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21+1个自治共和国中,有一个国家不管是名字还是历史事件上很难让人记住它(除了第14师),它就是马里埃尔共和国。它既没有恢弘的历史事件或是丰富的矿产资源(虽然有泥炭和玻璃原料),就算有在我国的网络上肯定查不到。对于这样的国家,非常难写。好在马里埃尔共和国似乎也一定想到了这点,于是马里埃尔共和国首都约什卡尔奥拉市拥有了整个俄罗斯最多世界景点的复制品。
马里埃尔共和国是个领土面积2.32万平方公里,其中57%左右是森林,相当于两个我国天津市的大小,占俄罗斯联邦领土总面积的0.13%。农业用地占据了马里埃尔共和国的大部分领土,达到了31%,特别是耕地面积达到了22%。所以该共和国近37%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所以普京对马里埃尔共和国代理总统尤里·扎伊采夫说:“在我们谈话的开始,我提到了一些对共和国经济来说绝对是理所当然的投资项目:牲畜繁育和制种。请关注它们,支持它们,因为这不仅对共和国,而且对整个国家,对俄罗斯农业都很重要。”所以马里埃尔共和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共和国。虽然有如同童话世界般建筑的城市,但它绝大多数的居住点如同身处在森林中。
"马里埃尔"实际上翻译成马里人的国家、疆土和边区。但这里的马里人可并不是非洲马里共和国的人,也不是在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以北大约700公里的偏远沙漠里,有着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神秘巨人像——马里人。(1998年6月26日,飞行员特雷克·史密斯飞行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个巨人,高2.7公里,宽1公里,周长28公里,占地面积约2.5平方千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标志之一。)
而是由属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又称切列米斯人,16世纪起改信东正教,但直到今天还保留着原始信仰(如大烛教)。马里人的祖先可追溯至公元初在伏尔加河沿岸的居民。8世纪被可萨人统治,9至13世纪先后被伏尔加保加利亚人和蒙古人征服。到16世纪中期,被沙俄兼并。于1920年11月4日的成立马里埃尔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称马里埃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90年12月22日改称马里埃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2年7月8日改为马里埃尔共和国。
马里埃尔共和国约有70万人,其中俄罗斯人占总人口47.5%,马里人占42.9%,鞑靼人则占6%。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在俄乌战争期间,毕竟还是动员了3个营的人送上前线,(1个营大概1200人)。所以在国内媒体发生了一个大乌龙。说俄罗斯武装部队14师旅长.“谢尔盖·波利亚科夫”上校阵亡,但实际上是俄格鲁乌近卫第十四特战旅旅长谢尔盖·波尔亚科夫上校在索列达尔攻势中阵亡。
因为驻扎在马里埃尔共和国约什卡尔奥拉的第14师是俄罗斯公布的4个装备了“Peresvet(佩列斯维特)”激光武器系统或激光大炮的师之一,主要防御来自美军基地的威胁。还有驻扎在伊凡诺沃州捷伊科沃第54师,主要负责保卫莫斯科的安全。另外有驻扎在西伯利亚的巴尔瑙尔与帕希诺的第35师和第39师,是俄罗斯的预备队。“佩列斯维特”激光炮体积几乎和集装箱货车大小无异,可瞬间将火箭弹、无人机与巡航导弹等来袭目标进行摧毁。
目前俄乌冲突中,“佩列斯维特”和其升级者--“寻衅者”激光防空测试系统已经在俄乌战事中针对美国“弹簧刀”“凤凰幽灵”、土耳其的TB-2等无人机应用,以此降低“铠甲-S1”“道尔-M2”等野战防空系统发射价格昂贵的防空导弹的消耗。所以第14师是否已被派往俄乌战场我不得而知。
回到话题,马里埃尔共和国位于东欧平原东部、伏尔加河沿岸中部,在伏尔加河流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位于伏尔加河与卡马河的分水岭,大部分领土都可以被伏尔加河浇灌再加上夏季平均气温为18至20°С。就算是在天气最炎热的6月中旬期间,气温可以达到34至38°С。该共和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为-18至-19°С。
所以马里埃尔共和国有利于成为旅游城市,不仅有超过一半的国土是树林和河流,而且其首都约什卡尔奥拉市还建造了很多国际景点的山寨,誉为俄罗斯最多景点复制品的城市,比如克里姆林宫(虽然在整个俄罗斯有10个)、红场、大笨钟(有机关人偶)、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白宫、布鲁日路堤和阿姆斯特丹式路堤等等。
走在复活桥上聚目远眺,看着翠绿的屋顶和金色的塔尖,似乎身在莫斯科、荷兰又或在比利时,整个人的心情豁然开朗。
离开城市便入乡村,在遍布的植被中零散的散落着,河流、教堂、乡村、庄园,而且不时的会遇到溶洞和历史遗迹,人在其中,仿佛又回到了童话世界。因而,马里埃尔共和国是一个可以作为生态旅游休闲的美丽的国家。
感谢各位,如蒙不弃,请关注一下。因为我要达到1000以上的关注才能开直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