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发展历史
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建漳州怀恩县南诏保,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怀恩县并入津浦县。宋称南诏场,元设南诏屯田万户府。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置诏安县,属漳州府。民国初属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12月12日解放,历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50年,全县划为7个区、89个乡和8个街道居委会。1951年4月,全县改设为8个区。1952年2月,又改设为9个区,辖89个乡。
1954年,增设为118个乡。1955年1月,将9个区调整为7个区。1956年5月,城关、桥东合为1个镇。全县共有1镇4区,辖57个乡。
1958年5月,实行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城关镇及桥东、含英、下河、四都、梅洲、港口、溪南、上营、白石、西潭、美营、太平、大布、金溪、元中、进水、下官、上官、下葛、彩新、龙狮、陈龙、埔坪、青山、磜岭25个乡。
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成立卫星、太阳升、东方红、红旗、团结、幸福、上游、和平8个公社及建设、红星、金星3个农场。
1959年1月,幸福公社并入红旗公社;全县共有7个公社、3个农场。同年2月,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增设深桥公社,全县共有8个公社、118个生产大队。
1961年5月,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重新设区,并缩小公社规模,全县分为7个区、26个公社、4个农场。
1964年4月,撤区并社和调整生产大队,全县划为8个公社、4个农场。
1970年,调整部分公社的生产大队归农场。1971年,全县有城关、桥东、四都、深桥、西潭、太平、官陂、秀篆8个公社,以及建设、红星、金星3个农场。
1978年1月,从桥东公社划出下河等15个大队增置下河公社(1982年更名为梅岭公社)。
1980年,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1981年12月,城关镇改称南诏镇。
1984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全县共辖南诏、四都2镇及梅岭、桥东、深桥、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建设、红星、金星10乡,下辖214个村和8个居委会。
1987年6月,从官陂乡划出五通等9个村增设霞葛乡。全县共辖2镇11乡。
1990年,诏安县辖2镇(南诏、四都)、11乡(桥东、梅岭、深桥、西潭、太平、官陂、霞葛、秀篆、建设、红星、金星)。共有9个居委会,218个村。
1997年,面积1247.3平方千米,人口54.3万,辖9个镇、5个乡:南诏镇、四都镇、桥东镇、梅岭镇、深桥镇、太平镇、霞葛镇、官陂镇、秀篆镇、西潭乡、白洋乡、建设乡、红星乡、金星乡。县政府驻南诏镇。
2000年,诏安县梅洲华侨农场改制设立梅洲乡;梅洲乡辖梅侨居委会和原四都镇的梅洲、梅溪、梅东、梅西、梅南、梅北、梅山7个村;梅洲乡政府驻梅洲村。区划调整后,诏安县辖9个镇、6个乡。
2003年,诏安县辖9个镇、6个乡:南诏镇、四都镇、桥东镇、梅岭镇、深桥镇、太平镇、官陂镇、霞葛镇、秀篆镇、西潭乡、建设乡、红星乡、金星乡、白洋乡、梅洲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