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镇(桂林市恭城镇:文旅成“盛景”,集体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桂林市恭城镇:文旅成“盛景”,集体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恭城县城鸟瞰图

  恭城镇党委书记陈健军(右)到门楼村调研柑橘产业

  恭城镇镇长周智辉(右二)调研庄埠村布福娜基地

  恭城镇组织党员干部到恭城特支旧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建设中的灌平高速,通车后恭城将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新建成的天堂村党群服务中心

  第一批风貌改造示范点洞尾村、孟家村改造后全景

  保存完好的乐湾大屋。

  渡雷村第一书记黄家安(左四)组织村两委干部参观学习富川下湾村中药种植园区。

  文旅融合、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的优势所在,近年来,该镇集全镇之力下狠功夫搞发展,取得了长足的效果。现在,恭城镇的文旅发展已经成为“盛景”,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在新发展的轨道上“一路驰骋”。

  突出文化优势,文旅发展势头正盛

  11月,恭城县城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来到坐落在恭城镇印山脚下的恭城文庙,与公路对面繁华的商业街相比,这里显得多了一份宁静与安详。

  “这是广西目前规模最大的文庙,每逢周末节假日人气非常旺,游客络绎不绝。”文庙的一位讲解员说。据了解,恭城文庙始建于1477年,是为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而建的圣庙。全庙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记者在庙里走了一圈,发现整座庙宇气势恢宏,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逐层布置,显得庄严肃穆。

  “我已经很多次来文庙了,主要是觉得来到这里以后,内心会变得特别宁静。”游客辛女士说。

  如今,文庙已经成为了恭城镇最成熟的旅游标志之一,也为该镇发展文旅融合提供了样板和发展思路。

  从文庙出来,驱车二十分钟左右,便来到乐湾村。这也是恭城镇不可不看的“景点”。

  乐湾村是一个距今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尤以优美的生态环境、秀丽的自然风景、古朴的桂北民居建筑、淳朴的风俗民情著称。全村三面环山,群山蜿蜒起伏,山峰巍然,村前面对千余亩的冲积盆地,春绿秋黄、稻果飘香,茶江河畔竹木茂密、古樟排列形似绿色玉带围绕。

  在村子周边,还有一片古樟树林。樟树成林,均高数丈,如今,这里已形成了一片油茶文化产业示范区。通过古樟林的品牌,拓展辐射全县区域,构建起了“一心五园”茶旅融合体,建成要素集中、产业聚焦、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恭城油茶文化传承新亮点。

  “恭城油茶好喝,这是谁都知道的。但在古村落里喝油茶,却又有一番体验。”在乐湾村一家农家乐里,游客小谢告诉记者。

  走进乐湾村,村落整体建筑风貌保存良好,古建筑风格处处可见青砖黑瓦,坡屋面、马头墙、飞檐、画栋,雕花窗,鳞次栉比,结构独特。村巷井然有序,巷道用青石板铺设,分为大小巷,巷道排水工程完善环保,畅通无阻,设计精美。

  村中有大量清末古建筑遗存,主要为地主大宅和氏族宗祠,以村西南的“乐湾大屋”为标志,高墙飞檐,青石大柱,镂花壁画,香堂正殿,颇具岭南风格。布局为典型的封建地主宅居风格,一般为中轴线对称布局,进门三重门廊、三间主堂后附“灶天背”一间,主堂之间有天井小院,主堂两边为厢房,天井侧面为厨房和柴房,大宅外围以大沙石和青石砌成水渠和石板路,阴雨天走在上面,别有一番江南小镇的感觉。

  党建“领航”,集体经济走上“快车道”

  近年来,恭城以基层党建亮点示范工程为抓手,通过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群众认可的村级带头人队伍,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组织实体化、农村社区化、党建信息化,构建“一带两基三化”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党建促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全新态势。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村两委做工作,庄埠村仅3天时间就有40户农户主动以土地入股,成立庄埠村荷廉种养专业合作社,开拓35亩荷花塘,通过‘以莲映廉’的形式将廉政文化与乡风文明相融合,打造了一条集农业产业、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长廊,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庄埠村驻村第一书记莫逆说。

  通过党建带头,如今村民发展生产积极性和内生动力也不断激发。

  “我们天堂村通过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行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同时吸收镇农技人员、产业大户、电商达人等人员组成‘恭城镇产业发展联盟工作站’,在种、产、销上提供‘一条龙’服务。”天堂村支书卢华宾说,农技人员把农业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产业大户通过“一传讯息二帮搭售三带促销”,与电商搭建合作纽带,将产品销往外地,从根本解决产品滞销问题。

  现在,天堂村因地制宜把地理区位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经济优势,村集体经济由2016年底的0.4万元增长到如今的11.8万元,实现29倍速增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持续激发。

  庄埠村和天堂村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个例。

  “如今,恭城镇各村创新‘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合作社产业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中,把党员嵌在‘链条’里,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特色种植产业,为村民找到了致富‘金钥匙’。”恭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智辉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洲塘村已发展葡萄产业500余亩,天堂村积极打造“桔美天堂”田园综合体,种植柑橘1000余亩。同时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据悉,2020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共有10个,其中5个村超过25万元,实现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现在,恭城镇在已有月柿、葡萄、桃李、茶叶、百香果等多个特色品质百亩种植基础上,认真落实自治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恭城镇天堂村1000亩柑橘种植示范园、门楼村120亩柑橘示范点,完成孟家村100亩月柿种植示范点和化育村200亩月柿种植示范点,各示范点顺利通过验收;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江贝、乐湾柑橘网棚种植,洲塘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对符合2016-2020年柑橘种植奖补方案的14户农户进行奖补,奖补面积308亩。

  打造党建亮点品牌,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向心力

  近日,恭城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安排,组织政府支部党员、村(社区)支部书记到三江乡安冲村牛尾寨屯中共恭城特别支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大幅墙画映入眼帘,中共恭城特别支部在特殊革命时期开展地下组织工作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跟随讲解员脚步,党员们参观了保持原貌的特支旧址,展厅内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场景、一件件老物件,让党员们对中共恭城特别支部的发展史和斗争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镇领导的带领下,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激情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色歌曲。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大无畏精神,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初心使命,爱岗敬业、扎实工作,把红色精神转化为提高业务水平、发展全镇经济的不竭动力。”党员们纷纷感慨。

  “恭城镇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压实‘一岗双责’,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整体提高。结合我镇实际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土地征拆政策、项目规划等方面的学习,认真执行党委议事制度,召开党建专题工作会议60次,研究部署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支部达标创优工作、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等。”恭城镇党委书记陈健军说。

  记者了解到,该镇还通过“月结季评”机制、“一把手”提醒谈话制度、中青年干部座谈会等形式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结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严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解决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带头人队伍的纪律作风和能力素质。注重在两新组织中吸收党员,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2016年以来,发展党员6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7名。在脱贫攻坚、三清三拆、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项目推进等方面,给村干部划分“责任田”,全镇建成了8个1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示范点。完善《机关干部绩效管理考评办法》,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与村(社区)定工干部实行“捆绑”考核,压实责任,加强干部履职动力。

  在此基础上,庄埠村以“三心三治一守”为载体,创新社会治理举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以德治村和依法治村同步推进,实现了“治安乱村”到“特色名村”的华丽转身。

  与此同时,恭城镇还整合资金1100余万元实施村级阵地建设,夯实“两基”建设,基层组织组织力明显提升,党组织党员强化引领带动村屯集体经济创收升级,先后打造化育村党建亮点村,创建“七彩庄埠党旗红”“党建引领·五美乐湾”“党建引领·和美天堂”打造党建亮点品牌,在天堂村创新创建集体经济产业园,党建亮点工程综合考评获一等次。2018-2020年先后成立油茶协会、电商协会、劲华车行、清泉酒业等两新组织党支部。持续激活基层自治组织细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组甲长的作用,组建镇村级产业发展联合会、文明健康联合会,引导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向心力。

  村屯有“颜值”,构建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以前村子里就是脏乱差,现在大家都生活在花园中,日子过得别提多美了。”近日,记者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孟家村,在屋檐下纳凉的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漫步在整洁的村道中,只见一个个微菜园、微花园分布在村庄中,既是风景,又是生活。

  今年以来,恭城镇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确定洲塘村洞尾屯,孟家村孟家屯、乐嘉寨屯,江贝村黄家圳屯、凤凰山脚屯,门楼村廖洞屯、苦竹屯、庙背屯等8个村屯作为全镇“两高两道”沿线风貌提升重点试点村,其他村屯“三清三拆”工作全面铺开。

  “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群众无穷潜力,形成支持‘三清三拆’,建设美丽家园的共识。让群众积极参与到‘三清三拆’工作中来,也进一步增强了全村向心力。”孟家村支部书记孟博说。

  此外,恭城镇结合村屯特点,聚民智顺民意,坚持突出乡土特色、农村特色,小到绿植种类,大到房屋立面改造,格调统一、通透大气。

  “在全面征求村民意见后,采取‘政府主导、各方联动、党员先行’的形式,打造起了一个个具有村屯特色且极具人文因素的新农村。”恭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智辉说。

  在风貌改造工作中,党员干部们既是战斗员,又当宣传员,恭城镇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向身边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宣传“三清三拆”重大意义,化解群众抵触、观望的情绪,逐渐实现村民变“要我拆”为“我要拆”的意识转变,积极投身到“三清三拆”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形成了人人动手、户户清理、村村整治的良好氛围。

  “我们设置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岗,推选有威望、热心肠、善组织的老村干、老党员、家族带头人、农村致富能手等自治领袖组成村民理事会。”恭城镇人大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镇还及时召开户主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摆政策、明要求、展蓝图,共商村屯发展大计。截至目前,全镇各村已召开大小会议100余次。

  为破解风貌改造后管护难题,恭城镇用活“组甲”制,通过分组到户,将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乡村风貌提升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群众,畅通基层“毛细血管”,村民上下形成建设美丽家园的共识。

  “我们还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管理,以‘党建+管理’,把党风廉政教育引入‘三清三拆’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职能站所、村委履职尽责;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优化奖惩机制,切实做到有规可依,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新局面。”周智辉说。

  村子美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了。如今,在恭城镇,村民互帮互助成为了新常态,许多村子还组建了舞蹈队和女子威风锣鼓队、篮球队等,闲暇时自编、自演、自导,组织村民开展庆春节、庆中秋、庆重阳等文体活动10多场。

  “我们今年举行了感恩励志亲子活动、捐资助学晚会、篮球比赛等,参与村民1000多人次,为村民构建了家门口的精神乐园。”庄埠村支部书记彭明环说,该村也由此获得自治区文联“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村(舞蹈村)”称号。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周云 本版图片由恭城镇人民政府提供)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卡尼岛,马尔代夫卡尼岛和太阳岛区别?
下一篇:乌恰天气(乌恰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Ⅳ级/一般] 【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