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之行,沃日土司官寨与巴朗山
自阿坝州返回涪城时原本计划沿着S217省道前往小金县去赏个秋色,奈何天意弄人路过卓克基后道路因塌方断,只能折返G317穿过白湾隧道走G248在丹巴县甲居藏寨盘亘一日后,从G350前往成都。
虽然小金县赏秋的初衷未能如愿,一路的秋意甚浓,也有幸遇见沃日土司官寨与巴朗山的云海胜境。顺便提一下,小金县本地自产的绿茶和苹果是很不错的,因为地处高山峡谷之中,雨露充足加上地质富含微量元素,让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作物带天然的沁香甘甜。
在藏语中“沃日”有着领地之意,由沃日安抚司始建。出小金县城沿G350行驶,一路可见众多藏寨,前行十七公里前方会看见沃日河畔赫然屹立着一座直指云霄的碉楼(沃日土司官寨经楼与碉),被晨光镀了一层金,青黛色苍穹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河谷两畔,藏家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清流径直流过,一桥横跨河谷。深秋清晨,旭日东升,炊烟袅袅升起,一时鸡鸣犬吠,梨叶红黄交错,清澈的泉水静静流淌,也是远离尘世的一处“桃源”。
驻足稍事停留,在村口遇见坐的几位老人家,闲谈中,说此地原来是一座很大的古城,只是可惜一些老式的古碉和民宅都拆了,现只留下几处历史遗存鉴证着惜时的辉煌。
【扩展阅读】沃日,历史上乾隆大小金川之战的重要战场,位于四川阿坝州小金县城东部,距县城18公里。清乾隆十五年(1750)由沃日安抚司所建,现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辖乡。1952年置官寨乡,1962年改沃日公社,1966年更名东风公社,1978年复乡。沃日乡位于县境南部,东依日尔乡,西接老营乡,南邻美沃乡,北与结斯、八角、双柏三乡连界,地形呈长方形,距县城18公里。离成都276公里,317国道线横穿全乡。此地盛产虫草、贝母、麝香、天麻、党参、黄芪、鹿茸、熊胆、雪莲、雪茶、红景天、铁杉、红杉等名贵中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当归、甘松等大宗药材,小金苹果、花椒、核桃等驰名海内外,菌类更是久负盛名。
带着遗憾还有些惋惜离开沃日土司官寨,沿G350继续向着成都方向前行,路有些间断的维修,慢速行驶中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欣赏这沿途的景色。小金县的美是毋庸置疑,河谷两畔,藏家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一条清流蜿蜒曲折,梨叶红黄交错,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着。依山势阶梯而上的山间小路在光影作用下显得错落有致,宅子四周种满的苹果、梨树上挂满着熟透了的果子,金风硕硕、果香四溢,丰实的藏乡人家。
一路上遇见些不知道名字的雪山,不时出现在前方视野,一袭青衫到白头映衬着山谷也煞是好看。前行四十余公里路过四姑娘,想着既然路过不妨看一看,虽然之前有过不少微词,亲身体验后更应另当别论,可以很负责任的讲景区的服务是特别的差。从一根拦路杆开始就一扫游玩的兴趣,更不要讲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各项强制性的服务,与这种坐地收钱的景区绝缘,更不能滋养这种戾气。
风景在路上,路上有风景。旅行之所以让人期待,更多是因那些不可预见的心情,让人更容易消除不愉悦的因子,从而变得兴奋起来。从双桥沟到四姑娘山集镇这一段因修路并不太好走,转过长坪沟盘山而上的山路需要仔细驾驶,路平虽很宽,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山路阴面路面时不时会有积雪和看不见的暗冰,一定要缓慢通过。
翻过几道梁,盘过几处弯,见巴朗山隧道入口前立着一个很醒目的牌子“隧道内禁止停车小便”,乍一看觉得有失斯文,细想也就释然(容易造成暗冰)。而且,隧道内每隔一段距离都有工作人员执勤,为了大家安全起见,真不容易,道声辛苦!出了隧道,眼前霍然一亮,便是巴朗雪山。
一袭青衫白头的巴朗很美,云海之上峭立崖边的女子很美,盘山而下路旁的雾凇很美,缭绕山尖的烟雾伴着山脚下红透了的枫林很美......这一路,也许是最好的遇见!
【扩展阅读】巴朗山,海拔5040米,藏语称巴朗拉,意为圣柳山。上山下山路及垭口,海拔均超过4000米,山高坡陡,山体峭嶙峋,岩石裸露,险象环生,随处可见山石岩屑坠落崖下而形成的碎屑坡和石堆,蜿蜒其间的公路是阿坝州东行到成都最险的一条路,却是景色极为优美,白云如海,雪山连绵。翻越巴郎山,峰回路转,烟霞缥缈。站在山顶远望,白云铺满峡谷,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摄影&撰文:扁担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