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 艺术家 | No.03 埃贡·席勒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嗨,艺术家。


今天介绍的是奥地利绘画巨子,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





在大众视野里,他并不像梵高莫奈那样出名,也不像克里姆特、毕加索那样所开创了一个画派,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否定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尔等人的思想影响,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





如果说十九世纪后期以来哪个画家的速写无人能敌,那这个人毫无疑问,他便是——埃贡·席勒。


埃贡·席勒的速写作品



席勒的速写线条非常大胆,诚实表达情感,充满自由的气息。



埃贡·席勒作品欣赏








席勒十分喜欢画自画像。这些作品不仅是对自己外在形象的展现,更是一种内心的独白


从这些自画像中不难看出,有的是扭曲的,有些是荒诞的,有些身体是瘦弱的。


这些自画像让人们察觉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





席勒的线条在处理上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他的绘画中,我们看不到西方传统绘画中严谨的线条,他采取一种类似中国画中的线条表达方式,画面中线条对空间有一定的分割作用,也可以传达出一种牵引感,具有较强的代入感


在线条选用中,我们能够看到到他的孤僻,略带一些病态感给人的压抑感,同时也体现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席勒的作品表现力强烈,无论人物还是景物的描绘都具有独特的扭曲造型语言


如果说克里姆特的艺术是从象征主义走向表现主义,而席勒则已走进纯粹的表现主义天地


席勒笔下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







在席勒的绘画作品中,色彩仅仅起到了装饰作用。


他受到了他的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影响,作品中使用的色彩十分有限,往往只选用黑、红、黄、绿等几种色彩,给人以简单、压抑的视觉感觉。


席勒擅长在作品中运用一些简单的色彩,给人带来一种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





席勒的作品的构图一般比较简单,采用一种近乎于平面化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与东方绘画的构图法则类似。


这样的构图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一大特点,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画面主体旁边没有过多的物体作为装饰,有一种虚幻之感。






席勒作品中色彩丰富多变,充满了对比强烈的节奏感,但色调却极为统一,作品中很多色彩都是非自然的,是由画家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


《干洗房》画面中装饰意味很强,带着儿童画那种无拘无束的色彩,


而这种场景只出现在童话世界中,物象以红灰、橙灰和绿灰色组成,红灰的瓦片又穿插着绿灰和橙灰,白灰的墙上呈现出蓝灰和橙灰色。


席勒根据自己主观印象再加工,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整幅画作单纯而又富有变化,线条和色彩的微妙处理,营造出和谐舒适的氛围,透露出浓重装饰性趣味










席勒的这幅《与锦灯笼的自画像》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席勒将自己的身体挤在画布上下两个水平线之间,他的头微微左侧,眼睛看向右方。


席勒只露出了自己头发到胸部之间的位置,这为画面塑造了一种局促感,这种局促感唤起了观者的紧张与不安感。


画面中,席勒并没有将自己的面容理想化,他的脸上布满了扭曲而杂乱的线条和颜色。


他的脸上露出一种自信、不屑与多愁善感混合的神态,他将自己描绘为一个敏感的人和艺术家。


他身后的锦灯笼植物为画面增添了色彩。而它的茎部也稍微扭曲,好像在模仿主人的造型。



《死神与少女》



席勒的《死神与少女》,作品完成于1915-1916年。少女跪拜在死神面前,搂抱住了他,无限依恋。两眼望着另一面,那边可能是扇窗子,可以望见外面的景色。少女有些犹疑。少女穿红黄相间的彩衣,不及膝,底边有尖尖的棱角。死神是个穿黑袍子,面色枯槁的男人。他的脸和席勒本人十分相似。


“死神”俯身靠向“少女”,头并着头,似乎在她耳边轻诉。他的手安放在少女的红色短发上,指节细长,不见拇指。“死神”的脸上充满着怜悯安慰惊恐或不可知。







这部《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由奥地利男演员诺亚·萨维德拉出演,是一部讲述席勒的传记电影


这部电影将席勒人生中最为辉煌的创作时期作为影片的艺术载体。





席勒,一个天才一般的画家,尽管28岁就英年早逝,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却为后人留下了200多幅油画作品以及2000多幅速写


可以说,席勒对于艺术热情是执着而执拗的,这种执拗表现在对于当时画坛现状的反抗,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自己的艺术志向和学员派相异,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从维也纳当代艺术学院退学,这一点和他的导师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不谋而合;


同时他也是一个工作狂,如果这一秒钟有了灵感,那么他马上就会放下手中的事儿立刻拿起画笔,进行艺术创作。


迪特·布哈特对席勒这样评价:“很少有艺术家能像席勒那样以精湛的技艺和强度来接近线条和绘画。通过从装饰线向表现主义线的演变,在三个维度上结合起来,支离破碎和截断,他使线的边缘不和谐和不同的体验成为人类存在的标志。"



 · · · THE END · · ·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埃贡席勒(学赏画(36)席勒Egon Schiele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埃贡~赏析)
下一篇:泰国最良心的夜市,商家宰客属于犯罪,20元就能吃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