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江南
涉县赤水湾
刘孟领
这里自然与文化融合,这里传统与现代共生,这里烟火与诗意绽放,这里黑夜与白天一样热闹,这里就是北方小江南、涉县赤水湾。
涉县赤水湾,是邯郸市乃至河北省名声赫赫的旅游区。赤水湾景区的位置在涉县城西4公里处的清漳河东岸,与八路军一二九师遗址隔河相望,因此称其为红色圣地上的旅游胜地。正由于她把绿色画卷绘在了红色土地上,而被纳入国家“千企千镇”项目库的重点项目,也是河北省公布的首批30个特色小镇之一。
趁同事王师傅的孙子新婚典礼,我有幸来到这古色古香的古镇赤水湾。王师傅说,赤水镇总面积1650亩,新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风景区自去年河北省第六届旅发大会在这里启动以来,到处呈现生机勃勃地喜人局面。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小桥碧水,垂柳依依,景移步异,诗情画意,一派徽派风光。商业街里游人如织,石牌坊巍峨高大,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古县衙庄严肃穆,一景一物都彰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在王师傅的引领下,踏着青石铺就的干净路面,游走在赤水湾的大街上。自然的村镇、绿色的草木,小桥的流水,游人的欢快,真像《清明上河图》上描绘的情景。潺潺流水穿镇而过,沿水的小镇两旁栉次林立着各色的店铺,各种形态神似的根雕,各款风韵十足的旗袍,各样垂涎欲滴的小吃,以及那河中的游船,月亮牙般的石桥真让人回到了久违的历史长河中,搜索着自己似曾认识的久远记忆。
在王师傅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涉县赤水湾的文昌塔。我们沿塔内木梯盘旋而上,不一会儿来到了塔顶,在559米的高处,纵目眺望,白墙青瓦,古镇风情,彰显着清漳河的吟咏连绵不绝;娲皇宫胜迹,红色赤水岸逶迤一卷长轴,牵系大家的魂魄。拜文昌帝君,拜老子孔子,拜忠孝仁善的精神,以一粒种子的名义,在心里落地生根。
在王师傅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崇州县衙。涉县以前叫崇州,那是在汉代时期,涉县是州府建制。州治设在崇山的熊尔山寨,故称崇州。崇州县街,坐北朝南,直面崇州大街。相信这个大门,古时候百姓好找,但一定不容易进去。县衙足够肃穆,一如正襟危坐的旧朝代气派不凡,表情沉郁。大堂前的厢房左文右武,这是社稷之幸,纲常礼教规范秩序。吏、户、礼,文治的人文公序,道德良俗,气象昌明,夜不闭户,点这盏明灯指引着脚下的长路;兵、刑、工,武功的铁器闪亮,酷法严刑,锻打留痕,刻写一道警示,不可逾越清规戒律,那缓缓一声“升堂”,镇挛了多少弱不禁风的草芥黎民。
在王师傅的引领下,我们观摩了水幕光彩演艺,可谓精彩绝伦。《风华涉县》是华北区域首个大型塔楼水幕光影演艺,也是一部以现代科技手段展现的一场“大型涉县历史文化剧”。通过四大篇章(娲皇创世、古赵雄风、英雄太行、涉县神韵)讲述了人们守护涉县这片热土的大爱及精神传承。这种演艺,打破了常规剧院的封闭场景,以赤水湾古镇的文昌塔景区为演出区域,整片区域内的塔楼、天空、演艺岛,就连河道也成了演出的舞台,就是一场架设在“天地”的演出。大家直喊痛快!
第二天,我们又到清漳河畔的一二九师纪念馆景区瞻仰了革命先辈。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司令部就设在赤岸村中央的小山坡上。司令 部院中,刘伯承、邓小平老革命亲手栽种的丁香树、紫荆树,如今花开正艳,香气四溢。当年流行在当地的民谣,仍萦绕在我的脑海:“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可见,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军民鱼水情是何等深刻!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征程。真正是:
情怀成诗赤水湾,
清漳河畔柳如烟。
湖光潋滟亭台阁,
徽派建筑舞蹁跹。
闪烁霓灯流异彩,
欢腾锣鼓乐翻天。
春拂岸柳鸭嬉戏,
古韵小镇胜江南。
作者简介
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68岁,大专学历,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丶"好作者"丶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
文字编辑:樊卫东
美术编辑:溪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