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见于文献记载
广彩瓷器产生的年讨:
1、 见于文献记载的有:
(兰浦著《景德镇陶录》说:"广窑始于广东肇庆阳江县所志云,阳江县产瓷器常见炉、瓶之属,甚绚彩华丽,惟精细雅润不及瓷器,未免窑曾仿之,雅润足观,胜于广窑。(2)"《陶录》所说,显然是把阳江窑、石湾窑和广彩相混。"盖仿洋瓷器者,常见炉笔草若、瓶、浅碟、碗、盘、壶、盒之特点当是指广彩瓷,"惟精细爱雅润不及瓷器",应是指石湾陶器,因广彩本身就是瓷器,并是景德镇来的素白瓷2)光绪年间寂园叟著《道间十三行开办,初筑有阿芙蓉馆,其所设茗碗皆白地彩绘,饭液维特表海跑委权精细无伦,且多界画"又说"嘉道间鸦片烟馆始设于广东馆中,所用茗具,皆画以洋彩,更宪则介线点工细殊绝,并于碗上题字衣张夜轴投望女块点曰:'粤东省城十三行'门曰'靖远',曰'豆栏',又题字曰'粤东海珠'",凡十有五字,其碗盖之上别题句曰'美味中仙'。或曰广窑也,载,笔者在《鉴赏家》中见到碗'正相吻合,只是缺盖(4)。我馆并争得苏州博物馆同意,拍得该碗照片附后齐连肥阿据都多块(图1)说明《陶雅》广彩瓷。(3)民国初"《陶雅》则称或谓嘉道间广窑瓷地白色略似景德镇所制,审其言实即粤著两粒田守演阿婷些人所称河南彩或曰广彩者。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故有河南彩及广彩的名称。此种瓷器始发于乾隆盛于嘉道(5)。"(4)1936年吴敬业、辛安潮著《窑,模仿洋瓷,甚只续毫非卷冷者车点行轴绚彩华丽,乾隆唐窑曾仿之,又尝于景德镇贩瓷至粤重加彩画,工细殊绝,以售外洋。"(5)1955年童书业《广东窑的瓷器》说"还有一种称为'广绘'的瓷器,是广东商人,从江西贩器,在广东本地加上西洋画法的彩绘,它与一般所谓'广窑'瓷器也非一物,广彩是乾隆年间才有的,至于仿洋瓷烧制的'广窑',更无其物,它是出于清代人的流传的。"(6)冯先铬等人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清代瓷器输出一节中谈到:美国旅行者William Hickey于1786年(乾隆三十四年)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工工场,描述说:'在一间长厅里,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上的图案,并润饰各种装饰,有老年人,也有六、七岁的童工。'"这种工场当时竞有一百多个,这也说明外销瓷数量之大。(7)1963年版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著《中国的瓷器》载:在法国,17世纪后期,法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宰相马扎兰创立中国公司,派人到中国广东订做带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
综上所述《陶录》、《陶雅》、旧《陶瓷史》均把广彩混称为"广窑"器,但所说纹饰特征当是指广彩瓷器,三者对广彩产生的年代虽无肯定的提及,但《陶录》、旧《陶瓷史》都说乾隆时唐窑曾仿之,《陶雅》说:"嘉道间为外国开设的十三行陶芙蓉馆就有广彩瓷器出售。三者至少说广彩在乾嘉时就有生产。《竹园陶说》就肯定的说:"广彩始于乾隆。"冯先铬等编著的《中国陶瓷史》引自外文的资料更明确的说:美国旅行者于1769年(即乾隆34年)为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工场,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的情形。说明广彩瓷器的生产此时已相当繁盛。《中国的瓷器》谈及早在十七世纪后期的康熙年间,法国人就到广东订做瓷器,这是有关广彩生产年代最早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