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篇) 鲁木匠
A
鲁木匠的手艺在当地方圆几千里屈指可数,以致于人们认为他是鲁班之后。木匠姓鲁,但不是鲁班之后,就是拐弯抹角跟鲁班也扯不上半点关系。鲁木匠个子一米六三,中等身材,小方脸,满脸胡碴子,好烟,喜酒,爱喝茶,人称鲁胡子。
七八十年代,但凡造新房的都是木质结构,外墙则是土垒的。特别是八十年代,分田到户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家户户便开始大规模修建新房。鲁木匠的生意红红火火,日程按排得满满当当。人们见了他的生意如此红火,纷纷来拜师学艺,可谓是门庭若市。鲁木匠就想:人只要有一门手艺,学通它,在社会上就能吃得开。即然有这么多人想学,肥水不流外人田,总得从自家的亲戚朋友先教,后来又一想,干脆也叫自己的儿子一起来学,从此他多带了两个儿子级的徒弟。徒弟多了,干活自然就快了,他造房屋也就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广。
鲁木匠不仅造房,还会造庙、造亭、造桥等。手艺相当了得。有一回,有一村子要造风水桥,请了好多木匠都没敢造,因为这桥正好处在村口的喇叭口处,要是起风,四面的风顺着山势括来,连地上的小石都能括走。鲁木匠去了,用皮尺横坚一拉,再量一量石桥孔的高度,当即拍板定了日期,但价格自然要的也高些。等桥造好后,村里人乐开了花,这桥不仅不怕大风,就连台风都不怕,而且相当美观,雕梁画栋,还有精美的木雕,上用勾头滴水,简直就是一座文物桥。此后,声名远扬。
鲁木匠虽为人可亲,说笑自若,乐观豁达。但他给人一种神秘感,一种敬畏感。
社会上有传,说鲁木匠有法术,会奇门盾甲,有的则说是鲁班再世,神呼其神。凡鲁木匠造的屋,其后代家家都是相火旺盛,六畜兴旺。更有奇者,住进他造的屋,甚至连遗传的病都会自然而然渐渐消失。有此传言,可能是对鲁木匠的一种崇拜,一种敬仰。
B
鲁木匠的选取栋梁之材和结顶上梁则有别于其他的木匠,显得神秘而有乐趣。
房屋在框架造好后,其余的偏梁都可以先装拼好,最后才上梁,梁是在正堂的正上方的才叫梁。
鲁木匠选梁是有相当要求的,要选四个父母双全年轻力壮的成年人,备好手电筒,要晚上去砍梁,叫屋主带上布做的红包,里面要放一个一元的硬币,还要带上香,纸。且不能太靠近村子,白天最好先去探看。要选双棵生的杉木,单棵生或三棵生都不行,且要生长的茂盛,木材要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在砍的时候,先要向树上香,烧点纸,砍后不能倒在地上,要四人用手撑着,取来够长的梁,把树顶也取来,邦在梁中,连皮台回,屋主则把红包放在砍后的树跟处。只要是选上了当梁树,不管是那一家的树,主人都很乐意。栋梁抬到新屋正堂时,要每头两人,四平八稳抬放在木架上,然后要放千响鞭炮,主家则要端出煮双蛋的点心,以表谢意。点心之后,嘴里吸根烟,鲁木匠让徒弟们站在一边,自己亲自下手。只见他手拿二尺括皮刀,左三下,右三下,翻转后,又是左三下右三下,一根栋梁的皮就给括的精光,露出光滑鲜亮的树杆来。然后,用墨水线拉直,弹出墨痕来,收好墨线,操起斧子,拍拍拍几下,就把多余的地方统统劈了去,取出略椭的六边形来,然后用三尺鲁班比划比划,用竹笔做了记号,只见他提起木锯,三下两下,左手拿起凿子,右手举起斧子,哐哐几下,一个榫头就做好了。一根栋梁没几下就好了,这时也是徒弟们学习的最好时候,学习他的手法,学习他的那种洒脱,学习他的那种气质。鲁木匠喝茶时,徒弟们则要把鲁师父劈下的余料全部用火烧掉,连皮也不留。
上梁的时辰快到了,鲁木匠也要去主人家的贡奉前上香,烧纸。还要先检查房主事先搭好,供抬栋梁上房顶的梯子,然后再查栋梁上的东西,栋梁上要有瓦八片,每边捆四片,要两盏油灯,一边挂一盏,要两个里面装有五谷的大三角形红布袋,也是每边各挂一个,中间就是挂栋梁树的树尖,一切准备就绪。此时也是全村人围来看热闹的时候。上梁时鲁木匠选最得意的门生跟自己一起上梁。只见师徒穿上红色的衣服,腰里系跟皮带,在腰间插上斧子,头上系红带,师父在右边徒弟在左边,慢慢抬起栋梁,平平稳稳上梯子,然后来到上栋梁的地方,师父叫一二三,一起把栋梁轻轻放下,只见他们一起拿出斧子,一起高高举起,一斧脑下去,只听见哐的一声,然后鲁师父就高声叫话:“一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话音刚落又一起举起斧子,只听见哐的一声,鲁师父又高声叫话:“二祝儿孙满堂,福如东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然后又一起举起斧子,又听哐的一声,鲁师父又高声叫话:“三祝儿孙贤慧,金榜题名,经商如意,财源滚滚,敬老爱幼,世代相传,座拥宝地,百病皆除。”鲁师父哄亮的声音在夜晚空旷而寂静的天空里回荡,显得多么的豪壮,多么的令人鼓舞,多么的激动人心。全村人都是屏住呼吸,全心全意在聆听鲁师父的祝词。接着就是主人家鞭炮齐鸣,热闹非常。这在农村里比看一场露天电影来得热闹,来得有劲,也来得有趣。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造木屋的人则越来越少了。接着便是钢筋水泥的房子,人们生活富裕了,造的庙却越来越多了。鲁木匠的生意不但没有少,反而多了。这可乐了鲁木匠,因为造庙,远比造房来的赚钱,往往一座庙造下来,就要造几年的屋了。
后来,鲁木匠年事已高,在家颐养天年。前几年传来,说鲁木匠已追随鲁班而去。而他的徒弟们,则大部分转为室内装修,操得还是老本行,做起活来受人尊敬,受人喜欢。这都是鲁木匠悉心教导的结晶。
鲁木匠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也是充满了神奇和传说的一生,更是充满了智慧和艰苦奋斗的一生。