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庙(海口关厂坊“武圣庙”,重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海口关厂坊“武圣庙”,重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

海口骑楼老街附近,有座关厂坊“武圣庙”,主祀“关圣帝君、西天大士”。武圣庙坐落在今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义兴街。

关厂坊是九街、六庙的统称。2003年以前武圣庙所在的竹林村属于新华区关厂坊,2003年才改为龙华区义兴街。武圣庙需要穿过一小学的操场,才能见到庙的正门;武圣庙完全深藏在学校操场深处,从街上路过都不一定可以找到庙的所在。

武圣庙,今已成为学生课间活动,娱乐嬉戏玩耍的场所,也是家长接学生放学的休息、等待场所,亦或是街坊茶余饭后的休憩之所。

正门

据徐滇庆先生《山不转水转:一个经济学家的山河纪行》一文提到,中国最早的武圣是姜子牙,在宋代以前关公在武圣庙陪祭位置上有200多年,在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将关公赶出了武圣庙,他将姜太公尊为武将的开山鼻祖。

宋徽宗曾三次追封关公,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这个时候关公是王,要比姜子牙的爵位更高。所以,就单独给关公立了个圣庙,在历朝中,官府不断的追封关公,民间也不断的把关公神话,在历史的长河的发展中,关公的“武圣庙”就香火鼎盛,而姜太公的“武圣庙”就无人问津了。

在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时,下诏书废了宋徽宗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的封号,还明文禁止民间百姓祭拜关公。在明末朝廷又下诏修建关帝庙,特别是到万历年间,关公正式取代了姜子牙,入主武圣庙。

在康熙三十三年关公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关圣大帝”共26个字的封号。在清朝及民国,关帝庙得到迅速的发展,清朝在北京就有关帝庙116座,现今台湾关帝庙就达900多处。可见关帝庙在民间是多么的昌盛,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正门

屋顶

关厂坊“武圣庙”,正门门楣上书“武圣庙”红底金字的三字正楷大字。正门左右两边对联“丹心昭日月,义气贯乾坤”,真是豪气万千,肝胆相照,写出了关公忠心及义气横贯古今,冠绝天地;与“丹心永驻昭日月,浩气长留耀乾坤”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圣庙”正门前面有两根盘龙石柱,屋顶屋脊上面是双龙戏珠的雕塑,屋脊两端是高高翘起的卷草纹灰塑。屋脊正面正中间是福禄寿三仙官,福禄寿是古代中国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屋脊正面两端是道教八仙人物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等灰塑雕像,民间传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门庭墙面上亦有“八仙过海”的壁画及。

盘龙柱

一进

“武圣庙”为三进院落式,硬山顶,砖木结构。一进相当于是四根方形石柱的门厅,墙面上所立石碑“重建庙碑”记载,“此庙据史料记载在乾隆年间重建,为解决本坊子女读书问题,政府决定扩建教学楼,坊间百姓力争保护其古迹,将原武圣庙旧址相应后退28米,1995年重建完成。”从碑文中得知,关厂坊武圣庙在乾隆年间重修过一次,那么就是始建于清代之前,可能是明代就已经建立了,那么到目前应该有个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拜樨

匾额

匾额

二进是拜樨。二进也是中厅,屋檐下面挂有多块匾额,如“关厂抵柱”、“义气长存”、“神功浩大”等,“义气长存”有红黑两块匾,少见有同名的匾额挂在一处。这些匾额都是近代所挂上去,不是老匾。

中厅墙面

抬梁式

石柱

中厅的梁是抬梁式,构造非常的精美,特别是梁之间的木雕雕塑,中厅还有红色的盘龙柱,龙的雕塑是彩色的,雕刻的栩栩如生。与三进连接是有廊亭的,使用了大量的方形石柱,看起来很是巍峨雄伟。

二进后廊

斗拱

二进后廊是方形石柱网,各处都有精致的斗拱,而进天井(院落)里面有月亮门。

三进

三进檐口

正殿

三进是主殿,也称正殿。雕刻是非常的精美,建造时,花费功夫不少。主殿主神供奉的是武圣关羽,红脸长须。两边都有配祀。门楣上面有“威武永镇”几个大字及上龙戏珠浮雕。

精美木雕

二进台阶

廊柱

非常多的石柱,中厅建造的非常漂亮,典型的琼北庙宇风格。整体建筑的仿古还是做的很不错。

灰塑

屋脊

门当

屋顶构造是典型的岭南风格,有大量的灰塑、绘画。庙内古物应该没有一件留存,基本上是上世纪90年代新建的物件,但是复古的还是相当好。

总体来说,关厂坊“武圣庙”的柱网、木雕、灰塑、壁画等还是非常值得参考,重建也有利于历史遗迹的保护。关帝庙同时也丰富了街坊邻里茶余饭后的活动空间,在某些方面也能够融洽街坊关系,也能让百姓重义气,讲诚信;其存在也是有其合理的一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合庆郊野公园,合庆郊野公园停车停哪里?
下一篇:公祠,公祠跟宗祠哪个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