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浙江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场会于衢州龙游县召开,就落实林业共同富裕、推动名山公园“带富”行动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便是介绍《浙江省名山公园“带富”行动计划》(2023-2027年)。
在大众的印象里,山区,往往意味着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限制。
如果能换个思路想,把山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山区,也就成了当地发展的“富矿”。
如何开展?怎么践行?
名山公园的建设,给出了掷地有声地回答。
从2018年起,浙江省便提出了高质量打造“十大名山公园”的总体目标,并先后公布了包括天目山、四明山、雁荡山、莫干山等在内的二十处名山公园。
建设目标有了,行动落实也跟得上。
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吾中良向记者介绍,截止到今年11月,名山公园共完成项目总投资额约1414亿元。
为何要在名山公园的建设上投入大手笔?
据统计,2021年浙江省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了19%,部分重点山区县的农民收入甚至有50%以上来自林业。正是由于林业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名山公园”建设更要成为带动山区共富的重要抓手。
以位于大盘山簏的花溪村为例。2018年名山公园建设提升行动开展以来,依托“赏亿年火山奇观,涉千米平板长溪”的优势资源,全面启动花溪景区的“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先后投入了8000多万元。升级改造后的花溪村,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全村人口的2/3以上,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全村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凤阳山则名山公园+运动小镇的建设为载体,围绕浙江省十大最美森林古道——“景庆古道”的资源优势,打造以登山、骑行、游泳、垂钓、拓展、研学等为主体的综合型运动小镇。每年可多吸引1万余人次,为4个行政村每年增收30余万元。
在既有的成绩之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名山公园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为了更高质量建设名山公园,打造“浙江诗画名山”的品牌,《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名山公园“中心区+辐射区”两个层级的建设范围,并计划将名山公园的建设范围拓展到全省28个县(市、区),建设总面积将达到128047%,项目多集中在高能级休闲平台、多元化康养基地建设以及高品质特色乡村打造等方面。
像高能级休闲平台建设工程,便致力于提升雁荡山旅游综合体、文成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升级,进而推动一批服务能力强、区域带动力足、地域特色性高的高能级综合性旅游休闲平台发展,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
项目总投资额达到了162亿元,比过去三年全省名山公园项目总投资额还要多出20亿元。
在未来的五年里,像高能级休闲平台建设这样的重点工程还有九项,项目的总投资额更是达到了2000亿以上。金额之大,可见未来浙江发力“名山公园”建设的力度之大、信心之足。
可以看到,二十处名山的建设,承载的不仅是当下浙江省价值最高、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高地,更是未来建设浙江省大花园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