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县情概览】张家口市涿鹿县
河北县情概览
—涿鹿县
涿鹿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接壤,是河北省十四个环首都县区之一。全县辖1区、13镇、4乡、373个行政村,总人口35.1万,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县城距北京市中心125公里,京藏高速(G6)、京新高速(G7)、110国道、109国道、张涿高速、京蔚高速、涿京一级路纵横交错,涿鹿日益成为连接中西部与首都、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节点,成为京西北地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枢纽。
建置沿革
涿鹿县区位示意图
明朝保安卫(今涿鹿县),隶北京行部。清为保安州,属宣化府。辛亥革命后,仍袭清制,1913年2月,改保安州为保安县,属直隶省口北道。1916年,改为涿鹿县。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涿鹿城被日军侵占,属伪“察南自治政府“,1939年9月,属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察南政厅(后改为宣化省)。余皆与宣涿怀、怀涿、蔚涿宣联合县。1948年撤销联合县,复原县制,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属张家口专区。1958年并入怀来县。1961年复置涿鹿县,仍属张家口专区(1970年改地区)。1993年地市合并,改属张家口市领导。
文化旅游
黄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三祖文化 五千年前,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战、耕作、融合,创造了中华民族共认的“龙”图腾,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用“千古文明开涿鹿”来评价涿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三祖文化”成功列入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已成为河北省三大文化品牌之一。
桑干河文化 源远流长的桑干河不仅哺育了两岸的人民,也成为从远古流淌至今生生不息的文脉。现代著名作家丁玲以温泉屯土改为背景,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第一部农村题材并且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获外国文学奖(斯大林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丁铃用自己的奖金和稿费筹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农民文化站——温泉屯文化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涿鹿乃至张家口的响亮品牌。
旅游资源 涿鹿山水秀丽,风光旖旎,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小五台山自然风景区、黄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西灵山生态旅游区构成了天然的生态景观,涿鹿成为京西地区知名的休闲、度假、避暑、祭祖和观光胜地。
特色农业
逐鹿县葡萄种植基地
“千里桑干,唯富涿鹿”。桑干河、洋河交汇于涿鹿之野,桑洋盆地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葡萄主产区之一,葡萄和杏扁产业已成为最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百余家,中粮长城(涿鹿)、益利、果仁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龙头带动效应日趋明显,涿鹿成为京畿地区物华天宝的“魅力果园”。
经济总情
涿鹿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园
2018年,涿鹿县实现生产总值(GDP)91.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51.3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16.2:27.5:56.3。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增长4.7%。在地方税收中,增值税税收8189万元,增长9.0%;企业所得税4128万元;下降7.5%。全年财政支出29.7亿元,较上年增长14.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6元,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39元,增长13.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876元/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54元,增长15.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611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