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稍纵即逝,但风格永存。山茶花就是香奈儿不变的时尚"代码"。
不仅香奈儿本人钟爱山茶花,拉格菲尔德和维亚尔都延续了山茶花等香奈儿品牌元素,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香奈儿秀场中,山茶花元素几乎无所不在。
从服装箱包鞋靴、钟表珠宝配饰到香水化妆品,甚至是包装纸袋等等,山茶花被赋予了无数的可能……
山茶花又名茶花,属东方传统观赏花卉,原产于我国东部,朝鲜、日本、印度等地。它盛名已久,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曾为其赋诗作画,此风尚在唐宋达到顶峰。17世纪山茶花被引入欧洲后亦受青睐,香奈儿山茶花的造型即源自此花,后转化为该品牌Logo之一。
那么,就只有香奈儿的山茶花能站上“时尚之巅”吗?其他中国传统的仿生花还有可能复制香奈儿山茶花的出圈之路吗?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很多仿生花,绒花为其一,它是绒制工艺的统称,又称绒鸟、宫花、喜花。中国传统的绒花是将蚕丝煮熟后染色,用特细的铜丝为心制成不同规格的长绒条,再盘制成各种各样的花朵,供妇女和小孩佩戴的传统民间工艺品。
从魏晋至20世纪30年代,绒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有精彩表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为国家换取外汇作出贡献,但随着1966年“文革”爆发,工艺美术各行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绒花也未能免难。
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绒花有过短暂兴盛期,但20年代90年代再次衰落。
近年来,随着绒花在古装影视剧及汉服文化热中的介入引发公众短暂或小范围关注,如在《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清宫剧中就选用了造型各异的绒花,但目前其传播方式、营销途径较单一,与公众日常生活关联不紧密。
【1】
承载美好寓意,皆以鲜花仿生
绒花与香奈儿山茶花,都曾“系出名门”,绒花出自宫廷,后走入民间与民俗结合,成为民间工艺品。香奈儿山茶花的服务对象为既有消费能力又有良好审美品位的上流社会人群。
并且,两者都是手工制作,绒花要经历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香奈儿山茶花出自Lemarié山茶花及羽饰坊,从1946年开展花饰业务以来,其一直遵循手工制作方式。
虽皆为承载美好寓意的仿生花,但时至今日两者命运截然不同。
所谓“好景不长有,好花不常开”,为将鲜花之美长久保存,人们发明仿生花,宋代高承《事物纪原》曾载,晋惠帝正月赏花,百花未开,于是“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
相比鲜花,仿生花具有物美价廉、经久耐用、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人们赋予鲜花不同花语,佩戴仿生花,既是装饰自我也寄托美好愿望。
清末民国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每逢庙会,敬香完毕的人们路过花摊都要买几只红艳的‘大福字’,女人把花别在鬓角上,男人多把花插在礼帽上或胸前,以示‘荣华(绒花)富(福)贵’,‘戴福还家’”。
同样以东方之花为造型基础的香奈儿山茶花则与嘉柏丽尔·香奈儿一生经历息息相关。
她与情人阿瑟·卡柏(Arthur Capel)相恋时,他第一次送的鲜花就是山茶花;嘉柏丽尔·香奈儿曾高价购买十几扇中国乌木漆面屏风,其中一扇描绘山茶花的屏风被摆在最显眼位置;嘉柏丽尔·香奈儿去世后,灵柩上铺满白色山茶花,令人不由想起对她影响至深的小仲马小说《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去世后墓地周围布满白色茶花,受阿尔芒所托,看墓人不时将凋谢的花朵更新。
香奈儿山茶花的诞生还受到当时大文豪普鲁斯特等上流社会绅士们衣襟佩戴山茶花的风尚影响。
1913年,在埃特雷塔沙滩,嘉柏丽尔·香奈儿突发灵感,信手将山茶花别在布列塔尼外套的腰带上;1930年山茶花元素被运用在“福特版小黑裙”裙摆上。
1960年,嘉柏丽尔·香奈儿首次构思出山茶花图案,Lemarié山茶花及羽饰坊应邀将山茶花设计制作成实物,从此香奈儿印花织物、首饰、纽扣上都开始出现这一元素。
【2】
各花各开,命运不同
二者都是手工制作,但绒花身份独立,香奈儿山茶花更多作为配饰存在,当一朵山茶花被制作完成,它真正的旅行似乎才刚刚开始。此外,两者还在设计背景、设计理念及发展路线等方面存在差异。
绒花属民间美术作品,民间美术往往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般很难说清最早出自谁手。同时,它是生活化的艺术,往往与信仰、礼仪、节日、民俗等人文生态因素密切结合。
“‘绒花绒花,逢年过节,开满京华’。花行的生产销售旺季一般是农历七月到次年的农历五月,其间有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佳节,节日里男女老少头上都会佩戴色彩鲜艳的绒花,以祈求‘荣华’富贵。”
香奈儿山茶花的设计主要与嘉柏丽尔·香奈儿个人经历相关,这一点上文已提及。嘉柏丽尔·香奈儿如此钟爱小说《茶花女》,并“爱屋及乌”倾情于山茶花,情感共鸣是一个重要原因。
嘉柏丽尔·香奈儿和玛格丽特都美丽、聪颖,但皆因出身贫寒而不被所爱之人的阶层所承认,只不过柔弱的玛格丽特无力反抗最终香消玉殒,内心坚韧的嘉柏丽尔·香奈儿却通过不断努力建立了自己的时尚王国。
绒花和山茶花都有服务于宫廷或上层社会的一面,是精工细作、为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但绒花更重要的一面是其后来成为民间工艺品,扎根于民间风俗、节日礼仪沃土中、成长、绽放的花朵,而香奈儿山茶花最初服务于绅士、名媛,即便嘉柏丽尔·香奈儿认为“不能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时尚是失败的”,但其高端定位使得香奈儿山茶花只能是少数人消费的产品。
绒花制作始于晋代或南北朝,但其时造型还较简单。唐代绒花制作发展到较高水平。宋代绒花制作已成为一种都市经济形式,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制作、销售人造花的花行及花市。当时簪花习俗兴盛,且宋代男子也兴戴花,这在2011年版电视剧《水浒传》里有突出体现。
作为宫廷特制的赏赐品的宫花,对于不同种类花朵、数量以及佩戴者的相应身份、级别都有明文规定,《红楼梦》中就有多处对宫花的记载,如在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中,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宫里“拿纱堆的花儿”就是起七作二房做的堆丝花,即绒花,从中也可以看到每个姑娘因身份不同分到的绒花也不同。在清代,各类仿生花制作更发达,特别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仿生花的佩戴达到顶峰。晚清“宫花”开始普及民间,在民间婚礼中,新娘发髻除装饰金银珠翠装饰外,往往还会戴绒花。
嘉柏丽尔·香奈儿设计生涯的背景是“装饰艺术”运动。这场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退潮于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性设计运动,“中国元素和日本元素亦是‘装饰艺术’风格中重要的成分,‘装饰艺术’时期的许多作品都采用了东南亚地区传统的设计材料和制作技术。”香奈儿山茶花就是一个西方女人与东方山茶花相遇产生的充满异域情调的设计。
【3】
绒花、山茶花可否共同绽放?
无论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绒花制作技艺,还是已走过70多个春秋的香奈儿山茶花制作技艺,在今天如何被保护、传承是其共同课题。即便在现代时装发源地之一的法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也令人堪忧。
有数据统计,1900年当法国时装风靡全球时,巴黎有超过300名羽饰工人,1960年相关从业人员数量跌至50人,当1996年香奈儿收购Lemarié山茶花及羽饰坊时,它是法国硕果仅存的羽饰坊。通过将中国绒花和法国的香奈儿山茶花对比,或许可为身处困境的绒花技艺传承提供一二建议。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农业经济遭到破坏,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簪花风俗逐渐消失,只在个别农村、山区零星保留。
目前绒花的主要销售途径为:作为影视剧组服饰道具及为汉服文化圈服务。绒花制作、传承不妨尝试通过以下方式来推动。
首先是保留、恢复。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保护和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并开展系列相关工作。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倡导、传统技艺的保护,近年很多公众对传统文化逐步了解、喜爱、介入,在此背景下,绒花技艺可在中式婚礼、“汉服热”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活动中发挥作用。
其次,在保留部分传统品类和形式的基础上,绒花制作需要体现现代生活风貌、适合现代审美,可借鉴香奈儿山茶花图案的简化、抽象等改良举措,设计一些造型简洁、颜色雅致、颇具诗意的产品。
Lemarié山茶花及羽饰坊除为香奈儿生产山茶花,还为Dior、Balmain、Lacroix、Valentino、Givenchy、Versace等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定制饰品。其实绒花制作也有定制传统。
“有的绒花艺人还事先备有半成品的绒条,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现场制作,作品往往是唯一的。”现在,某知名购物网站的销售绒花的店铺页面中,在“选择”一栏的“颜色分类”里,除提供样品颜色展示,往往还有“定制其它颜色请留言”选项。无论是与知名品牌合作还是产品销售,为客户提供细致、精准的定制服务,是绒花制作产业可着力探索的方向。
虽然嘉柏丽尔·香奈儿曾称自己只是一个“手工艺人”,但她及其继承者在品牌经营方面的理念及成就同样非常瞩目。
“Chanel 除了在设计上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懂得利用时机,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从而提高产品销量。从这一点来说,Coco是高级时装市场化运作的启蒙者。”
近年来Lemarié山茶花及羽饰坊会不时邀请演员、时尚博主前去参观、体验;2017年底香奈儿宣布将在巴黎北部为旗下收购的包括Lemarié山茶花及羽饰坊在内的6 家手工坊建造新的办公大楼,2.6万平方米的空间将成为一个向公众展示手工坊及其传统手工艺的窗口。
2019年4月20日-6月2日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办的《走进香奈儿》展览推出了包括Lemarié山茶花及羽饰坊在内的5家高级手工坊的体验活动。为保护传承绒花技艺,相关部门也曾采取过体验方式。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馆内设立了绒花工艺展示厅,邀请绒花非遗技艺传承人赵树宪为观众演示绒花的传统制作技艺。如果将二者进行对比会发现,前者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品牌和公众的的交流是双向的;而后者还是静止地被置于博物馆中,观众处于被动的、旁观的位置。
如今,虽然香奈儿创始人、第二代的艺术总相继离世,但穿越时光,香奈儿山茶花以及其所代表的品牌仍是当今最富活力的时尚品牌之一。
其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与时俱进,正如嘉柏丽尔·香奈儿所说:“一个世界正日暮西山,而另一个世界如旭日东升。我处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中,机会向我招手,我就抓住了它。”另一方面,得益于对传统文化及技艺的重视,并将其置于品牌竞争力的核心部分。
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绒花,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礼仪等活动中鲜活地绽放,如今却只能在手工作坊或博物馆中“静悄悄地开”。相信随着国家对传统手工艺政策扶持、中国传统工艺的不断振兴,会有更多公众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绒花,对其制作技艺产生兴趣;同时,也需要绒花制作从业人员紧随时代,在产品细化、定制服务、营销传播等方面有所思考和突破。
原文出处: 《绒花可否像香奈儿山茶花那般绚烂绽放?》
编辑:朱烨 文:孙玉洁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时尚内容~
扫码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