵。

城楼上一景

下了城楼往里走。

路旁有支撑的大树,明显是异地移植来的。大树不易成活价格又贵,但能很快见效果。

这通道的铺张,设计者的充分想象——力求重现当年。

其实,除了故宫里的考究,古时一般场合的建筑,远没有当下好(豆腐渣工程除外)。

往里走不远,先到的是“仪门”,其功能牌子上有说明。

这里看到的是古建的基础。

人们可以绕着圈,安全地观看。

这石牌坊,是体现衙门文化了。

外面看到的是“公生明”三个字,向人们告示——里面的官员会秉公办事!

而牌坊的里面,刻着“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

是给里面办公的官员看的训条,时刻警示他们的作为。

再里面,那就是官员办公场所了。

是在原址上建造的,前面两侧还留出古建的墙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新建的建筑外饰是用铜皮包裹。说明啥?不理解。

有待高人解释。

里面更是金碧辉煌,这装修标准就连后来的故宫都远远达不到,比那“金丝楠木”高档多了!

里面也有一个大坑,供观赏。

这里有清晰的衙门文化沿革,发展脉络。

这条,可以说是“最高指示”了!

两侧的兵营建筑,民国时的现代建筑,中规中矩。

红顶的是老东西,连廊是医院为了方便医疗,后加的。

这棵大树,是老东西——太美了!

还有好几棵这样的老树。

大院东北有一个小亭子,叫“怀苏亭”,说是纪念苏小小的。衙门里有一席之地,她指定不简单。

内部极为精致!但石碑上的字,看着很费劲。

子城门楼南的“秀州古治”牌楼,这次重建根据需要,南移到很远的广场南端,大广场能容纳很多游客。

虽然以前的实物简陋、矮小多了,唯有那四个字,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珍贵!

--END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深圳地图(广东省21座地级市高清卫星地图)
下一篇:福成镇(汉中最偏远的镇——福成,山清水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