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部一县级市,笔画不多名字好记又好听,人口超60万
安徽,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上古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在古代历史上安徽境内有皖水、皖山、与皖河而得简称“皖”,清朝康熙六年即公元1667年分江南省为安徽和江苏,取当时“安庆府”与“徽州府”的两地首字而称安徽。三国枭雄曹操生于亳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诞生在安徽凤阳,同时走出了像年羹尧、李鸿章等等著名历史人物。在安徽众多的县市中,有一座县级市名字好记好听同时笔画数很少,人口超过60万。
这就是位于安徽东部地区的县级天长市(天长市的“天长”两字笔画只有8个,我们经常会提及“天长地久”所以天长的名字好听又好记),天长地理位置特殊三面被江苏省包围,只有西面和安徽来安县接壤。天长历史悠久,《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古九州之一天长属之,夏、商朝时天长属仍扬州,周朝建立后于春秋战国时分封为吴国之地,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天长此时属越国之地。战国后期,天长为楚国之地,公元前221年秦朝时将此地分为东阳和广陵两地,属九江郡所辖。西汉和东汉时,天长之地分属为广陵和高邮两县,部分地域属江都县所辖,曾多次分属汉朝时的封国。
三国时,废江都和高邮,天长地域为广陵县所管,属广陵郡,南北朝时历经多次变更归属,后改为石梁县,隋朝开国后废除石梁郡,大业年间时将石梁县改为永福县,后废之,属为六合。唐朝时,开元十七年时,为了纪念唐玄宗李隆基寿辰而改此地为千秋县,于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时,天长正式置县,天宝七年时,千秋县改名为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此为天长县名的初始)。
南北朝时,公元937年南唐灭吴,天长而归附南唐所属,设为建武军,后以天长为雄州,北宋开国后于公元975年将雄州改为天长军,兼领天长县,属淮南路扬州。公元996年废天长军而复设为天长县。南宋时曾丢掉过此地,南宋绍兴四年时收复属淮南东路招信军。
元朝灭南宋后设天长县,至元十五年即公元1288年时属临淮府,后改属淮安路至公元1367年时属临濠府泗州。明朱元璋洪武2年时隶属中书省直隶泗州,后历经数次变革洪武七年是属凤阳府的泗州,清朝时,天长归江南省所辖,1667年安徽省建立后归安徽所管。
1912年辛亥革命后废泗州天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后直属安徽省,此后数年曾短暂改名为炳辉县,1949年天长解放,属皖北滁县分区专员公署,1952年辖归滁县专区,1959年改炳辉县为天长县,1993年撤销天长县而设立县级天长市,同时归属地级滁州市管辖至今。
天长历史上人才辈出,古代“二十四孝”中出现的弃官寻母说的就是北宋时期的天长人朱寿昌,他曾通判陕州、荆南等地,以“孝”而出名。三国时曹魏名臣陈矫,曾被拜为丞相长史,曹丕称帝后,领吏部事,封为高陵亭侯,迁尚书令,同时天长走出了乾隆时期的状元戴兰芬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