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濮存昕,在外滩的公园里演了一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5月3日晚,雨后的黄浦区外滩源大草坪上,空气中透着青草的芬芳,百年历史建筑前,演艺大世界“公园里的莎士比亚” 迎来首秀。这是一场有别于传统剧场中的演出,观众坐在户外,草坪为席、建筑为幕,有艺术家濮存昕等演员倾情演绎的《哈姆雷特》,也有与老建筑融合的光影秀、创意造型秀,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演体验。
观众跳出剧场围墙,感受经典魅力
外滩源的百年历史建筑环抱,富有历史感的古典环境中,再现了莎翁戏剧中那些辽远壮阔的户外场景,观众跳出了剧场围墙,思绪随时与现实世界、周边环境联动,在戏里戏外感受着莎士比亚经典与海派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演艺大世界“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由光影秀、创意造型秀以及濮存昕主演的《哈姆雷特》精彩片段、《仲夏夜之梦》烛光芭蕾音乐会等多元内容组成。
外滩源历史建筑的外墙成了“幕布”,利用全新的多媒体投影技术,多彩光影被投射在“幕布”上,营造出独特立体感和时空穿越感,莎翁笔下的一幕幕经典场景,在奇幻光影的映衬下,缓缓呈现在观众眼前。
一场创意造型秀则是为历史建筑外廊“度身定制”的演出。莎翁笔下经典人物的标志性服装、配饰,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与创作元素,以现代手法演绎出来。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精英骑士派头,文艺复兴时期贵妇们钟情的拉夫领、小高领、一字领等精致装扮等等,一一被细腻呈现,看似古典的人物拥有了现代时尚的审美表达。
随着天色渐暗,濮存昕领衔的《哈姆雷特》片段上演了。濮存昕是中国目前参演莎剧次数最多的演员。在他声情并茂的表演中,自然环境逐渐变暗,随着他吟出“生存还是毁灭”的台词,剧目走向了高潮。
最后上演的是《仲夏夜之梦》烛光芭蕾音乐会,以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选段为伴奏,以现场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形式,将演出推向了尾声,观众跟随音乐声穿透时空,重温过去。
成为常设文旅项目,在户外持续举办
“公园里的莎士比亚”是什么?这其实是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一年一度上演的莎士比亚剧作公益演出活动。高水准的演员阵容,最好的乐队与舞美设计,真山真水的演出背景,延续半个多世纪,是纽约民众一项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也是外国游客到纽约的一项打卡活动。
上海黄浦文旅集团发起,将这一演出形式搬到了上海。演艺大世界“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商标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定注册,由上海黄浦文旅集团持有。
“文艺演出从诞生之初就与户外绑定,是全民参与的活动。黄浦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公园绿化地带面积最为广大的区域,文化与艺术氛围浓厚,上海音乐厅旁的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是上海最早的‘露天音乐厅’。黄浦区有打造‘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的硬件条件。”黄浦文旅集团总经理夏锋这样告诉记者。
莎士比亚是一张世界名片,全球各大城市都有与莎士比亚相关的创意活动,莎士比亚剧目在上海也有很好的观影基础。100多年前,莎剧的中国首演在距离外滩源不远的兰心大戏院举行。“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上海,需要进行与之匹配的世界文化遗产传播。莎士比亚经典戏剧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上海开放多元、包容并蓄,可以赋予经典更多当代特质,在中国文化坐标上找到莎剧的当代解读。”黄浦文旅集团请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作为“公园里的莎士比亚”项目的首席顾问,未来他将对项目运营进行指导。
“‘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并不是单单一个剧目,而是一个户外文旅融合品牌项目,剧目多种,形式多样,举办地点也不局限于外滩源。”夏锋说,黄浦区希望以“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吸引更多优秀剧目、优秀创作与演出团队向演艺大世界集聚。
在当天的活动上,黄浦文旅集团向全球发出邀约,承诺未来每年将在不同的户外空间持续举办,呈现莎翁主题定制剧目和邀约经典剧目,配合线下快闪、艺术市集等多元活动形式,根据天然环境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打造一个“会行走”的演艺新地标,探索户外文旅新消费的多种可能性。
据悉,演艺大世界“公园里的莎士比亚”项目明年已有几个演出敲定:在明年5月和10月前后,黄浦文旅集团将依托首席顾问濮存昕以及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名家名团名校在复兴公园、音乐广场等艺术气息浓厚、文脉历史悠久的公园,上演《暴风雨》《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名剧。
“公园,不仅仅是城市绿肺,还是市民休闲首选之地。演艺大世界‘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将还戏剧于户外,还戏剧于人民,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夏锋说。
据悉,本轮演出在5月3日至5月5日期间举办。
图片:均张驰摄
来源:作者: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