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所(宗教裁判所成立始末,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个恶名昭著的文化枷锁?)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宗教裁判所成立始末,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个恶名昭著的文化枷锁?

宗教裁判所又称异端裁判所,是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为打击异己、控制思想而设立的宗教法庭。从1231年教宗格里高利九世设立,到1849年被罗马革命者取缔。五百多年里,宗教裁判所审判了无数个“异端邪说”,受审者既有扬?胡斯、马丁?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人士,也有布鲁诺、伽利略这样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可以说宗教裁判所就是教会以宗教之名肆意打击异己思想,实行愚民统治的文化枷锁。

伽利略在宗教裁判所

从源头上讲,基督教本身就是犹太教的一个异端派别,只不过后来分公司规模远远超过了总部,异端反而成了正统。所谓成王败寇,不过如此。然而规模大了,人心各异,队伍也就不好带了。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当时教会内部就已山头林立,各派争的不可开交。有鉴于此,君士坦丁大帝亲自出面于324年组织了尼西亚会议,专门讨论解决争议。

从尼西亚会议一直到罗马帝国灭亡,尽管也有狂热的基督徒攻击异教庙宇,残害异教人士。但总体上教会还是听命于王权,皇帝才是宗教事务的仲裁者,教会无权设立法庭打击异己。

415年,亚历山大主教区利罗鼓动信徒私刑处死了著名的异教女科学家希帕提娅,然而他的继任者森涅修斯却是希帕提娅的密友。森涅修斯精通古典哲学,根本不相信基督复活那一套,也不认为有什么末日审判。当时规定主教需保持单身,不能有性行为。森涅修斯在当选主教之前已经结婚,明确表示自己要谋求子嗣。尽管如此离经叛道,教会还是授予了他主教之职。原因无他,权力和民心而已。

希帕提娅画像

森涅修斯出身贵族,通过自己的权力关系为当地争取到了税务减免,还组织力量击退了柏柏尔人的入侵。宗教许诺给民众的后世再美好,也终究抵不过当下的统治者为民众谋取的权益。于是在众望所归下,教会就是捏着鼻子也要给森涅修斯授职。在世俗权力和利益面前,宗教只是一套可以随时变换的说辞。

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势力膨胀,但由于经历了蛮族入侵,动乱的时局搅的西欧支离破碎,文明程度也大幅倒退。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各地之间的教徒几乎相互隔绝,一个地方的教徒根本不知道另一个地方的教徒与自己信奉的教义并不相同。613年,教士科伦巴努从法兰克到达意大利后才听闻教皇卜尼法斯四世是反对聂斯托利派的,这令他大为震惊,立即写信谴责。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跨地区旅行,各地的信徒都不会知道别的地区的教徒与自己存在教义上的分歧,争论与异端也就无从谈起。

法兰克到意大利

蛮族入侵的另一大后果就是文化倒退,不仅世俗人士文化水平低下,过去那些精通修辞和教义阐释的教士少的可怜。在东罗马帝国,这一现象还不明显,但在西罗马地区,能够勉强达到辩论水平的教士会发现自己跟本找不到辩论的对手。民众们只是粗通教义,根本不了解也没必要过多了解各种教派的异同。宗教辩论变得水平低下且多余无用,异端之说也无从谈起。东罗马地区虽然不缺辩论者,但直到1453年奥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教会一直处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如君士坦丁大帝时期一样,东罗马的宗教事务由皇帝裁决,而非教会自己。

转机出现在公元800年圣诞节,这天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在罗马圣彼得教堂做弥撒时,教皇利奥三世突然将一顶皇冠戴到了查理曼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无论是事发突然还是事前编排,查理曼及其之后的继任者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皇帝之名来自于教皇的授予。由此皇冠被分为两半,一半是世俗、一半是宗教,查理曼在位时励精图治、大权独揽,世俗成分大于宗教。但在他死后子嗣庸碌,国土分崩,教会势力反噬王权,成为了超越国家之上的存在。

查理曼加冕

摆脱了世俗王权的压制,教会势力很快渗入到欧洲各地。统一完备的教会机构也建立起来,并逐渐取代了王国的各级行政机构在政治事务中的作用。在中世纪早期,案件审判都由世俗领主决断,有关宗教的异端审判也是如此。不过这一时期的领主们大多目不识丁,且缺乏法律和宗教知识,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在教会掌握权力后,教皇们就希望建立一个更公平专业的宗教法庭来处理宗教案件。1184年教皇卢西乌斯三世最先提出了这一构想,最终在1231年由教皇格里高利九世正式创立。

宗教裁判所创立之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是负责主持审判的多明我会修士学识渊博且能言善辩,经院哲学大师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即出自多明我会。其次,世俗法庭往往只重刑罚,而宗教裁判所扮演着上帝牧羊人的角色,对于偏离信仰的迷途羔羊,宗教裁判所的首要目标是让其迷途知返,不知悔改者才会被施以刑罚。

应该说,在那个全民受洗,无法自由选择信仰的时代,宗教裁判所确实做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大流行,夺走了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之后各种战争和天灾不断,绝望中的基督徒们开始疑心顿起,发了狂的攻击任何他们认为的魔鬼。最终酿成了长达一百多年的猎巫运动,数以万计的受害者被诬告为巫师,不经审判就处以火刑。

黑死病笼罩下的欧洲

这其中尤以女性受害者居多,特别是那些颇有家产的寡妇,只要诬告成功,人们就可以合法的夺走她们的财产。还有的男人求爱不成,就由爱生恨,诬告女方为巫师,将其逼上死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但在这场全民狂热中,宗教裁判所难得的保持了相对清醒。在宗教裁判所覆盖的地区,猎巫运动都得到了遏制。有理有据的审判并不一定会带来公正,但总比毫无审判程序是私刑要文明许多。

然而,如果考虑到人有自由选择信仰的权力,那无论宗教裁判所的审判是否依据充分,都是错的。为了维持自身权威和利益,不由分说的打击一切异己思想的行为更是罪大恶极。在15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宗教裁判所充当罗马天主教会的爪牙,残酷的镇压新教。对于质疑宗教思想的学者,宗教裁判所也毫不手软。但历史前进的车轮是挡不住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新教获得了平等地位。紧接着启蒙运动兴起,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彻底打破了教会的思想枷锁,宗教裁判所也在历史洪流中淹没。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乌君山(古代志怪故事——乌君山)
下一篇:大荆(6000亩!今年夏天的西瓜被汨罗大荆“承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