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古曰“永宁门”,是西安城墙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始建于隋初(公元582年),明代改为“永宁门”。在中国民间,百姓都认为南方是火神的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开往南面。南门永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祷告,勿起火灾,永保安宁。为以示诚心,永不开正南门,它是西安城墙个四门中恢复最完整的一座。
永宁门
永宁门,西安城墙正南门,位于南城墙中部偏西。原为隋唐长安皇城南面偏东之“安上门”,唐末韩建改筑新城时保留。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扩建西安府城,此门沿用为南门,易名“永宁门”。但改隋唐时过梁式三门洞为砖砌拱券式单门洞。后历清代、民国,沿袭。民国元年6月(1912年),陕西都督张凤翙曾为永宁门题写门楣。
今永宁门完整保留了明代“门三重楼三重”的形制。
永宁门闸楼,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军攻打西安,闸楼毁于战火。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陕西巡抚陈极新主持重建。民国初年,拆除闸楼,月城、吊桥亦毁坏殆尽。1990年9月,复建月城、闸楼及吊桥。
永宁门箭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民国15年(1926年),镇嵩军围困西安时毁于战火。2014年4月,复建箭楼。
永宁门正楼,原安上门城楼,历五代宋金元时期,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统一形制重建。后又经明嘉靖五年(1526年)及清代、民国后多次修葺,沿袭。
永宁门门洞,已不再承担城市交通的作用。1956年,于城门两侧各开辟三个券洞,供车辆行人通行。
《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大型演艺每周五、周六晚上20:30—21:40在永宁门南广场盛大开演,
《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是世界唯一的以盛唐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演出,是中国仅有的国宾级迎宾演出,是感受西安历史与大唐文化的首选,是体会中华传统文化、西安地域文化、城墙特色文化、古礼迎宾文化的佳所。
西安城墙《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演出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唐迎宾仪式》,第二部分为《梦长安-多媒体城墙实景文艺演出》
《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中的《大唐迎宾仪式》为进行式观演,具体流程如下:
下车入账——车辆行至广场,贵宾进入迎宾大帐。唐代官员及工作人员迎候。
御道前行——贵宾在“鸿胪寺官员”、“侍女”、“引者”等带领下经过御道。
迎宾唱诵——贵宾来到庆典广场,“鸿胪寺卿”、 “鸿胪寺官员”在此唱诵迎候。
出城相迎——唱诵完毕,落桥、开城,“金甲武士”列队相迎,贵宾进入月城。
触摸历史——贵宾通过历史斑驳沧桑的甬道,挑灯仕女鱼贯而出,鸿胪寺卿引领入瓮城。
《梦长安-多媒体城墙实景文艺演出》包括《永恒之城》、《唐韵风神》、《盛世长安》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永恒之城
古城西安是世界上建都历史最长的都城之一。岁月沧桑,历经繁华与战火的长安城几度兴废,经过历代重建和修葺,让这座“东方永恒之城”巍然屹立,雄踞古今。
第二篇章:唐韵风神
雄伟的长安城拥抱过一个伟大的朝代,见证过一段伟大的文明,那就是中国唐朝。这是一个文治武功百业兴旺的时代,这是一个强大、开放、友睦四海的时代。您现在所看到的舞蹈,闪耀的正是唐朝的潇洒风神……
第三篇章:盛世长安
古老的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一条丝绸铺出的路,古往今来穿越时空;在这里,你会看到异域的歌舞,你会得到远方的奇珍,你会在美丽的人们和友好的气息中甘愿成为长安永久的居客。中华古国古,奇美在长安!
漫天的丝绸翻卷着我们对古老文明的礼赞,也飘荡着我们对美好新世界的祝福!让我们用和平与友谊的永恒心愿,在国与国、人与人、心与心之间构筑起新的丝绸之路,让我们用丝绸之路起点之城的名字真诚祈愿,祝人人幸福,祝天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