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嘉定地名:马陆镇的2处老地名
图说嘉定地名
嘉定概览
街镇风采
地名掌故
石冈门
石冈门塘新貌
石冈门位于马陆镇石冈村,沪宜公路东侧。相传聚落形成与宋代,以唐宋间建于冈身地之石材斗门命名。清代称石冈门镇。清咸丰十年(1860年)的太平军战役中,横沥桥堍的榨油作坊被清军烧毁后,商铺逐渐迁至冈身路两旁,规模有所扩大。“八·一三”抗日战争中,虽遭日军破坏,但不久迅速恢复集市贸易。鼎盛时有店铺、摊贩六七十家,尤多竹器店,经济实力超过当时的马陆、广福两集镇。1953年,石冈门的商店并入马陆镇,剩下的农户组建成农业生产队。
民国《嘉定县续志》中的石冈门镇位置
石冈门集镇旧宅
2000年前后,经济迅速发展,周围新建有中、小企业10家及驾驶员培训部。同时又新建了新冈农贸市场,场内设置摊位100多个,出租率60%左右,全日供应。其经营主要商品有粮食、油脂油料、肉禽蛋、熟食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南北干货、小百货、工业小商品等。市场外还有私人开设的小店、修车摊等五六家。境内还有石冈小学。陆路交通方面主要有沪宜公路和横仓公路;水路方面则主要依靠石冈门塘和横沥等。
根据嘉定新城中心区规划,石冈门范围作为海字形景观湖——“远香湖”的一部分。至2014年底,境域内大部分建筑已被拆除。
石冈门塘新貌
戬浜
位于马陆镇境中部,东至浏翔公路、南至萧家旗杆,西至兴平路,北至嘉戬公路,呈正方形,地跨黄泥泾老市河两侧。是原戬浜乡、镇党政机关的所在地,乡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民国《嘉定县续志》中的戬浜镇位置
戬浜,旧称戬浜桥,以形名河,以河名桥,以桥名集镇。黄泥泾、牌楼江、萧家塘三河于此构成箭形,故名。据《石冈广福合志》记载:“戬浜镇明朝时已有市廛。清乾隆年间,乡人萧鱼会建屋成街,客商云集成镇。”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乡人在萧家塘上架桥,当地“箭”“戬”同音,故名戬浜桥。乾隆年间,里人萧鱼会创世,以桥名镇,称戬浜桥镇。清末,黄泥泾北岸的戬浜桥老街东西长500米,商店三四十家,每日一市,以棉花、土布、粮食为贸易物。
戬浜鸟瞰(1990年代)
民国初年,戬浜镇已成为小红庙乡的一个重要集镇。据《嘉定县续志》记载:“市街东西约一里,商店三四十家,每天一市,以棉花、土布、六陈(注:小杂粮)为贸易物。镇在杨泾和公孙泾之间,秋季蟹市很盛”。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戬浜镇两次经受战争的创伤,商市一度冷落。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戬浜镇从单纯的商业集镇变成乡的政治中心。至解放前夕,戬浜镇有商业户56家。
1990年代戬浜乡驻地戬浜集镇风貌
1949年后,戬浜镇的商业由供销社和合作商店替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老街上的商业网点逐渐向南北新街迁移。1959年,城东人民公社建立后,戬浜镇老街已无店铺。1961年,嘉戬公路通至戬浜桥。到1970年时,城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入驻。1980年后,又辟通大治路,于是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80年代后,商业网点集中在嘉戬支路、大治路两侧,新建了政府大院和行政、司法、银行、邮电、学校、医院、老年公寓、图书馆、文化站用房等,并建沉降式广场,居民也用上了自来水、煤气液化气、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等。2000年前后,又分别新建了嘉苑新村、嘉苑别墅居住小区。戬浜集镇面貌日新月异。
戬浜桥集镇现状
2001年,由原城东公社发展而来的戬浜镇行政建制撤销,与原马陆镇合并成立新的马陆镇,戬浜桥遂成为马陆镇所辖集镇。交通方面,陆路主要有嘉戬公路、嘉戬支路、浏翔公路、大治路等公路;水路方面主要有黄泥泾、牌楼江等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